第16章 采购过冬物资

作品:《荒年吃土,穿成了重男轻女恶婆婆

    “婶子,终于把您给盼来了。”


    李晚娘在掌柜的帮助下放下背篓。


    “两千枚栗子糕,刘掌柜,你点点货,这是今年最后一批栗子糕了。”


    李老实将栗子糕取出来。


    “哎哟喂,婶子,您说这些,咱们还需要点货吗,完全不需要,这是十四两银子,婶子,您收好。”


    李晚娘笑道,“掌柜爽快,刘掌柜,我见镇外来了许多流民,对你的生意有没有影响呀?”


    闻言,刘掌柜面色不太好。


    “婶子,不瞒你,不可能没有影响,这些流民不闹事还好,一旦闹事,恐会殃及整个梨花镇,婶子,你们带着银钱回去可得小心些。”


    “对了,婶子,您托我给你买的东西都买到了,四百斤棉花,四卷棉布、还有一百斤猪肉,四百斤大米,五十斤盐巴还有五十斤白糖,都在后院。”


    李老实闻言,眼睛都瞪大了,娘竟然买了这么多东西!


    “只是,婶子,这些物资太多,你运回去的路上指不定会被人觊觎。”


    刘掌柜说的是实话,李晚娘没想到梨花镇竟然来了流民,要是放在以前,是万万不怕的。


    “老实,你回村叫田大四兄弟来帮忙!”


    李老实当即回村,顺带地背了五十斤盐巴,上面盖了干草。


    街道上,有流民在乞讨,有人已经讨到酒楼来了。


    刘掌柜并没有施舍,如果开了这口子,势必会来更多的流民。


    “婶子会不会觉得我有些不近人情。”


    李晚娘摇头,“你做的是对的,这年头,自保才是硬道理,一味的心软可能最后会害了自己。”


    人性经不起考验,尤其是在这种情况下,这些流民现在看起来可怜,转头他们可能就会变成吃人的怪物。


    李晚娘有些庆幸,现在的大河村解决了温饱和饮水问题,如此也不用逃难了,只是这些流民指不定就会进村,此次回去,是得想办法让大家警惕起来。


    傍晚,李老实、田招娣带着田大四兄弟进城了。


    李老实担心几人背不到,还把推车也推来了。


    等田大几兄弟看到这些物资,都惊呆了,心想他们娘怎么这么有钱了,这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李晚娘也是把老宅十三口人考虑在其中的,加上招娣家四口和自己,那就是十八人,一人用二十斤棉花,四百斤够了,不仅可以做袄子,还可以做棉被。


    原本以前是准备用这些物资来过冬,没想到流民来了,李晚娘庆幸自己买得多。


    她在想另外一件事,流民估计会越来越多,流民越多,便会越乱,到时候正常的商业秩序将不在,她得在这之前进山一趟,打些猎物来卖,再囤一些物资。


    为了掩人耳目,李晚娘让李老实带话,让田大他们都穿的最破的衣裳,所以这会儿看起来同流民没什么区别。


    入夜,七个人,将物资各自分了分,沉甸甸地背着往大河村走。


    一路上也有流民侧目,不过夜里黑黢黢的,也看不清他们背的是什么,加上他们的装扮,同流民一般无二,一伙人顺利地回了大河村。


    田家几个媳妇知道自家夫君出去了,心中惴惴不安。


    “你们说那老婆子是要干什么,大半夜了,他们都还没回来,当真是不把人当人!”


    “大嫂,你别着急,我看,婆母现在也变了,姐夫不是说了吗,让他们进城帮忙背米。”


    田大媳妇在给娃补破了洞的裤子。


    “老三媳妇,你现在也是开始维护起老婆子了?”


    田三媳妇面上一热,“大嫂,毕竟咱们现在吃的米是婆母出钱买的,她原本也可以不给我们的。”


    田二和田四媳妇没有吭声,田二媳妇抱着妞妞,妞妞回来这些日子,身体将养好了些,只是还是不爱说话,她心里焦急得很。


    夜深了,老宅大门才推开,几个媳妇披着破芦花袄子出门迎。


    “你们怎么还没睡,知道娘让我们进城干什么了吗?”


    田大媳妇举着油灯,“你们背回来的是啥?”


    田二有些激动,“嫂子,你不知道,梨花镇来了好多流民,咱们也是好不容易才回来的。”


    “噢,这些是娘买的米,棉花还有布,对了,还有猪肉,她说了,这些以后都是咱的!”


    李婉娘是按照人头分的,老宅分了三分之二,招娣一家留下三分之一。


    田大媳妇看到这些东西,相当震惊。


    她有些想不通,难不成那老太婆真的变了?!


    “好了,别愣着了,现在开始就得辛苦你们几个妇人了,先给孩子们做一身袄子,然后再做棉被和大人的袄子。”


    田大毕竟是老大,在家大家也都听他的吩咐。


    看到这么多物资,田三媳妇突然不想分家了,这么多好东西,她也是能用的。


    李晚娘则让李老师第一时间去找了里正,里正都睡下了。


    “什么?!有流民?!”


    “是啊,里正,我娘让我告诉你一声,咱们得早做准备啊,家里有粮食的都得藏起来,万一流民进村。”


    里正点头,“老实啊,你是好样的,又帮了咱们大河村大忙啊,还有你娘,她现在真是事事想着咱们大河村。”


    大河村好在不在大路上,背后是大山,前面是大河,前后都有村子。


    翌日一早,里正就召集大伙儿开会。


    听说有流民,大家吵开了锅。


    “里正,昨日我娘家人那边来人了,他们告诉我让我做准备,开始逃荒,可咱们现在大河村有粮有水,逃到哪儿都不如咱们自己的村子好啊。”


    村里的小媳妇阿雅道。


    “阿雅,你可没给你娘家人说咱们村的情况吧?”


    阿雅摇头,“里正,放心好了,自然没说。”


    “咱们大河村人自然是不会逃荒的,去哪里都没有自己村子好,四十年前,也遇到过一次饥荒,那时候我还小,那场景现在都还记忆犹新......”


    里正开始布置,一则每家每户得挖地窖,将粮食什么的藏起来,二则就是让村里年轻人组成护卫队,每日巡逻,尤其是夜里,可不能马虎。


    李晚娘也庆幸,自己穿到了大河村,大河村有个好里正,大家都听他的。


    李晚娘一早起床就扎进了大山,她得去搞一些好货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