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变能耐人

作品:《饥荒年:我靠卜算,养活全家

    陈兆言眉头一拧说道:“拢共这点路,要啥车?”


    陈辰简直无语。


    到县城小三十里地,在他爹嘴里就成了“这点路”。


    走过去也就罢了,难不成换了米面,还得自己吭哧吭哧扛回来?


    “我还得扛粟米呢!”陈辰赶紧叫屈,真不是他偷懒。


    陈兆言瞅他一眼,心道这小儿子娇气的毛病还是没改利索,只好说道:“那你明儿去里正家打声招呼,他家有驴车。你拎二斤狍子肉去,他八成能借你。”


    二斤狍子肉,值六十个大钱呢,能换差不多五斤粟米了。这价码不低。


    但能借到车,总比自己腿着强。


    “你会赶车不?”陈兆言又问道。


    “呃……不会。”


    “让你大哥和秀雅跟你一块儿去吧,正好把过冬的东西置办齐。再下两场雪,山路就彻底封了。”


    陈辰想了想,点头说道:“那也行。”


    正好能分头办事,省得时间不够用。


    当天晚上,一顿烤狍子肉下肚,陈辰觉得浑身舒坦。


    其他人也是人手一大块肉,吃得满嘴油光。


    连罗秀雅都忍不住念叨,感觉跟做梦似的。


    第二天,陈和把剩下的半拉狍子在村里摆出来卖。


    统共二十六斤肉,按三十文一斤算,也能用粟米换。


    没一会儿,听到消息的村民就把陈家门口堵满了。


    一看只剩半只,有人问:“怎么就半拉?另一半呢?”


    罗秀雅一边忙活一边说:“三郎说留一半自家吃。”


    “嚯……”有人直咧嘴,“你们家这是顿顿不离肉啊?谁家敢这么祸祸?”


    “三郎自个儿打的,我们也不好说啥不是。”


    “果然还是那个败家子,这么个吃法,家底儿都得掏空。”


    有人呛声:“人家败家是有本钱,你有吗?”


    说着就挤上前,说道:“陈大哥,给我切三两,要肥乎点的。”


    陈和笑嘻嘻提着刀,挑了块好肉:“好嘞,三两!”


    二十多斤肉看着不少,可来买的人都只切三五两,就想尝尝味儿。


    这年头,谁舍得一下买一斤肉啊?


    这么一对比,大伙儿更觉得陈辰留着二十多斤自己吃,真是太败家了。


    “败家归败家,可谁要能嫁给他,可谁要能嫁给他,怕不是天天有肉吃。”


    一时间,村里不少人心里都动了念头,琢磨着给陈辰说门亲事。


    可大家伸着脖子瞧了半天,连陈辰的影子都没见着。


    陈辰这会儿根本不在家,他去了村中间的陈家。


    陈天峰是这大田村的里正,他家也是村里最有钱的,算个小地主。


    家里养着两头骡子、一头毛驴,还有将近一百亩地。


    再加上里正的身份,算是这小村子顶有头脸的人了。


    陈家的房子,老远看着就比普通人家气派。


    石头垒的墙,门口还砌了三层台阶。


    陈辰走过去,敲了敲门喊道:“陈叔,在家吗?”


    开门的是个年轻后生,比陈辰矮一个头,他穿着粗布衣裳,看陈辰的眼神不太友好:“陈辰?你来干什么?”


    陈辰也不知道哪儿得罪他了,不过今天有事相求,他笑着把手里的东西提了提说道:“陈大哥,这不刚打了只狍子,给你们送点肉尝尝。”


    一看到肉,陈坛宇脸色立刻好了点,顺手接了过去:“你运气倒是不错。”


    看来这陈老三对自己有意见?难不成是以前当混混时招惹过他?


    记不清了,就当是这么回事吧,陈辰心里给陈坛宇记了一笔。


    这时,堂屋里传出声音:“陈家三小子啊,进来坐。”


    陈辰走进屋,扫了一眼堂屋。


    地方是宽敞些,但摆设跟他家也差不了太多。


    陈天峰看着六十多了,脸晒得挺黑,额头皱纹很深。


    虽说是地主,看着也跟普通老农差不多。


    “你有心了,打着狍子还惦记着送点来。”


    陈天峰说着,让陈坛宇把肉拿下去,说道:“坐会儿?喝口水?”


    陈辰摆摆手:“陈叔,不坐了。今天来主要是想借您家驴子用一天,明儿个我进城一趟。”


    陈天峰想了想说道:“行。要板车不?”


    “要的,回来可能还得捎带点东西。”


    “成,我让坛宇把车套好,明儿一早你直接来牵驴就行。”


    陈辰笑着道谢:“谢了陈叔,那我先回去了。”


    看着陈辰走远,陈坛宇忍不住说道:“爹,你怎么把车借他?这大冬天路难走,伤着驴怎么办?”


    陈天峰瞪了他一眼说道:“你肉都收下了,我能不借?”


    陈坛宇瞅着手里的肉,咽了口唾沫。


    他家看着光鲜,可老爹管钱紧得很,一个月也就吃得上两三回肉。


    他平时嘴里早淡出鸟了,看到送上门的肉,哪忍得住,他小声嘟囔道:“要不是他突然转了性,陈家那几块好水田,明年就该归咱家了。”


    陈天峰眯起眼说道:“急什么?我就不信他运气能一直这么好。”


    ……


    “就他这么败家,再多钱也经不住造,等着看吧!”不管大地主小地主,最爱干的事就是买地。


    地才是生钱的根本,能传给子孙的,谁嫌多?


    平常日子,谁要是卖田卖地,那准得挨骂,是败家子。


    你想买也不容易买到手,但现在可是荒年啊。


    以前当平头百姓的时候,陈天峰碰上荒年就骂老天爷不开眼。


    现在他自己当了地主,反倒觉得偶尔闹个荒年也挺好。


    只有荒年里,老百姓才肯拿地出来押着借粮。


    这个冬天,他就借出去快一百石小米了。


    等到明年开春,那些人还得来借粮种,可那些饿红了眼的,哪算得清账?


    按着九出十三归的利息算,明年要不是个几十年都没有的大丰收年。


    现在在咱家账上挂着名的地,大半都得姓陈了。


    可惜啊,村里最好的那两亩水田,还在陈兆言手里攥着呢。


    本来嘛,陈兆言都到他家来,打算借一冬的粮食了。


    谁知道,他儿子陈辰半个月工夫,突然就变能耐人了。


    这事儿,把陈天峰都整得有点懵。


    陈坛宇点头:“爹说的是。”他转身要走,又停下:“爹,马二熊又来了,说家里揭不开锅过冬,想借点铜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