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李氏

作品:《守寡重生后,清冷权臣跪求改嫁

    前院避风小筑——


    孟淮止端坐于书案之后,正凝神批阅着手中的公文。


    晨光透过窗棂,映在他棱角分明的侧脸上,更添几分清冷。


    案头公文堆积,墨迹未干,显是已处理了许久。


    突然,门外传来一阵压抑的骚动和竹生低声的阻拦,紧接着,是挽秋带着急切的、不管不顾的哀求声。


    “求求您,侍卫大哥,让奴婢见见二老爷吧!娘子昨夜在灵堂守灵,身子都快熬不住了,奴婢怕……怕老夫人会怪罪啊!”


    孟淮止执笔的手一顿,那个昨日在灵堂哀泣的女子身影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他放下狼毫笔,声音透过门扉传出,听不出情绪:


    “何事喧哗?”


    竹生连忙在门外回话:


    “主子,是少夫人身边的丫鬟挽秋,说…说少夫人被大夫人请走了,言语里很是焦急…”


    挽秋的声音立刻接着响起,急得直磕头:


    “二老爷开恩,我家娘子这几日因身体不好,昨日又守灵到夜里,所以才没去老夫人那请安侍疾……绝非有意怠慢,求二老爷垂怜!”


    “退下。”


    孟淮止打断她,孟淮止的声音依旧冷淡,打断了挽秋的哀求。


    他的目光重新落回未批注完的公文上,但……


    片刻后,他轻叹一声。


    罢了,终究是扰了心神。


    长嫂因丧子之痛而心气不顺,这几日府中气氛压抑,他并非不知。


    她借题发挥,寻个由头敲打这失了倚仗的侄媳,也在意料之中。


    只是,兄长出征之时前那句“家中诸事,劳烦淮止多费心”言犹在耳。


    他既受兄长生前所托,似乎也不能一直置身事外,眼睁睁看着事情闹得太过难堪。


    孟淮止站起身,月白色衣摆扫过门槛时,声音听起来没什么起伏:


    “去明寿堂。”


    竹生愣了一下,连忙应道:


    “是!”


    挽秋跪在地上,望着他挺拔的背影,慌忙从地上起身,快步跟上。


    阮如玉一进明寿堂,一股浓重的药味夹杂着压抑的怒气便扑面而来。


    李氏半倚在榻上,脸色蜡黄,眼皮浮肿,一双刻薄的眼睛却死死盯在阮如玉身上,像是要将她生吞活剥。


    看着这张脸,阮如玉袖中的手微微收紧,前世被灌下毒酒时,李氏就是这般怨毒地盯着她。


    恨意如毒蛇般噬咬心肺,但她的脸上却愈发显得脆弱。


    “跪下!”


    李氏的声音嘶哑,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狠厉。


    阮如玉心知躲不过,依言缓缓跪在冰冷的青砖地上,垂着头,露出一段纤细脆弱的脖颈。


    “扫把星!克夫命!”


    李氏抓起手边的药碗就想砸过去,被一旁的嬷嬷拦住,只得指着她厉声咒骂,


    “自你进门,书行便没得过一天好!如今他尸骨未寒,你倒好,我这做母亲的晕死过去,你竟敢不来侍疾!你的孝道呢?你的良心被狗吃了不成!”


    字字如刀,裹胁着丧夫丧子的悲痛和迁怒的恨意。


    不过这样的话却再也刺不穿阮如玉冰封的心。


    她只是恰到好处地让肩膀微微颤抖,再抬头时,已是泪盈于睫声音带着些虚弱沙哑:


    “母亲明鉴……昨日听闻噩耗,儿媳一时急火攻心,也晕厥了过去,方才醒来不久……醒来后,想着夫君灵前不可无人,便强撑着去守灵了”


    “并非有意怠慢母亲……”


    她的话语柔弱,眼神却暗自观察着李氏的反应,计算着时间。


    “晕厥?”


    李氏冷笑一声,满是讥讽,


    “你倒晕的是时候!我看你就是装模作样,心里指不定怎么偷着乐,巴不得我孟家绝后!”


    “母亲!”


    阮如玉猛地抬头,眼中泪水滚落,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的委屈,语气却刻意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顶撞,


    “儿媳与夫君虽聚少离多,但亦有夫妻之情,怎会如此狠心?昨日在灵堂,小叔叔亦在场,可为儿媳证明。”


    她适时地哽咽住,精准地将“小叔叔”这三个字抛了出来。


    果然,如同冷水滴入热油,李氏瞬间炸开。


    丈夫和儿子都没了,她面对权势煊赫的孟淮止,心存极大的畏惧,此刻被阮如玉刻意提起,恐惧瞬间转化为更深的愤恨。


    “好一张利嘴!搬出淮止来吓唬我?”


    李氏气得浑身发抖,连连冷笑,


    “看来不给你点教训,你是不知道这孟府后宅谁说了算!来人!家法伺候!我今天就要好好管教这个不孝的媳妇!”


    两个粗壮的婆子应声上前,脸上带着惯有的麻木与凶狠。


    阮如玉跪在地上,看似柔弱无助地瑟缩着,肩膀微微颤抖,唯有那深深掐进掌心的指甲,泄露了她心底翻涌的恨意。


    就在婆子粗糙的手即将触碰到她衣袖的千钧一发之际,一个清冷的声音自门外响起,如玉石相击,瞬间定住了屋內所有的动作:


    “长嫂,何事动怒?”


    孟淮止修长的身影应声踏入,月白色的衣袍带进一室清冷。


    他目光先是扫过跪在地上泪痕未干、楚楚可怜的阮如玉,最后落在气息不稳、脸色变幻的李氏身上。


    屋内气氛骤然一变,方才的剑拔弩张仿佛被冻结。


    李氏脸色霎时有些不自然,气势肉眼可见地弱了下去,甚至勉强挤出一丝笑意:


    “淮止怎么过来了?没什么大事,不过是……不过是教训一下这个不懂规矩的儿媳……”


    孟淮止神色平淡,语气听不出波澜,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兄长侄儿新丧,府中事务繁杂。昨日灵堂之上,侄媳恪尽孝道,守灵直至深夜,心力交瘁,众人皆见。”


    他话语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李氏一口气堵在胸口,面对这位手握权柄、气场强大的小叔子,她终究不敢如方才那般放肆,半晌,才挤出一句心有不甘的话:


    “既是你都看在眼里……那便罢了。只是孝道规矩总不能废!”


    “规矩自不可废。”


    孟淮止从善如流,目光再次转向阮如玉,语气依旧淡然,却定了调子,


    “长嫂这边侍奉汤药,往后量力而行即可,以不损自身为度,方是长久之计。”


    阮如玉适时地深深叩下头去,声音哽咽却清晰无比:


    “谢母亲宽宥,谢小叔叔体恤。儿媳定当谨记教诲,尽心侍奉。”


    低垂的眼帘下,眸光沉静冷冽,无波无澜。


    李氏看着眼前这一唱一和,胸口剧烈起伏,却深知今日已无法再发作,只得疲惫又愤懑地挥挥手:


    “你们都去吧,我乏了。”


    孟淮止微一颔首,不再多言,转身离去,月白色的衣袂划过门槛,未曾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