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 马大春搞黄计划?
作品:《逆流年代:从摆摊开始逆袭》 母亲,大哥大嫂,充当了传菜工,在院子里来回穿梭。
“大家喝。”
林建国热情的招呼着乡亲们。
他们生产队的户主,基本上都来了,就连隔壁几个生产队的,也来了不少人。
酒过三巡。
林建国给林有清使了个眼色。
他知道,时机成熟了。
林有清当即站起来,手里拿着酒杯。
“各位叔叔伯伯,如今包产到户,我有件事,想求大家。”
他客气的说道。
“有清啊,说吧,只要能帮上忙的,我们一定。”
“是啊,我们和你爸都是老交情了,有啥事吱声。”
“这孩子,还蛮客气的,有教养。”
吃人嘴短,这些大汉纷纷拍着胸脯打包票。
殊不知,林有清接下来要说的话,会把他们吓死。
“各位叔叔伯伯,我在县城找到一条赚大钱的路子,挂靠国营饭店,我准备在县城开第二家四海饭店,这一点,四海饭店的经理也是全力支持我的。”
“但是,挂靠费要十万,还好,我已经凑到了六万,现在还差四万。”
“如果,各位乡亲,愿意用自家的田地去信用社做抵押,帮我套现四万元出来,我林有清保证,将来四海饭店赚了钱,一定会给你们分红。”
“坦白说吧,只需要半年时间,你们借给我的钱,我就能还上,再过半年,就是纯收益,我会把这些收益,根据大家的投资情况,进行一个分红。”
“假设你们投资五千元,前半年,这五千元我会给你们还上,后半年,你们大概能分红两千到三千元。”
“再往后续,就会一直分红,一直分红。”
林有清说完,期待的看着这些叔叔伯伯。
如果他说,现在他手上一千块都没有,大家肯定不信任他,但如果他说,他已经凑到了六万元,那村民一般都会锦上添花,这就是人性。
原本热情大方的叔叔伯伯们,纷纷不作声了。
有几个人都夹起了菜准备往嘴里送,顺势又把菜放回了盘子里。
今天这顿饭,可不好咽啊!
热闹的院子里,逐渐变得鸦雀无声,谁也不肯接话。
林建国不得不站出来:“各位,我儿子是个经商奇才,刚刚包产到户,他就推着板车去县城,并赚到了四十多块钱。”
“这可是四十多块啊,比一些四级工人的工资都还高了。”
“紧接着第二天,他又赚了八十块回来。”
“八十块,已经相当于九级工人的工资了。”
“请大家相信我们一次。”
林建国端着酒杯,情真意切的看着所有乡亲。
“建国叔,我,愿意支持有清,不就是把房子和田地抵押给信用社吗?我愿意赌上一把。”
让林有清没想到的是,第一个站出来的,居然是个女人。
正是他的邻居白玉贞。
自从她丈夫走后,她们家一直被林建国明里暗里的照顾着,而且,她也妄想着有朝一日,能赚到大钱,不然,大双小双已经到了上学的年龄,她却拿不出一分钱,她要改变现状。
“谢谢你,玉贞嫂子。”
林有清很是感动。
林建国心里一喜,拿着毛笔,在一张纸上登记下来,这样白玉贞就不好反悔了。
“爸!”
人群中,周文静用力摇晃了一下周大海的手。
周大海叹了口气,不得不站出来。
“我们家还存了点钱,我作为支书,当然要大力支持村民创业,这样吧,我投资五百块钱。”
村支书可不会把自家的地拿去抵押,他只愿意给钱。
“爸,我记得你抽屉里,可不止五百块吧。”周文静说完,看向林建国:“建国叔,我爸投资两千块钱。”
“呃、”
林建国看了眼周大海,讪讪一笑。
周大海叹了口气,宠溺的看了眼周文静,最终,还是重重的点了点头。
“好呢,支书家,两千块。”
林建国赶紧登记下来。
“师傅,我们家没钱,那,我也愿意把我那一亩七分地和宅基地抵押给信用社。”
一名三十多岁的汉子站了出来。
他是林建国做石匠的徒弟,平时很尊师重道。
“好,陈清石,我登记了啊。“
林建国一张脸笑开了花,这,就是人脉。
接下来,又有几家人愿意拿出几百块钱,但却不愿意抵押家里的田产。
人群中,马大春的脸色青一阵红一阵。
“建国,万一你儿子把钱亏了咋办?我们的宅基地和田地,是不是要被信用社收回去?”
他也不知是抽了什么筋,就是不想林有清家过的好。
一听这话,村民们瞬间瞪大了眼睛,差点把这一茬给忘了。
“是的。”
林建国还是选择实话实说。
嗡!
院子里瞬间炸了锅,他们以为只是把自己的信用拿去抵押一下,没想到,赚不到钱后,自己的宅基地和田产还要被收回。
那些原本吃人嘴短的村民,瞬间变得精明起来。
“建国,你这就不厚道了,为什么刚开始不讲清楚呢?”
生产队长林大力开口了。
在他们四队,林大力家里的条件是最好的,心里多少有点嫉妒林有清摆摊赚大钱。
现在有人带头,他趁机就跟上了。
“大力啊!我们家有清的手腕,你是见识过的,一天就能赚八十块,就算将来饭店亏损了,他也可以摆摊慢慢还钱,绝不会让大家的田产被信用社没收。”
林建国努力解释着。
“这可说不准。”
林大力摇摇头,掏出香烟给自己点上。
“那可不?万一你家二小子不靠谱呢?”
马大春趁机说道。
因为他们家悔婚在先,如果让林有清赚到了大钱,不是打自己的脸吗?
不行,绝不能让林有清过上好日子,大家穷的好好的,凭啥你家要突然暴富?
林有清沉着脸不说话。
要不是乡亲们都在,他真想冲过去,狠狠给马大春一拳。
“差点忘了,我家今天要来亲戚呢,那个建国啊!我先走了啊。”
有人带头站了起来。
“你这不说,我都忘了,家里今天还要去城里买小猪仔呢,建国,我也走了啊。”
“我也是啊,家里有急事。”
原本人声鼎沸的林家院子,人群逐渐离开,很快就变得空空荡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