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第 8 章

作品:《汴京夜宵之王

    “快活林”被勒令停业,中毒力夫被安置在回春堂救治的消息,像一阵风似的刮遍了码头。


    尽管苏瑜当众指出了河水的问题,但疑虑的种子已经播下,往昔热闹的食铺门前此刻门可罗雀,只有官府的封条在风中寂寥地飘动。


    苏瑜配合开封府录完口供,回到苏记酒楼时,天色已近黄昏。她屏退了忧心忡忡的春桃和李叔,独自一人坐在后院,望着渐沉的落日,心中复盘着整件事。


    那艘可疑的小船,及时出现的官差,还有那书吏看似公允实则隐含逼迫的态度……这一切都指向一个结论:有人要搞垮“快活林”,而且能量不小,能调动官府的力量。


    是商业竞争?王魁那些人绝无此等手段。


    那么,就只能是与她为赵珩收集信息有关了。那支戒备森严的淮南漕船,那个吹嘘能置办扬州大宅的钱押司……她传递的消息,果然触碰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对方没有直接对她下手,而是选择用这种阴损的方式攻击“快活林”,意在警告,还是想借此切断她和码头之间的联系?


    正思忖间,后院角门传来三长两短的叩门声,是约定的暗号。


    苏瑜起身开门,挽剑闪身而入,依旧是那副冷峻模样。


    “苏东家,世子爷已知晓码头之事。”挽剑开门见山,“世子爷让属下转告您:‘稍安勿躁,静观其变,背后之人,自有王府应对。’”


    苏瑜心中一定。赵珩果然时刻关注着这边。


    “那中毒的力夫……”


    “王府已另派了太医前去诊治,确认是误食了‘断肠草’的汁液。此草性极寒,研磨混入水中,少量便可引起剧烈呕吐腹泻,症状与食物中毒相似,但毒性更强。若非救治及时,恐有性命之忧。”挽剑语气冰冷,“对方,是下了死手。”


    断肠草!苏瑜倒吸一口凉气。这已不仅仅是商业竞争,这是谋杀未遂!


    “可查到是何人所为?”


    挽剑摇头:“那艘小船是赃船,人已不知所踪。指使者很谨慎。但世子爷心中已有计较,此事与漕运总衙某些人脱不开干系。苏东家近日传递的消息,很有用。”


    果然如此。苏瑜证实了自己的猜测。


    “那‘快活林’……”


    “停业几日,未必是坏事。”挽剑道,“正好借此机会,将计就计,看看还有哪些牛鬼蛇神会跳出来。王府会向开封府施压,尽快解除封条。届时,‘快活林’重新开业,王府会派人明面上驻守,以儆效尤。”


    明面上驻守!这意味着靖王府将公开为“快活林”站台!这无疑是给对方的一个强硬回击,也能彻底打消码头工人们的疑虑。


    苏瑜松了口气,有王府兜底,眼前的危机似乎可以安然度过。但她心中并无多少喜悦,反而升起一股寒意。


    她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感受到,权力斗争的残酷与肮脏。那些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为了各自的利益,可以轻易地将平民百姓的生命当做棋子。


    “我明白了。”苏瑜点头,“替我多谢世子爷。”


    挽剑顿了顿,又道:“世子爷还有一句话:‘水既已浑,不妨趁机摸鱼。’ 苏东家是聪明人,当知如何利用此次风波,巩固自身。”


    苏瑜微微一怔,随即了然。赵珩是要她利用这次被陷害的“受害者”身份,以及王府即将公开的支持,进一步收拢码头的人心,甚至……获取更多信息。


    次日,苏瑜带着重礼和双倍的诊金药费,亲自去回春堂探望那三名中毒的力夫。


    经过王府太医的诊治,三人已脱离危险,虽然虚弱,但精神尚可。见到苏瑜,他们又是感激又是愧疚。


    “苏东家,对不住……我们当时也是疼糊涂了,跟着一起闹……”为首的力夫强子挣扎着想坐起来。


    苏瑜连忙按住他:“快别这么说,几位大哥受苦了。是我‘快活林’连累了你们。谁能想到,竟有如此歹人,在河水里下毒!”


    她刻意将“河水下毒”和“歹人陷害”的信息再次强调。


    “是啊!谁能想到喝口河水都能中毒!”


    “肯定是有人眼红‘快活林’生意好,下黑手!”


    “多亏了苏东家请来神医,还承担了所有费用,真是仁心啊!”


    同病房的其他病人和力夫工友们纷纷议论,舆论风向开始彻底转向同情“快活林”和谴责下毒者。


    苏瑜又宣布,“快活林”重新开业后,三天内所有菜品半价,并为这三位中毒的力夫提供一个月免费餐食,作为补偿和压惊。


    此举更是赢得了码头工人们的一致好感。苏瑜“仁义”、“厚道”的名声不胫而走。


    与此同时,靖王府的动作也极为迅速。


    开封府承受了来自王府的压力,加上王府太医出具的“断肠草中毒”的诊断证明,很快便撤去了“快活林”的封条,并出了一份告示,澄清“快活林”系遭人陷害,并非食物质量问题。


    更引人注目的是,“快活林”重新开业当天,两名身着靖王府侍卫服色、腰佩长刀的汉子,如同门神般一左一右站在了店门口。


    这一下,整个码头都震动了!


    靖王府公开为一家食铺站台!这是何等殊荣!之前所有关于“快活林”背景的猜测都得到了证实,再无人敢有丝毫轻视和招惹。


    重新开业的“快活林”生意不仅没有受到影响,反而比以前更加火爆。


    工人们觉得在这里吃饭不仅味美价廉,更有一种被王府庇护的安全感。甚至连一些码头上的小管事、漕运衙门的底层吏员,也开始光顾。


    苏瑜趁热打铁,在店内设置了“意见箱”,鼓励客人们提出改进建议,或者反映码头上的各种不便与问题,美其名曰“集思广益,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这无疑为她收集信息,打开了一条更宽阔、更自然的渠道。


    风波看似平息,但苏瑜知道,水下的暗流只会更加汹涌。


    几天后的傍晚,苏瑜收到了一张来自靖王府的帖子,没有落款,只画了一枝墨梅。


    是赵珩的私人邀约。


    地点并非王府,而是汴京城外一处僻静的皇家别苑,此处以梅林闻名,如今虽非梅花盛季,但林木幽深,景致清雅。


    苏瑜在挽剑的引导下,穿过曲折的回廊,来到一处临水的暖阁。


    赵珩正凭窗而立,望着窗外暮色中的一池残荷。他依旧穿着常服,侧影在渐暗的天光下显得有些孤峭。


    “民女苏瑜,见过世子爷。”苏瑜敛衽行礼。


    赵珩转过身,脸上带着一丝倦色,但眼神依旧锐利。“不必多礼。坐。”


    暖阁内只有他们二人,侍女奉上茶点后便悄然退下。


    “码头之事,你处理得很好。”赵珩开口,语气听不出太多情绪,“比我想象的更好。不仅化解了危机,还借势立威,收拢了人心。”


    “全仗世子爷运筹帷幄,及时援手。”苏瑜谨慎地回答。


    赵珩轻笑一声,走到她对面的榻上坐下:“不必过谦。临危不乱,顺势而为,是你的本事。”他顿了顿,目光落在她脸上,带着审视,“经此一事,你可后悔与本王合作?可知这潭水,有多深,多浑?”


    苏瑜迎着他的目光,坦然道:“民女既然选择了这条路,便知不会一帆风顺。后悔无用,唯有向前。至于水深水浑……”她微微停顿,语气坚定,“民女只求在世子爷的庇护下,能有一方立足之地,做好分内之事。”


    她没有表忠心,也没有喊口号,只是陈述最真实的想法——合作,求存,发展。


    赵珩凝视她片刻,眼中的审视渐渐化为一种复杂的欣赏。他喜欢她的清醒和务实。


    “好一个‘做好分内之事’。”他执起茶壶,亲自为苏瑜斟了一杯茶,这个举动让苏瑜心中微震。


    “那支淮南来的漕船,查过了。”赵珩的声音压低,带着一丝冷意,“押运的并非全是账面上的粮饷,其中夹带了大量的私盐和……劣质军械。”


    苏瑜心中巨震!私盐是暴利,但也是杀头的大罪!劣质军械……这更是动摇国本、形同谋逆!


    “漕运总衙上下,牵扯其中的官员,不在少数。你提到的那个钱押司,不过是其中一个跑腿的小角色。”赵珩的语气平静,却蕴含着风暴,“他们对你下手,一是警告,二是想掐断码头这个信息源。”


    苏瑜后背沁出冷汗。她没想到,自己无意中触碰到的,竟是如此庞大可怕的一个利益网络。


    “那……世子爷打算如何应对?”


    赵珩端起茶杯,眸色深沉如夜:“时机未到,还需更多证据。你‘快活林’的意见箱,很好。继续留意,尤其是关于漕船调度、货物装卸、官吏异常的举动……任何蛛丝马迹,都可能有用。”


    他看着她,语气郑重:“苏瑜,你已身在局中。从今日起,你不仅是本王的合作者,更是……同谋。”


    同谋二字,重若千钧。


    苏瑜知道,从这一刻起,她与靖王府,与赵珩,真正成了一条船上的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她深吸一口气,端起面前那杯赵珩亲手斟的茶,一饮而尽。


    “民女,明白。”


    茶水温热,入喉却带着一丝凛冽的决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