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同一系列的文物

作品:《丝路文明

    戈壁滩的清晨总是带着几分清冽,张北炀刚将新整理的灶台遗址资料归档,口袋里的手机就震动起来。他掏出一看,屏幕上跳动着


    “大卫”


    的名字,心里泛起一丝意外——自大卫回国后,两人虽偶有联系,却多是关于《古承实纪》翻译的细节探讨,这般清晨来电,倒是少见。


    “张!我的老朋友,你一定要先听我说声抱歉!”


    电话那头,大卫的声音带着明显的愧疚,语速比往常快了不少,


    “关于彼得的事情,我也是后来才知道他真正的目的。我不该未经核实就把他介绍给你,差点给你们的考古工作带来麻烦,更差点让珍贵的文物流失,我深感自责。”


    张北炀握着手机,走到遮阳棚下,望着远处连绵的昆仑山脉,轻声笑了笑:


    “大卫,事情都过去了,而且最后文物也都被海关截获,没有造成损失。你也是被他蒙蔽了,不必太过自责。”


    “不,这不能成为借口,”


    大卫的语气依旧郑重,


    “我知道你们对文物的珍视,也明白每一件文物对历史研究的意义。为了弥补我的过错,也为了支持你们的工作,我通过海外华人文物保护组织,找到了一件曾经流失海外的西域文物,已经寄给你们了,应该最近就能到。”


    “文物?”


    张北炀心里一惊,连忙追问,


    “是什么文物?你怎么会突然想到这个?”


    “是一件魏晋时期的青铜方盘,”


    大卫的声音里透出几分郑重,


    “我在整理家族旧物时,发现我祖父早年曾收藏过这件文物。后来我查阅资料,才知道它是上世纪初从昆仑山东麓出土,辗转流失到海外的。看到你们制作的纪录短片后,我越发觉得它应该回到故土,回到能真正读懂它的人手中。”


    挂了电话,张北炀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将大卫的话转告给师弟师妹们,众人都露出了惊讶的神情。


    “青铜方盘?魏晋时期的?”


    林晓雨放下手中的史料册,眼睛瞪得圆圆的,


    “我之前在《西域考古文物图鉴》里看到过类似的记载,说这种方盘多为戍卒祭祀或记事所用,上面往往刻有铭文,要是能有铭文,说不定能补充很多历史细节!”


    周航立刻扛起相机,兴奋地说道:


    “要是真有铭文,咱们一定要拍一组高清特写,加到纪录短片的补充内容里!这可是流失海外又回归的文物,意义太特殊了。”


    苏芮则拿出笔记本,认真记录:


    “大卫说最近会到,咱们得提前准备好文物临时存放的恒温箱,还有清理用的软毛刷、酒精棉,可不能让文物受到一点损坏。”


    赵磊也跟着点头,手里下意识地摩挲着腰间的工具包:


    “等文物到了,我来负责搬运,保证轻拿轻放。”


    接下来的几天,团队成员每天都会去驻地附近的快递站点询问,期待着那件青铜方盘的到来。直到第四天午后,一辆邮政快递车驶进戈壁滩,停在了驻地门口——快递员抱着一个沉甸甸的木箱,额头上满是汗水:


    “张北炀先生?这是您的国际快递,麻烦签收一下,里面的东西看着不轻,您可得小心拿。”


    张北炀和赵磊小心翼翼地将木箱抬进工作区,众人围在周围,连呼吸都变得格外轻柔。周航举着相机,全程记录开箱过程;苏芮铺好防潮垫,准备好手套;林晓雨则捧着放大镜,眼神里满是期待。


    当木箱被打开,一层厚厚的泡沫塑料被逐层剥开,一件长约二十厘米、宽十五厘米的青铜方盘终于露出了真面目。方盘通体呈青绿色,表面覆盖着一层自然的包浆,四个角微微上翘,边缘刻着简洁的云纹,盘面中央则是一片模糊的铭文,因年代久远,有些字迹已经斑驳不清。


    张北炀戴上手套,轻轻将方盘捧起,放在铺了软布的工作台上。指尖触到冰凉的青铜表面,能清晰感受到铭文的凹凸质感。


    “果然是魏晋时期的风格,”


    他轻声感叹,


    “你看这云纹,和咱们之前发现的铜带钩上的卷云纹一脉相承,应该是出自同一时期的工匠之手。”


    林晓雨拿着放大镜,凑近盘面中央的铭文,仔细辨认:


    “张哥,你看这几个字,‘岁在庚子,戍卒千人,共祭天地’,后面还有几个字模糊了,像是‘保我疆土’!”


    “千人戍卒祭祀?”


    张北炀心里一动,


    “这说明当时这里的戍卒数量远超咱们之前的推测,而且有集体祭祀的传统。这方盘很可能是当时戍卒群体祭祀时使用的礼器,比咱们之前发现的个人用品,更能反映戍卒群体的活动。”


    苏芮一边拍摄铭文细节,一边说道:


    “要是能把铭文完整解读出来,说不定能知道当时戍卒的编制、祭祀的习俗,甚至能了解到他们面对的外部环境,这对研究魏晋时期西域屯田的整体情况太重要了!”


    就在众人围着青铜方盘研究得入神时,张北炀的手机再次响起,这次是文物保护所的李所长打来的。


    “张老师,有个紧急情况要通知你们,”


    李所长的声音带着几分急切,


    “刚才接到地区文旅局的电话,说有个国内探险家在你们考古驻地西北方向约十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件埋在沙土里的古器,已经发到网上了,还联系了我们。从照片上看,那件古器的风格和你们之前发现的魏晋文物很像,我们觉得你们去现场最合适,既能快速确认文物年代,也能做好现场保护。”


    “十公里?魏晋风格?”


    张北炀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看向桌上的青铜方盘,


    “李所长,您有照片吗?能不能先发给我看看?”


    几分钟后,张北炀的手机收到了李所长发来的照片。照片里,一件青铜器物半埋在沙土中,露出的部分能看到与青铜方盘相似的云纹。他将照片递给林晓雨,两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讶。


    “这云纹……和方盘上的太像了!”


    林晓雨的声音带着一丝颤抖,


    “说不定是同一系列的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