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洗碗工

作品:《重生星光响亮

    04年,科技正向未来发展。而南省处于内陆,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导致大批量的留守儿童。宋昭家不过是其中一个而已,一般放假,有些家庭会接孩子过去短暂团聚。国家为了扶持发展,帮助村民创收,就算是小县城也有火车站,每天甚至有好几班绕路火车,周边的乡民会买几块钱的火车票,来售卖一些自产农产品,为自己创收。


    而宋妈,和宋家村的一些村人,就靠着乡民手里收的一些山货,在市里摆摊。香蕉、梨、桃子、西瓜,偶尔还有外地运来的菠萝。人跟动物混坐的火车,就这几块的车票,还有大部分人需要逃票,从站台上混上车。那会儿查的并不严,每次坐火车总是塞得满满当当的。宋昭还记得第一次来城里找爸爸妈妈时,是10岁的时候,被舅舅举着从开着的火车窗户上塞进去的。车厢里的人也很热情,还搭着手把她接了上去。


    思绪翻涌,宋昭倚着门边上,看着附近的小水泥路。路边是几间新建的水泥平房,粗糙的墙面跟屋内完全是一样的,没有用腻子粉刷过。这是附近的村民特意建起来给在城里务工的外地人租用的。谋生的人们口口相传,人们从乡下、山里、小镇上汇聚而来。附近租住的基本上都沾亲带故互相认识,大家从农村到城里,聚集在一起。彷佛还是在一个村里。


    隔壁周嬢嬢就是她大伯母的娘家的嫂子的妈妈。一家子住这里,周嬢嬢平时做饭带娃,儿子儿媳打工。


    今天这会儿,应该是更大的孩子,带着她弟弟还有村里居住的其他小孩,去街上卖凉水了。


    这会儿的冰箱并不普及,不像后来,到处都是便利店,零售店。各处都有冰柜饮料。尤其是奶茶,走个一百米就能看到一家。山城夏天喝个矿泉水都是奢侈行为。


    大街上随处可见的,是2毛5毛的冰粉。偶尔会有拿着泡沫箱的阿姨婆婆,拿毛巾包着头,晒的黝黑。泡沫箱里是一毛一根的冰棍,还有冰袋。


    附近的村里有个泉水,很出名。在自来水还没普及的时候,附近的乡民都是喝它用它,甚至后来世界飞速变化的时候,它也一直被本地人所推崇着。小泉村以这口泉赋名,也世世代代保护着这口泉,后来还引用灌装做成了桶装水牌子,被山城的人民买回家喝。


    这附近的小孩子们,每年暑假热的时候,会拎着热水壶,去小泉村打水,然后拿个小杯子,绕着小城贩卖。一个人1毛喝个饱,2毛洗个澡。趁着暑假,赚点零花钱。基本上是大带小,农村的孩子早熟,大人有谋生的要事属于是大事要干。但是小孩子没人看顾也可能会出事,所以基本上每次这种活动,都是大的带小的,互相看顾,注意不要遇上坏人阿,不走偏僻的道路,不去马路中间,注意不被欺负。大的孩子带小的孩子,是天性本能。外面的人也都知道,在这卖凉水的都是附近的小孩儿,一个出事一大帮人找麻烦的,很少刻意去欺负小孩。


    做为农村出来谋生的,也不懂什么弯弯绕绕,除了讲究和气生财,更讲究的是互帮互助。大家都信奉一个朴实的道理,那就是大家都是谋生的普通老实人,如果不团结,那就会被别人欺负!所以基本上哪家有事,大家都愿意伸把手帮忙,而不是冷眼旁观。


    倚着门边,宋昭也还陷在回忆里。煤炉上的水壶发出咕噜声时,周嬢嬢也没有过来取煤,她一时间竟然觉得无所适从。好像苍茫天地间,她站在此处,又没有在此处。


    “细妹子!你妈喊你先把饭煮了,她待会儿回屋来了!”小路口的尽头,有个人缓缓爬上来,冲她喊。是周嬢嬢的儿媳妇。


    “晓得勒。”宋昭回过神,走进屋内,想起她妈一向把米桶放在柜子里,直接奔向了唯一的简陋柜子,打开,里面是干净的蛇皮袋,摸了下,果然是大米。袋口被拧紧了,把头塞在袋上叠了起来,她找到袋口,逆时针旋开,里面还放了个小瓷碗,用来舀米。


    家里是没有菜的,她妈每天回来会买好菜回来炒菜。她只要提前做好饭就好了,这会儿估计弟弟也快回家了,洗好米把淘米水换下来倒在脸盆,晚点可以用来洗菜。她按了电饭煲的开关,长长的叹了口气。


    还好这个时候,她家已经开始用电饭煲了,不然她真的不知道怎么煮这个饭。


    路口陆陆续续有人上坡过来,附近的小屋子也开始热闹起来。外面互相寒暄打招呼不绝于耳,宋昭家租的这个小屋子,是一个小坡上面,小平房,屋内没有厕所。是沿着山边斜坡建的,拿水泥柱子撑起来,放了水泥板铺平了,所以下面其实还有一层,厕所就建在下面。


    宋昭本以为再见到父母弟弟会很奇怪,但是当弟弟拿着今天卖凉水的三块钱说要分2块给她的时候,宋昭那一瞬间真的五味杂陈。


    所以后来,弟弟结婚父母问她要钱的时候她给了。她想,可能某一刻家里并不单单是把她当成某种有价值的工具人吧。她也并不是无脑的扶弟魔。


    毕竟,弟弟小她五岁,跟着她满山遍野的疯跑。家里穷只有两个土砖屋。一个用来做厨房跟吃饭的客厅,另一个放了电视衣柜,一张老红木床。小时候一家四口一起睡的,后来再大点,爸爸拿冬天用来烤火的火箱以及桌子拼了个床,晚上是床,白天是放置东西的置物架。火箱是南省的特色,冬天的时候太冷了。人们会用木头打一个四四方方的桶,用竹子隔开,底下放炭盆,人坐在上面盖着毯子捂冬。


    很长一段时间里,她是带着弟弟睡的。她睡这头,弟弟睡那头。晚上冷的时候她会把脚放在弟弟的怀里,弟弟的身体跟个小火炉一样。


    但是也有很烦弟弟的时候,父母不在场的时候她就会揍弟弟。每次他都会说,讨厌姐姐。但是弟弟不记仇,过后又会很黏着她。


    后来宋妈妈说她俩大了,家里供养不起了。宋爸爸一个人在外面工地也是辛苦的很,需要照顾。把她俩送到外婆家,但是外婆家并不是只有他们两个,还有其他的阿姨舅舅的小孩。她父母不出众,没钱,不会来事儿。她俩也就成为被欺负的目标。


    她每天要在家里挑水,做饭,洗衣,扫地,去山上捡柴。带着弟弟去放牛,放牛的时候还要砍猪草,回来赶鸡喂鸭。因为城里的小姨觉得农村的土鸡纯天然,土猪肉更好吃,外婆每年都要养一堆。每年农忙,宋妈还要回来带着她们去帮小舅插秧,收稻谷。


    就这,还经常被小舅妈诟病。什么外婆养外孙不养亲孙拉。被表姐表哥欺负,读书时就被他带着其他学生孤立,其实她都习惯了。所以后来去厂里打工,被宿舍孤立而已,她又不是被受过。


    小孩子的恶意才更直观恶劣。


    “现在的生意真是不好做,每天推个板车上街窜到下街都没生意。动物园那边又多了个推板车的,摆摊的比路人都多了要,还搞什么咯。”宋妈一边摘着空心菜,一边跟宋爸抱怨。


    宋小弟在竹榻上写着他的暑假作业。


    宋爸没搭话,坐在屋内的小板凳上抽着卷烟。


    “妹妹,上次跟你说书不读了,去厂里打工你想的怎么样了?你都已经15岁了,我们把你养那么大够可以了阿。你看村里的小凤,去年就出去打工了,人家回来给她妈买了个金耳环勒。多懂事阿?”看宋爸不搭话,宋妈又看向宋昭。


    芙蓉市隶属湘省西部,这里的人习惯称家里的女儿为妹妹。做为边城,下面还有好多个苗寨古镇,出了名的风景优美,但是大山也意味着经济未开发和穷。


    “……”宋昭低着头缄默。只是手不停的择着菜。


    “你大舅妈的亲戚家夜宵摊看着要个洗碗工,你现在也闲着没事去干个活吧。“宋爸夹着烟抖了抖烟灰。


    “洗碗工?你看我行不咯?”宋妈一听也不摘菜了,兴匆匆的问。


    “临时工,原来的那个洗碗工女儿坐月子,要回去看顾两个月。刚好现在夏天,夜宵摊生意好,找个人顶班帮个忙。你去干什么?你去了,人家还以为你要抢工呢。我说妹妹在家呆着没事干,不如去帮个忙,都是亲戚。一个月30天给500工资呢。”


    “才这么点钱,行吧。那啥时候去呀?”宋妈嘟囔着,然后又问。


    “妹妹你去行不?”宋爸就看着她。


    “行。”宋昭点点头。


    记得前世也有这么回事,当时她因为宋妈要她跟着二姨去厂里打工,跟家里大吵了一架。宋爸说要她去做洗碗工,她理都没理。当场被甩一巴掌,第二天她就自己收拾好衣服,坐火车回乡下了。


    没过多久,弟弟也被送回来了。二姨要带着她去浙省,说她父亲出了意外,话说的不清不楚的。出了那么大事,她什么都不清楚,浑浑噩噩的。问她妈,她妈说大人的事小孩子别管。想着以家里的条件应该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就认命去了浙省。二十几个小时的硬座火车,带着她一颗彷徨无助的心。


    后来才知道,是大舅舅的采石场,炸药没放置好,炸的时候伤到了宋爸的腿。永久性的瘸了。此后走路一拐一拐的,没过多久,采石场也被关停了。父亲失业了。


    因为是亲戚,也不好谈及赔偿什么的,只是承担了医疗费用。


    经过这件事,宋昭才意识到什么叫,不要在朋友的手下打工,别给亲戚家做事。


    好在宋爸还有手打铁功夫在,挣不到什么大钱,也够谋生。后期更是跟着村里的叔叔一起在工地干活,叔叔包了工程,找了村里的男人组了一个工队,在外做活。日子虽然辛苦,但是起码还能赚钱。


    所以怎么说呢,没有文化、没有技术随着日新月异的新世界发展,人是群居生物,不依靠着族群,确实很难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