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新搬来的邻居

作品:《农门肥妻:摄政王说软饭真香

    这么晚了,怎么会有人敲门?


    方才的事情刚过,沈木心下警惕。


    秦芷也听到了那阵轻轻的叩门声。


    她看了一眼桌上摊开的厚厚订单,压下心中的纷乱思绪,起身道。


    “我去看看。”


    在这个村子里,人情往来,对外交涉,确实更多需要她出面。


    她走到院门口,深吸一口气,拉开了门。


    门外站着一对完全陌生的男女,约莫三十岁的年纪,穿着半新不旧的棉布衣裳,脸上带着淳朴又有些拘谨的笑容。


    女人手里还捧着两个红彤彤的大石榴。


    秦芷愣了一下。


    她在三元村住了这么久,村里人就算不熟也基本脸熟,这二位确是生面孔。


    那女人见门开了,立刻热络地笑起来,抢先开口。


    “大妹子,没打扰吧?我们是旁边新搬来的邻居!”


    她指了指秦芷家隔壁那间空了有段日子的土坯房。


    “我姓孙,叫孙巧姑,这是我当家的,叫赵大川。”


    说着,她把手里的两个大石榴不由分说地塞到秦芷手里。


    “俺们以前院子里的石榴树结的,不值啥钱,甜着呢!拿着给娃吃!以后咱就是邻居了,远亲不如近邻,有啥事互相照应着!”


    秦芷这才恍然。


    隔壁那户人家前两年攒了点钱搬去镇上了,房子一直空着。


    没想到这时候突然卖出去了?


    她心里虽有一丝疑惑,但面上不显。


    秦芷接过石榴,也挤出客气的笑容。


    “孙嫂子,赵大哥,太客气了。快进来坐坐?”


    “不了不了。”孙巧姑连连摆手。


    “刚搬来,屋里还乱糟糟的,得赶紧收拾呢!就是过来认个门儿!妹子你忙你的!”


    说完,便拉着话不多的赵大川,又热情地寒暄了两句,转身回了隔壁院子。


    秦芷关上门,拿着两个沉甸甸的石榴回到屋里。


    她仔细检查了一下石榴,表皮完好,没有任何针眼或异常气味,看来就是普通的果子。


    她递给眼巴巴看着的秦小宝。


    “喏,新邻居婶子给的,拿去吃吧。”


    “哇!石榴!”


    秦小宝欢呼一声,宝贝似的接过去。


    秦芷笑着摸了摸他的头。


    “你先玩着,姐得去准备明天要卖的凉皮了。你也做好心理准备,明天姐带你去见夫子。”


    秦小宝正努力想掰开石榴,闻言愣了一下,抬起头,眼睛里闪着光。


    “姐,你真的要送我去上学堂?”


    秦芷肯定地点头。


    “当然,男孩子总要读书明理。姐还指望你将来考个功名呢。”


    秦小宝一脸认真地点头。


    “姐,你就放心吧,我指定好好学!”


    “等我有出息了,接你和姐夫住到镇上!”


    秦芷不由失笑。


    小孩子的愿望,还真是天真淳朴。


    ……


    第二天,秦芷照常推着凉皮车,带着既兴奋又有点紧张的秦小宝到了镇上。


    她先跟旁边卖酸梅汤的婶子打了声招呼,请她帮忙照看一下推车。


    婶子答应得爽快。


    “你就放心去吧,念书可是大事嘞!”


    安顿好摊子,秦芷便牵着秦小宝。


    按照王老板给的地址,在镇子的胡同里七拐八绕,终于找到了一处挂着“吴氏书塾”牌匾的清净小院。


    她深吸一口气,敲响了院门。


    开门的是个穿着洗得发白的长衫、蓄着花白山羊胡、面容清癯的老者。


    他的眼神透着读书人特有的通透感。


    这应该就是吴夫子了。


    吴夫子的目光先是扫过秦芷,然后落在她身旁的秦小宝身上。


    秦芷连忙躬身行礼,双手奉上王老板写的推荐信。


    “吴夫子,久仰您老学问渊博。这是小弟秦小宝,已到开蒙年纪,仰慕夫子学识,特来拜师求学,还望夫子不吝教诲。”


    吴夫子接过信,展开看了看。


    他没什么反应,只是从鼻子里轻轻哼了一声,语气不冷不热。


    “光有推荐信可不成,老夫收学生,还得看其资质心性如何。若是个榆木疙瘩,或是顽劣不堪,便是天王老子推荐,老夫也是不收的。”


    秦芷连忙道。


    “小宝虽年幼,但跟着我做些小生意,算账记数都还灵光,人也乖巧懂事,定会用心向学。”


    吴夫子又上下打量了秦小宝几眼。


    见小家伙虽然有些紧张,但眼神清亮,站得也端正,这才微微颔首。


    “成吧,那就先留下,跟着蒙童班学着,老夫也好观察些时日。”


    “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真不是读书的料,坐不住,学不进,老夫是不会留的。”


    秦芷心下稍安,知道这已是开了方便之门。


    她赶紧从怀里掏出早就准备好的,用红纸包着的束脩银子,恭敬地递上。


    “多谢夫子!这是小宝的束脩,虽说是考察,但礼数不能缺。”


    吴夫子也没推辞,接过银子,对秦小宝道。


    “小子,跟我进来吧。”


    看着小宝有些忐忑地跟着夫子走进塾馆,秦芷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心中一块大石落地。


    这好歹,是过了第一关。


    她回到摊子,谢过卖酸梅汤的婶子,便开始张罗生意。


    刚开张没一会儿,卖出去几碗,就见新邻居孙巧姑挎着个篮子,笑吟吟地朝着摊子走了过来。


    “大妹子,忙着呢?”


    秦芷想着毕竟是邻居,礼尚往来,便笑道。


    “孙嫂子来了?还没吃早饭吧?来来,尝尝我做的凉皮,算我请你的。”


    说着就忙活起来,要给她拌一碗。


    孙巧姑也没多推辞,笑道。


    “那感情好,我正馋这一口呢!”


    她坐在摊子旁的小凳上,一边吃一边夸赞。


    “真不错!清爽开胃!大妹子你好手艺!”


    她这一坐一吃,倒是吸引了不少路过的人驻足。


    秦芷忙活着招呼客人,孙巧姑吃完后,把碗一放,擦擦嘴就站起来。


    “大妹子,我看你一个人守着这摊子,收钱拌料也怪辛苦的。这凉皮我也不能白吃,这会儿人多,我帮你搭把手,收收碗筷,招呼招呼客人!”


    秦芷有些不好意思。


    “这怎么行,孙嫂子你刚搬来,家里肯定还有事要忙……”


    “哎呀,跟我还客气啥!我闲着也是闲着!”


    孙巧姑不由分说,已经麻利地帮着收拾起空碗来,还热情地招呼起客人。


    “来来来,好吃的凉皮嘞!这位大嫂,来一碗尝尝?”


    她手脚勤快,嘴又甜,倒是真帮秦芷分担了不少。


    秦芷见她如此热情,也不好再推脱,只好由着她。


    忙过这一阵人潮,摊子前暂时清静下来。


    孙巧姑一边帮着擦桌子,一边像是随口闲聊般,凑近秦芷,带着好奇的笑意问。


    “对了,大妹子,我看你家那口子……气度可真不一般,不像咱这地里刨食的。”


    “你们俩……是咋认识的?咋成的亲啊?跟嫂子说说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