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这经,好像被你们念歪了啊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王翰将冀州送来的加急文书放在顾青山面前。


    他脸上的亢奋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困惑。


    “山长,冀州知府这是何意?”


    顾青山眼皮都没抬,继续品着手里的茶。


    (内心:何意?意思就是老子不想干了,你个小年轻别瞎指挥。)


    他放下茶杯,拿起那份公文扫了一眼。


    上面的措辞很客气,引经据典,说了上千字。


    核心意思就一个字:拖。


    “知道了。”


    顾青山把公文随手放在一边,又端起了茶杯。


    王翰愣住了。


    “山长,就……知道了?”


    “不然呢?”


    顾青山反问。


    “冀州之事,关系新政推行之国本!我等是否要立刻拟定驳斥文书,晓以利害,请陛下发回重议?”


    王翰急切地说道。


    顾青山吹了吹茶叶沫子。


    “驳斥什么?人家说得有道理。祖制,民心,哪一个不是大道理?”


    (内心:人家不想加班,你非要逼人家。写一千字骂你都算客气的了。)


    他看着一脸焦急的王翰,觉得这孩子还是太年轻。


    他提起笔,在一张空白的纸条上写了四个字。


    “按律行之。”


    他将纸条递给王翰。


    “把这个,连同冀州的奏本,一起呈送内阁,再转交陛下。”


    王翰看着那四个字,彻底懵了。


    “山长,这……这是何意?”


    “字面意思。”


    顾青山挥了挥手。


    “新政是国策,不是我督政院的私策。地方不遵,自有国法处置。该怎么办,让陛下和内阁去头疼。”


    (内心: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甩锅,我是专业的。)


    王翰拿着那张轻飘飘的纸条,感觉有千斤重。


    他看着顾青山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脑中瞬间闪过无数念头。


    他明白了。


    山长这是在杀鸡儆猴!


    他根本不屑于跟一个小小知府打口水仗。


    他直接把问题捅到了最高层,让皇帝亲自来处理这个“出头鸟”!


    这是何等的魄力!


    王翰的眼神再次燃烧起来。


    他对着顾青山深深一揖。


    “属下明白了!”


    他拿着纸条,脚步生风地冲了出去。


    顾青山看着他的背影,满意地点了点头。


    (内心:很好,又可以清静一下午了。)


    果然,奏本送进宫中,皇帝赵乾看到冀州的“暂缓请求”和顾青山那“按律行之”的批复,当场龙颜大怒。


    他当即朱笔一批,驳回了冀州的全部请求。


    一道措辞严厉的圣旨以八百里加急发往冀州,申饬知府玩忽职守,心怀叵测。


    旨意中明令,新政必须推行,若有延误,地方主官就地免职,交由督政院查办。


    皇帝雷霆万钧的手段,瞬间震慑了那些还在观望的地方大员。


    新政的推广,再无明面上的阻碍。


    但念歪的经,才刚刚开始。


    北方,定远县。


    县令刘昌看着督政院下发的考核指标,愁得头发都快掉了。


    他把师爷叫到跟前。


    “这个‘户数增长’,要求一月之内,提升两成。你说说,这怎么办?我到哪里去给他变出这么多人来?”


    师爷眼珠一转,凑上前低声说。


    “大人,人是变不出来的。但户,是可以分的嘛。”


    刘昌眼睛一亮。


    “怎么说?”


    “一户人家,有父子,有兄弟。咱们下一道文书,就说为响应新政,鼓励自立。凡家中有两个以上成年男丁者,必须分家另立户籍。这户数,不就上来了?”


    刘昌一拍大腿。


    “妙啊!”


    一道荒唐的政令就此下达。


    一时间,定远县鸡飞狗跳。


    “爹!你不能把我们赶出去啊!这还没到分家的时候!”


    “这是县太爷的命令!你们不分家,我就要丢官!你们是想要我的命吗?”


    “大哥!那两亩薄田,凭什么都归你!我也要分!”


    无数家庭因此反目,兄弟操戈,父子成仇。


    整个县城的民怨,像一口即将沸腾的锅。


    南方,云梦府。


    知府孙泰看着“税收增长”的指标,同样焦头烂额。


    他对幕僚们说。


    “地里的产出就这么多,商铺的流水就这么多。总不能凭空变出银子来吧?”


    一个专管钱粮的幕僚阴恻恻地笑了。


    “大人,正税是死的,杂税可是活的。”


    “哦?说来听听。”


    “百姓要不要开窗透气?开了窗,见了光,这就是占了朝廷的光。咱们可以收‘窗户税’。”


    孙泰摸了摸下巴。


    “有道理。”


    “百姓要不要喘气活着?他喘的每一口气,都是我大梁的空气。咱们可以收‘呼吸税’。”


    “这个……是不是有点过了?”


    孙泰有些犹豫。


    “大人,非常之时,行非常之事。只要完成了督政院的考评,您高升了,谁还管这些?”


    孙泰心一横。


    “就这么办!”


    于是,云梦府的百姓傻眼了。


    衙役们挨家挨户,数着窗户收钱。


    甚至在城门口设卡,人走过去,就要交一文钱的“呼吸税”。


    百姓苦不堪言,却又不敢反抗。


    一时间,各种闻所未闻的苛捐杂税,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京城,兵部尚书府。


    杨士奇坐在书房里,看着从各地门生故吏那里源源不断送来的密报。


    他每看一份,脸上的笑意就深一分。


    “分家令?窗户税?呼吸税?”


    他将一份密报拍在桌上,对着身边的心腹幕僚大笑起来。


    “好一个顾青山!好一个新政!这是要把大梁的根都给刨了啊!”


    幕僚躬身道。


    “大人,这些材料,足以让那顾青山万劫不复了。”


    “不急。”


    杨士奇摆了摆手,眼中闪着精光。


    “再等等,等这把火烧得再旺一些。我要让他自己,被这泼天的民怨活活烧死。”


    督政院,后院池塘边。


    顾青山搬了张小马扎,正拿着一根鱼竿钓鱼。


    一个年轻的御史,名叫张谦,满脸焦急地找到了这里。


    他看到顾青山这副悠闲的样子,心里又气又急。


    “顾少卿!”


    张谦上前一步,躬身行礼。


    “下官都察院御史张谦,有要事禀报!”


    顾青山头也没回,眼睛盯着水面上的浮漂。


    “说。”


    “如今新政推行,地方上乱象丛生!北方有县令强令百姓分家,南方有知府巧立名目,征收‘呼吸税’!再这么下去,民怨沸腾,国本动摇啊!还请顾少卿速速下令,纠正此等乱政!”


    张谦一口气说完,胸口不住起伏。


    顾青山慢悠悠地提了提鱼竿,换了个饵。


    他转过头,看了这个年轻人一眼。


    “年轻人,这么急躁,是想多缴‘呼吸税’吗?”


    张谦当场愣住,脸涨得通红。


    “顾少卿!都什么时候了,您还有心情说笑!这都是因您而起啊!”


    顾青山把鱼线甩进水里,淡淡地说了一句。


    “水至清则无鱼。”


    他看着水面,像是自言自语。


    “政策嘛,总要给下面的人留点‘念歪经’的空间。不然,怎么知道谁是和尚,谁是妖精?”


    这句纯属他胡说八道的话,落进张谦的耳朵里,却如同惊雷。


    张谦呆呆地看着顾青山的侧脸。


    他忽然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上官,像一口深不见底的古井。


    原来……原来这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中?


    他是故意放出这看似完美的政策,引诱那些心术不正的官员自己跳出来?


    这是在下一盘大棋!


    张谦感觉自己的后背渗出了冷汗。


    他对着顾青山的背影,再次深深一揖,然后悄悄退了出去。


    他觉得自己窥见了冰山一角,对这位顾少卿的敬畏,又深了一层。


    夜深了。


    兵部尚书杨士奇的府邸,灯火通明。


    他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罪证”,脸上露出胜券在握的冷笑。


    他对手下人吩咐道。


    “把所有弹劾顾青山的奏本,全都整理好。”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看着皇宫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