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督政院!改革总设计师!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皇帝赵乾收回了手。
他没有立刻转身,背对着满朝文武,又看了那几块木板许久。
大殿里安静得能听见官员们吞咽口水的声音。
杨士奇的额角渗出冷汗,顺着脸颊滑落,他却不敢抬手去擦。
终于,赵乾动了。
他一步一步,走回御阶,重新在龙椅上坐下。
整个过程中,他没有看任何人,目光始终平视前方,落在大殿尽头的虚空。
那股沉默的压力,比任何雷霆之怒都更让人窒息。
李德裕等改革派官员挺直了腰杆,脸上带着压抑的喜色,等待着最后的宣判。
而杨士奇一党,则个个面如死灰,垂着头,像一群等待行刑的囚犯。
(内心:老板看完PPT了,这是要总结陈词了吧。赶紧的,说完下班,我得回去看看我那池塘里的水清了没。)
顾青山站在殿中,心里盘算着自己的事。
“咳。”
皇帝清了清嗓子,一个简单的音节,却让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
他的声音响起,不高,却传遍了太和殿的每一个角落。
“朕自登基以来,日夜忧思。忧国库之空虚,忧边防之废弛,忧吏治之腐败。”
他没有提顾青山,也没有提新政,而是开始痛陈大梁积弊。
“户部年年上奏,说天下无事,税收平稳。可朕的内帑,连修缮宫殿的钱都拿不出。”
“兵部岁岁请银,说边军用命,固若金汤。可北方的蛮族,已经快要骑马到朕的京城门口了。”
“吏部口口声声,说官员清廉,爱民如子。可朕收到的,却是百姓流离失所,卖儿鬻女的血书!”
皇帝的声音越来越重,每一句,都像一记重锤,砸在百官的心头。
杨士奇的身体开始轻微地颤抖。
皇帝的目光,终于从虚空中收回,如利剑一般扫过殿下。
“诸位爱卿,你们告诉朕,这是为何?”
无人敢应。
赵乾的话锋猛然一转,手指向了殿中那几块扎眼的木板。
“直到石阳县的‘土产’送到朕的面前,朕才明白,病根,究竟在何处!”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发出“啪”的一声巨响。
“病在欺瞒!病在粉饰!病在你们这群股肱之臣,只知用花团锦簇的文章,来糊弄朕,糊弄这天下!”
他的目光最终定格在杨士奇身上。
“杨爱卿,你跟朕讲仁义教化。那朕问你,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何谈仁义?盗匪四起,流民遍地,何来教化?”
他指着那条昂扬向上的收入曲线。
“这,就是朕的仁义!”
他又指向那条俯冲向下的罪案曲线。
“这,就是朕的教化!”
最后,他的手,指向了顾青山。
“石阳县的成功,就是大梁的破局之道,兴国之基!”
皇帝站起身,一股前所未有的威势从他身上勃发而出,笼罩了整座大殿。
他用不容置疑的声音,下达了最终的裁决。
“朕意已决,石阳新政,当为国策,推行天下!”
此言一出,朝野震动。
改革派的官员们再也抑制不住激动,许多人当场跪倒在地,高呼“陛下圣明”。
杨士奇一党则彻底瘫软下去,面无人色。
(内心:完了,加班成常态了。这下不是一个县,是整个天下了。我的退休生活,我的小池塘……彻底泡汤了。)
顾青山站在原地,感觉自己的腿有点软。
皇帝看着殿下的众生百态,脸上的表情没有丝毫松动。
他知道,颁布国策只是第一步。
要让这国策真正落地,还需要一把最锋利的刀,和一个能握住这把刀的人。
他再次开口,声音比刚才更加威严。
“为总领新政推行事宜,朕,特设独立衙门!”
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
独立衙门?这是开国以来从未有过之事。
“此衙门,名为【督政院】!”
“位在六部之上,不属内阁管辖!凡新政推行一应事宜,皆由其统筹、监察、考核!其院官,可直接上奏于朕,不必通传!”
“轰!”
大殿内彻底炸开了锅。
六部之上?直达天听?
这是何等恐怖的权力!这等于是在朝廷里,又造出了一个新的权力中心!
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内阁首辅李德裕。
他们以为,这个位置,非这位新政最大的支持者莫属。
李德裕却只是捋着胡须,微微摇头,眼中带着笑意,看向了那个还傻站着的年轻人。
皇帝的目光,也落在了顾青山的身上。
“顾青山,上前听封!”
顾青山一个激灵,身体比脑子反应还快,本能地走出队列,跪倒在地。
(内心:不是吧?不是吧?千万别是我!我就是个写PPT的,怎么还要我去做项目总监啊!)
皇帝的声音,如同命运的最终宣判,从他头顶落下。
“朕,命你为督政院首任少卿,官秩正四品,总领督政院一应事务!”
“擢升你官阶连升三级!赐紫金鱼袋!准许宫中行走,随时入宫奏对!”
旨意下达,顾青山整个人都懵了。
少卿?
虽然是个副职,但皇帝后面那句“总领一应事务”说得清清楚楚。
这是因为他资历太浅,无法直接任命为正职,所以给了一个副职的名头,却赋予了正职的实权。
官升三级,赐金鱼袋,准入宫行走……
这些赏赐,任何一项,都足以让一个官员奋斗一生。
如今,这些荣耀,全都砸在了他这个刚满二十岁的年轻人身上。
他成了无可争议的朝堂新贵。
他成了这场席卷天下改革的,总设计师。
(内心:我……我只是想带点土特产,证明我干得还行,然后申请退休啊!怎么就把自己卖了?还签了个终身制的卖身契!)
皇帝看着跪在地上的顾青山,眼中充满了期许和满意。
他转身面向百官,声音再次传遍大殿。
“旧法之弊,如国之沉疴。今日不刮骨疗毒,来日必病入膏肓。”
“顾青山,就是朕为大梁寻来的那把最锋利的刀!”
这句话,为今日这场大朝议,画上了一个句号。
也为顾青山接下来的人生,彻底定下了基调。
“退朝——”
太监尖利的声音响起。
皇帝转身离去。
百官缓缓起身,用一种全新的,混杂着敬畏、嫉妒、恐惧、探究的复杂目光,看着那个从地上站起来的绯袍身影。
顾青山站在殿中,感觉那些目光像无数根针,扎在他的身上。
他知道,从这一刻起,他再也不是那个可以躲在石阳县,挖着池塘,幻想着退休的顾司丞了。
他成了督政院少卿,成了皇帝口中那把最锋利的刀。
他成了这场风暴的中心。
一个官员走过他身边,对着他深深一揖。
“下官参见顾少卿。”
又一个官员走过,同样躬身行礼。
“恭喜顾少卿。”
一声声的“顾少卿”,将他从恍惚中拉回现实。
他看着那些曾经需要自己仰望的朝中大员,此刻却对自己恭恭敬敬。
他看着那座空荡荡的龙椅,看着那几块依旧立在殿中的图表。
(内心:刀?总设计师?我连我家后院的池塘都还没设计好呢。这班,看来是真下不了了。)
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声音轻得只有自己能听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