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这欢迎仪式,比断头饭还吓人
作品:《躺平的我,被迫卷成首辅》 为期一年的试点,正式结束了。
石阳县的城门大开,送行的人群从县衙门口一直铺到了城外十里长亭。黑压压的人头攒动,一眼望不到边。
县令孙得禄拉着顾青山的手,老泪纵横。
“大人,石阳县三十万百姓,永世不忘您的大恩。”
顾青山抽出自己的手,拍了拍他的肩膀。
“孙大人客气了,都是本分。”
(内心:快松手,油都蹭我新官袍上了。这可是回京述职穿的,得体面点。)
“顾青天!”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紧接着,山呼海啸般的呐喊声响彻云霄。
“恭送顾青天!”
无数百姓跪倒在地,手里举着各种土产,有鸡蛋,有布匹,还有给孩子做的虎头鞋。
顾青山站在马车前,对着人群拱了拱手,脸上挂着标准的微笑。
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
(内心:终于下班了。赶紧回京,交差,然后上书致仕。我为大梁流过汗,大梁总不能不给我发退休金吧。)
陈平、王翰等一众下属站在他身后,一个个热泪盈眶,激动得浑身发抖。
他们看着眼前的万民相送,只觉得这一年的辛苦,值了。
顾青山转身上了马车,车帘放下,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出发。”
他的声音没有一丝波澜。
车队缓缓启动,在一片“顾青天”的呼喊声中,驶向了通往京城的官道。
与一年前的冷清离京截然不同,这一次的回京之路,热闹得让顾青山烦躁。
车队刚进入邻县地界,一队官吏便早已在驿站外候着。为首的县令看见顾青山的车驾,三步并作两步跑上前来,隔着车帘深深作揖。
“下官安平县令刘明,恭迎顾大人大驾!”
车厢里,顾青山眼皮都没抬。
陈平在车外代为应付。
“我家大人一路劳顿,就不下车了。刘大人的心意,我们领了。”
那刘县令脸上不见丝毫尴尬,反而笑得更灿烂。
“是是是,大人辛苦。下官已命人备好清水和吃食,还请大人务必赏光。”
顾青山终于撩开了车帘一角,看了外面一眼。
“不必了。赶路要紧。”
(内心:吃了你的饭,就得听你说话。听你说话,就得欠你人情。我好不容易才从一个坑里爬出来,不想再掉进另一个坑里。)
车队没有停留,径直穿过了驿站。
一路上,这样的场景不断重复。
每个州,每个县,只要是车队经过的地方,当地主官无不提前扫干净官道,备好酒食,率众迎接。
那份恭敬,那份热情,比见了亲爹还亲。
马车里,王翰看着窗外又一拨前来迎接的官员,忍不住感叹。
“大人,您如今的声望,真是如日中天啊。”
顾青山靠在软垫上,闭着眼睛,嘴里轻轻吐出几个字。
“是吗?”
他睁开眼,眼神里没有半点喜悦,反而透着一股看透一切的疲惫。
他对王翰说。
“你看外面这些人,笑得越热情,就说明他们手里的刀磨得越快。”
王翰愣住了。
“刀?”
“对。”顾青山重新闭上眼,“有的人想拿我当刀,去砍别人。有的人,想拿刀,先把我砍了。”
(内心:我现在就是那个最烫手的山芋,谁都想来捏一把,看看能不能榨出油水。可惜,我只想当个芋泥,烂在田里。)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京城,早已因他即将归来的消息,搅动得暗流汹涌。
内阁首辅李德裕的府邸,书房内坐着三四个改革派的核心官员。
户部的一位侍郎满面红光。
“首辅大人,顾青山回来了!他这趟回来,咱们新政的推行,就再也没人能挡得住了!”
另一位官员点头附和。
“没错!石阳县的功绩,加上那份《补充条例》,已经成了咱们最锋利的矛。杨士奇那帮人,现在只能躲起来当缩头乌龟。”
李德裕端着茶杯,慢条斯理地吹着水面上的浮沫。
“不可大意。”
他放下茶杯,看着众人。
“顾青山是把好刀,可刀越锋利,就越容易伤到自己。他这一回来,就不再是偏安一隅的试点司丞,而是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他敲了敲桌子。
“传话下去,让下面的人都收敛一些。在陛下没有明确表态之前,谁也不许拿顾青山的名号去惹是生非。”
“是,我等明白。”众人齐声应道。
而在京城的另一头,兵部尚书杨士奇的府上,气氛则完全不同。
几名保守派的御史坐在堂下,个个面色凝重。
“杨大人,就这么让那顾青山载誉而归?我不甘心!”一个年轻御史愤愤不平。
“不甘心,又能如何?”杨士奇的声音很平静,“上次的朝会,你们还没看明白吗?陛下已经铁了心要用他。现在去触霉头,是自寻死路。”
他看着那几个年轻人,眼中闪过一丝冷光。
“那份《补充条例》是阳谋,我们破不了。但阳谋的根基,在人。”
他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制度是死的,执行制度的人是活的。只要是人,就会犯错。”
“我们现在要做的,不是去反对他,而是捧着他,让他站得更高,让他负责的事情更多。他管的人越多,犯错的可能就越大。”
“等着吧。等他摔下来的那一天。”
更多的中立官员,则在各自的府邸里,默默观望着风向。
他们一边准备着给顾青山的贺礼,一边也在盘算着,这场由一个年轻人掀起的风暴,最终会把大梁这艘船,带向何方。
整个京城官场,像一个蓄满了水的大坝。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等待着顾青山这块巨石,投入水中。
半个月后,顾青山的车队终于抵达了京城西门。
高大的城墙巍峨耸立,一如他一年前离开时的模样。
可城门口的景象,却天差地别。
他的那群年轻下属,陈平、王翰等人,早已在此等候。他们一个个穿着崭新的官服,脸上洋溢着压抑不住的激动和崇拜。
“大人!”
看到顾青山下车,他们齐刷刷地躬身行礼,声音洪亮。
顾青山点了点头,还没来得及说话,另一拨人便迎了上来。
为首的是一个中年管事,穿着打扮极为体面,他对着顾青山又是一个长揖。
“顾大人,我家主人,内阁首辅李大人,已在府中备下酒宴,为您接风洗尘。”
顾青山心里咯噔一下。
(内心:刚回来就要站队?李德裕这老狐狸,是想把我直接绑在他的船上啊。)
他刚想找个借口推辞,眼角的余光瞥见旁边还站着一个人。
那人面白无须,身穿一身宫里的内侍服,手里拿着一把拂尘,正笑眯眯地看着他。
顾青山的心,又沉了一下。
那内侍见他看过来,不紧不慢地走上前,微微欠身。
“顾大人,一路辛苦。陛下口谕,让您先回府好生歇息,明日一早,于养心殿召见。”
内侍的声音不响,却像一记重锤,敲在了所有人的心上。
李德裕的管事,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
陈平、王翰等人,则激动得脸都红了。
回京第一天,首辅设宴,陛下传话。
这份恩宠,这份礼遇,在大梁开国以来,都找不出第二个。
顾青山却觉得一股寒气从脚底板直冲天灵盖。
他看着眼前这几拨人,看着他们脸上各不相同的笑容,看着那座巍峨的京城。
(内心:一个请吃饭,一个请上班。这哪是接风宴,这分明是最后的晚餐。吃完就该上路了。)
他深吸一口气,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有劳各位。青山,先行回府了。”
说完,他不再多看一眼,转身登上了早已备好的轿子。
轿帘落下,他靠在椅背上,心中只剩一个念头。
“这趟水,比石阳县的浑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