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天刚蒙蒙亮,生活馆里还浸着夜的骨凉,王科宝就已经醒了。


    他没敢多耽搁,一个翻身从床上爬起来,胡乱抓过搭在床头的衣服往身上套。


    今天不光要去单位领工资,更重要的是,他要和冯镜先去民政局领证。


    光是想到“领证”这两个字,他心里就跟揣了块热乎糖似的,甜得发慌。


    简单用凉水漱了口、抹了把脸,王科宝便往财务室的方向走去。


    财务室的门刚开了条缝,负责发钱的老刘就探出头来,看见他,笑着递过一个鼓囊囊的牛皮纸信封:


    “科宝,这月工资加奖金,一共七十块,你点点清楚,别少了。”


    王科宝双手接过信封,指尖捏着纸币的边角,一张一张仔细数了一遍。


    然后他把钱小心叠好,塞进贴身的内兜,又按了按,确认不会掉出来,才转身往方英博的办公室走。


    方英博的办公室里飘着淡淡的茉莉花茶香,他正戴着老花镜,把报纸铺在办公桌上,手指点着字一行一行地读,连王科宝敲门的声音都没太在意。


    直到王科宝又轻轻敲了三下,他才慢悠悠抬起头,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声音带着点刚醒的沙哑:“是科宝啊,这么早过来,有事?”


    “方老,我想跟您请半天假,上午得去办点特别重要的事。”


    王科宝站在门口,双手不自觉地攥了攥衣角,语气里藏不住的欢喜。


    “重要的事?”


    方英博指了指对面的木椅,“坐,慢慢说,是什么事?需要我帮忙吗?”


    “不是不是,是好事,天大的好事。”


    王科宝赶紧摆手,也没坐,往前凑了两步,压低了声音却难掩兴奋,“我今天上午要去民政局领证,我要跟镜先结婚了!”


    “哎哟喂。”


    方英博眼睛一下子亮了,猛地从椅子上坐直了身子,双手一拍大腿,“这可是大喜事啊!你这小子,藏得够深的啊,什么时候处的对象,我都没听你提过一句!”


    可这欢喜劲儿还没持续两秒,他又皱起眉头,疑惑地看着王科宝:


    “不对啊,我记得你是离异,这才过去多久啊,怎么就又要结婚了?这速度也太快了点吧?”


    王科宝被问得耳根有点发烫,他其实想说这是和冯镜先复婚,可转念一想,方英博平时就爱跟年轻人唠家常,要是真细说起来,从当初为什么离婚,到后来怎么又和好,没个半小时肯定说不完。


    他还得赶去接冯镜先,哪有功夫在这儿耗着。


    于是他只挠了挠头,嘿嘿笑了两声,含糊地打岔:“就是缘分到了,赶巧了,没特意瞒着您。”


    方英博见他不愿多提,也没再追问,反倒叹了口气,眼神里带着点回忆的温柔:


    “你们现在这些年轻人啊,真是赶上好时候了,能自己挑对象,还能风风光光地办婚事。”


    “我们那时候哪有这福气,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跟你婶子结婚前,连面都没见过一次,拜堂的时候掀开盖头,我才看清她长什么样,现在想起来,还跟做梦似的。”


    “方老您这话说的,您跟婶子一辈子和和气气、互相疼着,那才是真的幸福呢。”


    王科宝赶紧顺着话茬接话,又往前挪了挪,语气带着点急切,“那方老,我这假……您看能批不?我还得赶紧去准备准备,别耽误了领证的时间。”


    “批!必须批!”


    方英博大手一挥,又特意叮嘱了一句,“领证是一辈子的大事,别着急往回赶,慢慢办,仔细点,别出什么差错。”


    “对了,以后办酒席可千万别忘了告诉我,我得去给你添个喜,喝两杯你的喜酒,沾沾你的福气!”


    “您放心,到时候我第一个给您送请柬,保证不让您落下!”


    王科宝笑着应下,转身就往门口走。


    其实他跟冯镜先一开始没打算办酒席。


    之前在老家已经办过一次,再办总觉得有点重复,还浪费钱。


    可现在他在单位上班,身边有不少同事,要是不办,难免有人会说闲话,觉得他不懂人情世故。


    两人商量了半天,决定到时候在单位附近的苍蝇馆子,简单摆个两三桌,请同事们过来聚聚,热热闹闹的就行。


    至于冯家那边,等之后把新房子收拾利索了,一家人围在一起吃顿好的,炒几个硬菜,再喝两瓶酒,就算是庆祝了。


    出了单位大门,王科宝直奔旁边的车棚。


    用一下李大爷的三轮车,今天要拉沙发和录音机,没车可不行。


    他仔细检查了下车子,捏了捏车胎,见气挺足,又试了试刹车,确认没问题,才蹬着车往南锣鼓巷赶。


    这时候,包秋荷正在家里收拾行李,她今天要陪谭婉慧去香山,衣服、水壶、干粮都得提前装好,免得路上手忙脚乱。


    刚到包秋荷家门口,王科宝就跳下车,轻轻敲了敲门:“阿姨,我来了。”


    门很快就开了,包秋荷手里还拿着个蓝布包,见是他,赶紧侧身让他进来,嘴里念叨着:“快进来,外面风大,别冻着了。”


    “不了阿姨,我还得赶去冯家接镜先,就不进去坐了,怕耽误时间。”


    王科宝说着,从内兜里掏出四十块钱,双手递过去,“这是剩下的四十块,您拿着,数一数,看对不对。”


    包秋荷接过钱,随手放在门口的柜子上,也没数,转身从屋里抱出一个银灰色的录音机,小心翼翼地放在石阶上:


    “正好你来了,昨天我试了试这机子,声音挺清楚的,没什么杂音,你再验验货。”


    “行,我听听。”


    王科宝蹲下身,小心翼翼地打开录音机的开关,指尖碰到冰凉的外壳,心里还有点小激动。


    大便宜啊。


    包秋荷又从抽屉里拿出一盘印着红色花纹的磁带,递给他:


    “这里面大多是红歌,我想着你可能爱听,你先听听,要是不爱听,我再给你找别的磁带,家里还有好几盘呢。”


    王科宝接过磁带,轻轻塞进录音机里,按下播放键。


    熟悉的红歌声立刻飘了出来,激昂的旋律在胡同里回荡。


    他听了两句,便轻轻皱了皱眉,跟包秋荷实话实说:


    “阿姨,红歌是挺好的,可我最近在单位天天听,听得多了,有点听腻了,这磁带里就没别的歌了吗?”


    “啥等。”


    包秋荷凑过来,眯着眼睛看了看磁带盒上印的曲目,突然眼睛一亮,指着其中一行小字说,“还真有首不是红歌的!我之前听邻居家的姑娘唱过,旋律可好听了,叫《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你听听这个,看看喜不喜欢。”


    王科宝一听这歌名,心里顿时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