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告急2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科宝,今天不仅是你舅舅的大寿,更是你的喜事。“
”你一会儿可得在这儿多喝几杯,别着急走。”黄庆生端着酒杯,凑到王科宝身边,眼里满是期待,“我们这些人这辈子估计都没机会去燕京,你给我们讲讲燕京的人物典故,让我们也开开眼界。”
他年轻的时候就盼着能去燕京,亲眼看看天安门,看看领袖的模样,可惜一直没机会,后来又出了些变故,这事儿就再也没提过,如今能从王科宝嘴里听到燕京的事儿,也算是圆了一半的心愿。
“我听人说,燕京的面好吃,关面食就有几十种,科宝,这是真的不?“
“科宝,我也听人说,燕京的回锅肉是天下一绝,是真的吗?”
“科宝,我也听人说,燕京的豆汁是不是很好喝?”
“……”
大伙围着王科宝,你一言我一语地问着,眼里全是好奇,就像一群求知若渴的孩子。
“同志们,你们不要七嘴八舌,一个一个来好不好,别着急。”
“科宝今天肯定会跟咱们好好聊,他又跑不了。”张建国看着吓跑了。
“对,张副主任说的对,大伙别急,我先问。”黄庆生伸手拦住其他人,生怕自己的问题被抢了去,他转头看着王科宝,急切地等着回答。
整个寿宴的气氛,热闹得像是要把屋顶掀起来,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唯独角落里的一个人,脸色却格外难看。
这人就是李富贵。
他坐在桌子的最边缘,手里端着酒杯,却一口都没喝,眼神直勾勾地盯着王科宝,脸色阴沉得能滴出水来,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看着王科宝被众人围着,听着大家对王科宝的夸赞,他心里就像被针扎似的,又疼又气。
“王科宝同志,我敬你一杯,我叫崔康生,李副主任是我姑父。”
“今天能在这儿见到您这样的高材生,真是我的荣幸,我敬您一杯,以后要是有机会,我向你学习,还请您多多指教。”崔康生打心里佩服。
“你客气了,学习不敢当,互相学习。”王科宝笑着端起酒杯,跟他轻轻碰了一下。
随后他眼角的余光不经意间扫过李富贵,正好看到李富贵瞧见崔康生主动敬酒时,脸色瞬间变得铁青,嘴唇也抿成了一条直线,像是要被气炸了,“我们共同进步,一起加油。”
李富贵越不爽,王科宝心里就越痛快。
“康生,你注意影响,一喝你就倒。”李富贵突然开口,声音里带着几分厉色,显然是不想让崔康生跟王科宝走得太近。
“放心吧舅舅舅,我还能再喝一点,你放心,今天高兴。不碍事。”崔康生笑着摆了摆手,丝毫没把李富贵的话放在心上,他转头看着王科宝,又说:“王科宝同志,我听说燕大的校园特别大,里面还有很多老建筑,是吗?”
“好,既然康生同志这么痛快,那咱们就多碰几杯,正好我也跟你聊聊燕大的事儿。”王科宝笑着回应,还故意提高了些音量,就是要让李富贵听得更清楚。
李富贵坐在一旁,一脸怒色,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悔得肠子都快青了。
早知道就不带崔康生来这寿宴,这小子倒好,见了王科宝,居然这么快就“倒戈”了,完全不把自己这个舅舅放在眼里,还一个劲儿地跟王科宝套近乎。
“建国老哥,我……我好像有点不舒服,头有点晕,还流鼻涕,估计是感冒发烧了。”李富贵实在坐不住了,再待下去,他怕自己会忍不住发火,只能找了个借口,想要赶紧离开这个让他心烦的地方,“我要回去一趟。你们大家慢慢吃,我先走了。”
“好吧,注意身体,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张建国嘴上说着客套话,其实心里早就轰他走了。
李富贵在这儿,总让人觉得不自在,还破坏气氛。
“舅舅,那你回去的时候注意安全,我一会儿自己回去。我在喝点,跟王科宝同志多聊聊天,听听燕大的事儿。”崔康生正听得尽兴,哪里愿意走,他觉得跟王科宝聊天能学到不少东西。
“喝个毛线啊。和我一起走。“
”我都生病了,这下雪天,你能放心?赶紧送我回去。“
李富贵此刻非常不爽。
“好吧。”崔康生被李富贵的态度吓了一跳,只好不情不愿地放下酒杯,跟桌上的人一一告别,然后跟着李富贵离开了院子。
王科宝看着两人离去的背影,尤其是李富贵那几乎要气歪的脸,心里忍不住偷笑:什么感冒发烧,分明是心里不痛快,见不得别人好,被气走的。
这下好了,碍眼的人走了,这宴席的酒才香。
“舅救,我祝您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敬您一杯,也谢谢您这些日子对我们家的照顾。”王科宝站起身,端着酒杯,朝着张建国举了举,语气里满是感激。
张建国一直很照顾王家,这份情他记在心里。
“好,好!”张建国笑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他赶紧端起酒杯,跟王科宝碰了一下,然后一口就喝了个底朝天,“科宝,舅舅也恭喜你,如愿考上了燕大,以后到了学校,要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给咱们家争光,给咱们向阳村争光!”
……
翌日。
阳光暖洋洋地洒在王家的院子里,空气里满是乡下特有的泥土和青草的香气,让人闻着就觉得舒服。
回到老家后,王科宝的心情一直很好。
既能陪着父母和弟弟妹妹,享受一家人团聚的温馨时光,乡下的环境又清幽,没有城里的喧闹,空气也比城里清新得多,让人身心都能放松下来。
更何况,高考已经结束,也如愿考上了燕大,按照之前和冯镜先商量好的,下一步就是去民政局办理复婚手续,想到这儿,他心里就美滋滋的。
到时候就能光明正大的咻咻咻了。
也就在这时,李成挎着“邮电”帆布包,骑着自行车来到了王家院门口。
“科宝,有你家媳妇的信,地址写的你家。” 李成伸手从包里掏出个牛皮纸信封
“冯镜先的信?” 他眉头微微皱起,眼神有点疑惑:
录取通知书昨天都到了,怎么还会有新?
“科宝,我还得去下一家送,就不多待了,那我走了。” 李成把信封递过去.
“嗯,谢谢李哥。” 王科宝一边应着,一边低头看信封上的字迹。
信封右上角的寄信人地址是燕大图书馆,落款处 “杨玲”。
他心里更纳闷了,扬着嗓子朝屋里喊:“镜先,快出来,有你的信,是杨玲寄来的。”
屋里传来碗筷碰撞的声音,紧接着冯镜先的声音就响了起来:“玲寄来的信?”
她正蹲在灶台边帮张翠芳做饭,手指上还沾着米粒,听到 “杨玲” 两个字,心里 “咯噔” 一下,莫名的不安涌了上来。
她连忙擦了擦手,快步从屋里跑出来。
“在哪儿呢?” 冯镜先伸手接过信封后。没当场拆开,反而迅速把信收了起来。
王科宝站在旁边,把她的反应看得一清二楚,见她这模样,忍不住问:
“镜先,怎么不拆开看看?”
“杨玲这时候给你寄信,是不是有啥事儿啊?” 他总觉得冯镜先的样子有些反常,比平时紧张多了。
冯镜先勉强扯出个笑容,眼神有些闪躲:“不着急估计就是女孩子家的悄悄话,我一会儿忙完了再看。” 她说完,又匆匆补充了一句,“锅里还烧着水,我去厨房帮妈。”
“好吧” 王科宝点了点头,看着冯镜先急匆匆的步伐。
他心里暗自嘀咕:这丫头肯定有问题,平时收到东西都急着看,今天怎么这么反常?
冯镜先走进里屋后,并没有走向厨房。
反手把门掩上,心还在 “怦怦” 直跳。
她从包里掏出信封,手指因为紧张有些发颤,好不容易才撕开信封封口。
信纸抽出来的瞬间,上面第一句话赫然映入眼帘:
【“镜先,完蛋了,你妈来找我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