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学霸?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回到单位后。


    王科宝将4本书送回了宿舍,路过书桌时,目光扫过那本封面印着蓝色封面的《代数》,随手抽出来塞进帆布包。


    心里嘀咕晚上总得抽时间把落下的知识点补一补。


    刚锁好宿舍门,就见司明远靠在走廊栏杆上,手里转着个空搪瓷缸,见他出来便笑着迎上来:“等你半天了,再不走赶不上早会签到了。”


    两人并肩往文艺组所在的办公楼走,清晨的风带着食堂飘来的油烟味,王科宝忽然想起包里还剩根早上特意留的油条,赶紧掏出来递过去:“特意给你买的,还热乎着呢,你肯定没吃早饭。”


    司明远接过油纸包,拆开时还能闻到淡淡的面香,眼眶莫名有点发热:“科宝,你对我真好。”


    这话让王科宝有些不自在,他挠了挠后脑勺:“快吃吧,一会儿就不好吃了。”


    司明远看着他泛红的耳尖,忍不住笑出声,咬了一大口油条,酥脆的外皮渣子落在衣襟上也不在意。


    文艺组会议室。


    离开会还有十分钟。


    屋里已经坐了七八个人,长条木桌的一边几乎坐满,唯独主位还空着。


    那是组长方英博方老的位置。


    作为维修组调过来的新人,王科宝一进门就成了焦点,几道好奇的目光在他身上转来转去,有打量,也有几分探究。


    找个位置坐下后,此刻困意像潮水似的涌上来,没一会儿就发出轻微的呼吸声。


    司明远坐在他旁边,想提醒又怕打扰他休息,只能悄悄把他搭在桌沿的帆布包往里面挪了挪,免得掉在地上。


    没过多久,门口传来沉重的脚步声,方英博端着个印着“为人民服务”的搪瓷缸走了进来,缸沿还冒着热气。


    他扫视一圈,清了清嗓子:“同志们。我们开会!”


    司明远赶紧用胳膊肘轻轻碰了碰王科宝:“开会了,科宝,方老来了,醒醒!”


    可王科宝睡得太沉,只是皱了皱眉,脑袋往胳膊肘里埋得更深了。


    方英博也注意到了角落里趴着的人,眉头微蹙,提高声音喊了句:“王科宝同志!”


    王科宝迷迷糊糊的睁开了眼,看清周围陌生的同事、领导和墙上“文艺组工作部署会”的红色标语,顿感不妙。


    完了完了,怎么就睡过去了?刚调过来就犯这种错,这不是给组长留坏印象吗?


    周围立刻响起细碎的议论声,坐在前排的两个女同事凑在一起小声嘀咕:“刚过来就敢在会上睡觉,也太不把纪律当回事了”


    “方老平时最严,这下肯定要被批评了”


    “听说他之前在维修组是红人,这下子有好戏看了?”


    这些话断断续续飘进王科宝耳朵里,他暗叫不好。


    可就在他以为要挨训的时候,方英博却抬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都别议论了,年轻人累了睡一觉,多大点事儿?”


    他顿了顿,目光落在王科宝身上,语气里带着几分赞许。


    “你们不知道,王科宝同志这几天一直在忙着准备新的创作,白天跑采访,晚上还得整理材料,连着好几天都没好好休息了。”


    王科宝猛地抬头,眼里满是错愕:开会睡觉还能被表扬?


    他心里犯嘀咕,难道这是文化人特有的批评方式?


    表面夸你,实际上是在提醒你下次别再犯?


    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可看着方英博认真的表情,又不像是在说反话。


    会议室的同事也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满脸疑惑。


    按大家对於方英博的了解,他向来公私分明,最看重工作纪律,以前有人迟到两分钟都要被他教育半天,怎么今天对新人这么宽容?


    而且听这意思,还不是简单的宽容,是真的在夸王科宝工作努力。


    这么一想,大家看向王科宝的眼神顿时变了。


    难怪能从维修组调过来,原来是有真本事!


    之前写的《扶不扶》在馆里反响就好,这才刚过来,又开始准备新创作,这效率也太高了。


    要知道,生活馆对大多数人也就要求写写宣传稿、编编黑板报,像这种正经搞创作的,整个馆里都没几个。


    “你们现在可能觉得意外,等散了会就知道怎么回事了。”


    方英博喝了口缸里的茶水,润了润嗓子。


    TUI。


    “好了,咱们言归正传,继续开会。”


    王科宝坐在板凳上,脑子还是懵的。


    他偷偷掐了自己一下,确定不是在做梦。


    方英博是真的在夸他,可他明明就只把小说才刚刚开始写,不到3000字。


    这几天忙着跑社区采访,还要抽时间复习代数,根本没碰过创作的稿子,哪儿来的“没歇过”?


    他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这位老同志怕不是记错人了,就算要夸人,也得讲点事实吧?这凭空安上的“功劳”,让他浑身都不自在。


    这时,旁边的同事悄悄递过来一个羡慕的眼神,还有人冲他竖了竖大拇指。


    王科宝看着那些像看“学霸”似的目光,心里更无语了。


    他本来还想趁着刚调过来,先适应几天,稍微“摆烂”一下,结果莫名其妙就成了大家眼里的“卷王”,这剧情发展也太离谱了。


    方英博放下搪瓷缸,继续说道:“不废话,我接下来安排点事情。”


    王科宝听到这话,忍不住在心里暗笑。


    按他的“经验”,以及对方老的认识。


    估计就是废话了。


    可没想到,方英博接下来的话却出乎所有人意料:“老孙,这周你们负责墙面板报。主题我回头给你说,务必弄好,没问题吧。”


    他看向坐在前排的歌舞组组长孙宏实,语气干脆利落。


    孙宏实今年不到五十,留着寸头,声音赋有磁性。


    是歌舞组的组长,平时负责编排宣传舞蹈,一听这话立刻站起身,腰板挺得笔直:“没问题,方组长,我们组保证按时完成,一定把黑板报办得漂漂亮亮的!”


    “好,那就辛苦你们了。”


    方英博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直接合上了手里的笔记本,“行了,这次会议内容就这些,大家要是没别的事,就先散会吧。”


    王科宝彻底愣住了,手里的《代数》差点滑落在地。


    这就结束了?


    前后加起来还不到五分钟,跟他认识的方老完全不是一个人。


    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没睡醒,揉了揉眼睛,确认方英博真的在收拾东西,才敢小声问旁边的司明远:“明远,方组长给我们组安排任务,就结束了?”


    “是啊。“司明远闻言笑了笑。


    “那我们本周干什么工作?“王科宝继续追问。


    ”还能有什么任务?咱们组平时不就这样,没事的时候就看看书、喝喝茶,偶尔写点小稿子交上去就行,轻松得很。”


    “这么轻松?”王科宝眼睛都亮了,心里直后悔之前没来小说诗词祖。


    之前司明远总跟他抱怨“天天写诗太累”,害得他还以为文艺组的工作有多繁重,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司明远自己爱较真,写首短诗都要改来改去,才觉得累。


    他忍不住瞪了司明远一眼,司明远被他看得莫名其妙,挠了挠头没敢接话。


    屋里的人正收拾东西准备走,走到门口的方英博忽然又开口了:“等等,还有件事没说——这次要特别表扬两位同志,他们的作品上了报,上了《诗刊》,给咱们生活馆争光了!”


    他说着,脸上露出掩饰不住的自豪。


    因为生活馆平时也就在地方小报上发点宣传稿,能上《诗刊》这种全国性的杂志,还是头一回,说出去都有面子。


    再加上《扶不扶》也登上了全国前三的文汇报。


    方老最近心情非常好。


    这话一出,屋里顿时热闹起来,大家纷纷停下脚步,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谁这么厉害啊?能上《诗刊》可太牛了!”


    “咱们馆里还有这号人才?我怎么不知道?”


    “肯定是司明远吧?他平时天天抱着诗集看,写的诗还经常在馆里的宣传栏贴出来。”


    大家议论纷纷,看向了司明远,毕竟全馆上下,也就他最痴迷诗词,经常见他在宿舍里熬夜写诗。


    可一下子出两个,可另一个是谁,大家就不知道了。


    方英博看着大家好奇的样子,故意卖了个关子:“看来昨天的诗刊你们都还看,难怪不知道。”


    “方老,昨天的《诗刊》还在班长办公室呢,我们还没领到。” 坐在前排的孙宏实忽然小声提醒。


    方英博愣了一下,随即尴尬地笑了起来,抬手拍了拍脑门:“哦……是吗?你看我这记性,年纪大了就是不中用。”


    他心里嘀咕,昨天明明记得让通讯员往下传,怎么忘了?


    “明远,恭喜啊!我说你这几天总躲在宿舍里,原来是在准备投稿,也太不够意思了,都不跟我说一声。” 王科宝恭喜的说道。


    “哈哈,谢谢科宝。不过我也要恭喜你。” 司明远却笑着摇了摇头,拍了拍他的肩膀。


    “恭喜我?”王科宝愣住了,疑惑地看着他,“为什么要恭喜我?我又没投稿,喜什么?”


    就在这时,方英博宣布:“这次在《诗刊》上发表作品的,就是咱们文艺组下小说诗词组的的司明远同志,还有刚调过来的王科宝同志!大家鼓掌,向他们表示祝贺!”


    掌声“哗啦”一下响了起来,王科宝僵在原地,手里的《代数》“啪嗒”再一次掉在了地上。


    他难以置信地看向司明远,眼里满是茫然。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他什么时候投过稿?


    怎么一点印象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