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让列宁同志先走?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谭婉慧听到“服不服”这三个字,眉头不自觉地拧了起来,语气里带着几分不解:“这名字会不会太随意了?听起来总感觉不正经。”


    王科宝却没半分犹豫,语气斩钉截铁:“就用这个!我觉得特别合适。”


    谭婉慧见他态度坚决,便不再多劝:“行,你定了就好。笔名本就是作者自己的身份,我听你的。”


    转眼到了周末,城市里满是来往的人群,热闹得很。


    王科宝先前约了冯镜先看电影。


    两人在电影院门口碰面。


    “镜先,今天的电影感觉都不错,你看看我们今晚看什么?’王科宝指着影院门口挂着的牌子,转头问冯镜先。


    冯镜先思索几秒后。


    “我听杨玲说,《列宁在1918》非常好看,科宝,要不我们看看这个吧。”


    王科宝应了声“好”,转身就往售票窗口走去买票。


    排队的时候,他心里忍不住琢磨:这么看来,离婚也挺好。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前在老家向阳村的时候,哪有时间约会,天天经顾着农忙。那像现在。有时间还能约会谈恋爱。


    这在后世,叫做情调。


    电影开场后,王科宝基本上没怎么看。


    他总趁着间隙,偷偷往冯镜先那边瞟,想动嘴亲亲。


    但此时的电影院可不像后世的样子,全场暗黑。


    他也只能笑呵呵的看着对方那吹弹可破的脸蛋。


    突然,影片里传来一声响亮的“乌拉!”,声音又脆又有力,把走神偷看侧颜的王科宝吓了一跳,这才从自己的思绪里回过神来,勉强把注意力拉回银幕上。


    等电影散场,观众们陆续往外走,冯镜先兴致勃勃地凑到王科宝身边问:“科宝,这电影你觉得好看吗?我觉得里面的情节特别带劲。”


    “我也觉得挺好看的。” 王科宝脸上露出几分尴尬的笑,含糊着应道。


    其实他全程都在偷偷看冯镜先,剧情压根没看进去多少,哪能说清到底好在哪。


    冯镜先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白了他一眼,语气带着点调侃:“我怎么瞧着你全程都心不在焉的。”


    王科宝被戳穿了,也不掩饰,笑着打趣:“还是被你看出来了!哪儿是电影好看啊,明明是你比电影好看多了,我哪还有心思看剧情。”


    “就你嘴甜,净会说这些不着调的话。”冯镜先嘴上这么说,嘴角却忍不住扬了起来。


    “让列宁同志先走!”不知是和人在此时退场的时候喊了一声。


    乌秧秧的大群人顺利哈哈大笑。


    看完电影,准备去拍个照片。


    于是他提议去附近的照相馆拍张照,冯镜先欣然同意。


    到了照相馆,两人选了站姿合影的样式。


    巧的是,那天两人都穿了白色衬衣,站在一起格外登对。


    王科宝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心里还想着:这件还是当时结婚时,母亲张翠芳花了借钱给他买的,没想到今天又派上了用场。


    “南同志,往女同志身上靠靠。“


    ”对对对,微笑一笑。“


    ”男同志手不要乱动,对。“


    照相馆的老师傅一边调整相机,一边朝着两人指挥动作。


    ”再换些亲热一点的动作。“


    王科宝听了,立刻抓住了冯镜先的手,还特意把手指跟她的手指扣在了一起。


    冯镜先心里慌慌的,但随后就淡定下来。


    老师傅看着两人十指相扣的样子,脸上露出几分少见的神情——他拍了这么多年照,还是头回见拍照时这么牵手的男女,虽说有点不好意思,却也觉得这画面特别好,连忙按下快门:“好嘞!这样就对了,拍完了!”


    “照片是现在取吗?还是明天下午来拿?”老师傅收拾着相机,抬头问两人。


    “现在!”


    “明天下午!”两人几乎是同时开口,声音还撞在了一起。


    王科宝忍不住笑了,转头看向冯镜先:“没想到你比我还着急,那咱们就明天,等冲洗出来再取。”


    老师傅笑着说:“行,明天下午6点的样子来拿。”


    “好,谢谢您。”王科宝点点头。


    ……


    翌日。


    清晨。


    燕大职工宿舍冯镜先家里。


    此时正在吃早饭。


    冯春和看着父亲冯远一直盯着手里的报纸,连筷子都没动几下,忍不住好奇地问:“爸,您看什么呢?看得这么入神,早饭都快凉了。”


    冯远这才抬起头,指了指报纸上的一篇文章:“这《文汇报》上有篇报道,写的是之前那场《扶不扶》的演出,写得还挺详细。”


    “哎呀,说起这个我就可惜!”冯春和放下筷子,语气里满是遗憾,“听说那小品特别好看,你们不都去看了吗?就我没赶上,真是太亏了。”


    冯镜先摇了摇头,笑着说:“哥,可惜了,不过我是第二次看小品。“


    ”觉得特别有意思,比我想象中好看多了。”


    “我听同事们说,这小品确实值得一看,”冯春和倒是看得开,笑着说,“不过没事,等下次再有机会去看看。”


    坐在冯镜先旁的冯朝阳没说话,只是默默吃着饭。


    心里却在嘀咕:大哥这真是没事找事。


    一说起《扶不扶》,他就想起被他妈揍得打屁股的事情,现在屁股都是疼的。


    郎雪琴平时很少参与家里的闲聊,这次却难得插了句嘴:


    “上报纸了?”


    “老冯,我上次不是还在问作者是谁吗?看看报纸上有没有?”


    “我看看,作者叫‘服不服’。”


    冯远是搞艺术的,向来包容性强,反倒觉得这个笔名挺特别,不像一般笔名那么中规中矩,还挺有意思的。


    “服不服?”冯朝阳一听这个名字,一下子来了精神,放下碗就说,“这名字有点意思,够冲。我喜欢!哎,说真的,我还想再听一遍《扶不扶》,上次没听够。”


    “我看你是想看小品是假,和女同学约会是真。”郎雪琴瞪着冯朝阳。


    冯朝阳赶紧摆着手辩解:“妈,您可别乱说!我就是觉得小品好看,想自己去再看一遍,跟女同学没关系。”


    说完,全家人都忍不住笑了起来,餐桌上的气氛又热闹了不少。


    “行了行了,都不准说话了,忘了家里的规矩了?“


    ”赶紧吃饭!”


    “吃完了该干嘛干嘛去。“郎雪琴拍了拍桌子。


    听到她这么说,刚才瞬间老老实实干饭。


    一家人安安静静地继续吃早餐。


    5天后。


    周六中午。


    冯远刚到家,大声喊:“镜先、朝阳,高考时间确定了,你们快来。”


    “爸,高考确定了吗?。”冯镜先正在客厅收拾东西,听到喊声赶紧走了过来,冯朝阳也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冯远打开手里的《人民日报》。


    “你们看!《人民日报》上说,今年高校要深化改革,12月就要恢复高考。并且任何人都可以报名参加,招生范围都别广。”


    “上次的小道消息是真的,这样一样,科宝也能参加了。”


    “你们说这不是天大的好消息吗?”


    “太好了。”冯镜先凑过去一看,脸上满是惊喜,眼睛都亮了——她一直想上大学,只是之前没机会,没想到这么快就有了希望,这消息来得太突然了。


    这样一来,科宝只要努努力,也有机会考上大学了。


    郎雪琴和冯春和在厨房忙活,听到客厅里的动静,也赶紧擦了擦手走了过来。


    冯冬麦才初中生,高考跟她没什么关系,就留在卧室里看书,就没出来。


    冯春和看着冯朝阳没什么反应,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朝阳,这么大的好消息,你怎么没反应啊?以前你不总说想找个机会再读书吗?”


    冯朝阳挠了挠头,随口编了个理由:“我……我这是太兴奋了,溢于言表。”其实他心里正犯愁呢——高考一恢复,他就要被父母逼着读书,从小到大,他最讨厌念书了。


    难受香菇。


    “镜先,以后遇到了科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他。“


    冯远觉得这小伙子很实在。


    “爸,我会的。”冯镜先点点头,就算父亲不说,她也会把这个消息告诉王科宝,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


    “老冯,你说什么呢!”郎雪琴听了这话,忍不住反驳,“他们俩都离婚了,还有什么好见的?别再提这些没用的了。”


    冯远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话。


    他心里其实是想撮合撮合女儿和王科宝——他看得出来,镜先心里还惦记着王科宝。要是王科宝真能考上大学,以后有了出息,他也就不反对两人再来往了。在他看来,爱情不一定门当户对,但是一定要三观一致。


    至于冯镜先参加高考,冯远到不担心。


    女儿基础很好。


    以前在学校的时候学习就好,底子扎实,只要好好复习,肯定能行;


    可王科宝一个初中学历,这几年又在农忙,基础如何自己并不清楚。


    只能看他自己肯不肯下功夫,有没有这个本事了。


    冯镜先早就习惯了母亲说这种话,也没往心里去。


    倒是父亲今天又主动提起科宝,让她心里暖暖的,觉得复婚,父亲这一票应该是稳了。


    就在这时,郎雪琴皱起了眉,语气里满是担忧:“老冯,高考离现在还有3个月多,时间这么紧张,怎么手上没有复习资料怎么办?”


    “你说的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冯远也跟着皱起了眉,点了点头,“以前学校里用的课本,主要是《工业基础知识》和《农业基础知识》。”


    但是这10年,国家一直提倡教育和生产,大多数人都是下乡或者进厂。“


    ”现在的课本应付普通的考试还行。要应付高考那肯定不行。”


    冯镜先听着父母的话,也忍不住愁眉苦脸。


    她倒不是担心自己,因为她对自己有信心;


    她担心的是王科宝。


    她知道这些年大部分初中生在学校都是街瘤子过来的,实际上,就是比小学生强点。


    更别说向阳村的村教育了。


    比城里差得不是一点半点,王科宝的基础肯定薄弱得很。


    “我想起来了。”冯远突然眼睛一亮赶紧说。


    “我记得燕大今年好几位青年教师,据他们说是靠《数理化自学丛书》这本书考上的。“


    “你们俩赶紧去新华书店看看,说不定还能买到,去晚了恐怕就被别人抢光了,这套书肯定很抢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