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一点也不呆?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生活馆。


    会议室。


    玻璃窗透着柔和的晨光,王科宝和谭婉慧隔着一张红木桌相对而坐。


    环顾四周,没看到其他人的身影,王科宝连忙站起身,客气地说:“谭编辑,您先坐着等会儿,我这就去叫其他人。”


    “王先生,今天我是单独采访您。其他人回头我再采购。”


    谭婉慧抬了抬眼镜,语气温和却带着不容拒绝的笃定,她特意用了“先生”而非更显生疏的“同志”,敬意自然流露。


    “啊,这样啊。”王科宝愣了愣,随即勉强牵起嘴角,挤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


    他心里暗自嘀咕,原本还想着借鹏哥在场能偷偷懒,这下可好,只能自己硬着头皮全程采访了。


    “王先生,你看我们现在开始?” 谭婉慧打开笔记本轻声问道。


    “谭编辑,开始吧。”王科宝点了点头,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桌沿。


    这是他人生中第一次被采访,心里既有些紧张,又忍不住好奇,想知道这位看起来木讷的编辑会问些什么。


    “王先生,采访之前,我能不能单独问你比较私人的问题?”谭婉慧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


    私人的问题?


    “什么私人的问题?”


    王科宝看出她神情似乎有些不自然,便故意放轻松语气,打趣道,“你别紧张,要说紧张也是我大姑娘上轿头一回。你可是老手了。”


    “您真会开玩笑。”谭婉慧被这话逗得弯了弯嘴角,露出一抹浅浅的笑意。


    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平日里她总是生人勿进,脸上很少有这样柔和的神情。


    王科宝在心里悄悄感叹,这姑娘笑起来的时候,整个人都鲜活了不少。


    之前没笑的时候,总觉得她身上带着一股沉沉的沉闷感,就像书架上放了好些年的旧书,封面都泛着灰,没什么生气。


    “那我就问了哈。”谭婉慧深吸了口气,尽管还是有些紧张,但眼神里多了几分认真,“您写的《扶不扶》,我读了好几遍,实在是写得太好了。里面那个老太太倒地说的波膝盖啊。!”


    说到激动处,她原本平稳的声音不自觉地拔高了些,瘦小的身子微微前倾,仿佛有使不完的力气。


    “还有您写的那个年轻人,叫郝建。”


    “明明心里怕被讹,手都在抖,却还是蹲下去扶了老太太一把。”


    谭婉慧的指尖轻轻攥着衣角,语气里满是感慨,“我前阵子在菜市场亲眼见着类似的事儿,有人犹豫着不敢上前,最后还是几个老人一起围过去的。和你这个作品特别相像。“


    她抬眼看向王科宝,眼眶微微泛红,声音却愈发清亮:“现在总有人说世道变了,好人难做。可您把这些纠结、这些善良都写出来了,让我们知道,不管什么时候,愿意伸手的人一直都在。“


    ”我把你的作品准备多推荐推荐,让大家做一个善良的人。“


    ”心里头这点热乎气,不能凉了。“


    ”王先生,真的特别谢谢您,写出这么暖的故事,给咱们心里添了把劲儿。”


    “谭编辑,您这可使不得!快坐下,快坐下!”


    王科宝连忙起身想扶她,心里满是意外。


    他从来没想过,自己写的东西能有这么大的感染力,更没料到平时看起来木讷的谭婉慧,会突然这么激动。


    谭婉慧也意识到自己刚才的举动有些失态,脸颊微微泛红,双手按在桌沿上,努力平复着翻涌的情绪,好一会儿才找回平时的镇定。


    “王先生,不好意思,刚才失态了,那我们现在开始采访?” 谭婉慧恢复正常后说道。


    “嗯”


    王科宝看了眼墙上的挂钟,心里盘算着司明远请他两口子吃饭,可别耽误了时间,只想快点结束采访。


    “我能问问,有多少问题吗?”王科宝随口问道。


    “不算特别多,大概30个左右。“


    谭婉慧低头翻开笔记本,指尖在纸页上轻轻划过,语气认真地回答。


    30个来个还不算多?


    王科宝心里直犯嘀咕,可一想到她以后是自己的小说编辑,就没好意思说能不能少一些。他只能在心里暗暗打定主意,等会儿回答问题的时候,尽量说得简洁些,能省点时间是点时间。


    “那我们开始。”


    “第1个问题:您当初是怎么写出《扶不扶》这个作品的?”问完,她立刻握紧了笔在笔记本上准备的。


    “这还用说?肯定是钢笔写的。”王科宝笑着回答,觉得这个回答够简洁,应该能省下不少时间,说不定还能早点结束。


    “钢…钢笔?”谭婉慧手里的笔顿了顿,明显愣住了。


    她满心期待能听到一段详细的创作历程,没料到只得到这么一句简单的回答,一时间竟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短暂的停顿后,她又追问道:“王先生,我之前了解到,您之前在向阳村,似乎并没有遇到类似的事情。所以我在想,是不是您的亲戚、朋友给您提供了创作的素材,您才写出这部作品的?”


    王科宝心里清楚,谭婉慧这是在引导自己多说点内容,好让采访能更充实些。


    “确实参考了一些真实经历,但不是我亲戚。”王科宝想了想,觉得既然对方需要故事性的内容,适当说一点也无妨,这样采访也能更顺利,“是我老丈人,他遇到过,上次和聊天,我从他那里听了不少往事,也从中得到了不少创作灵感。


    “原来是这样,我明白了。”


    谭婉慧连忙点点头,低下头飞快地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笔尖在纸上划过,发出沙沙的声响。


    “很好。那我们继续。”


    看到谭婉慧满意的样子,王科宝悄悄松了口气,觉得这样配合下来,采访应该能比预想中快些结束。


    “第2个问题:这部作品,您用了多久完成?”


    谭婉慧接着问道,目光依旧停留在笔记本上,随时准备记录。


    “3至4天。”王科宝随口说道。


    “3至4天?”谭婉慧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眼镜差点从鼻梁上滑下来,她连忙伸手扶住,语气里满是不敢相信,“这也太快了吧?这么优秀的作品,居然只花了3至4天就写出来了?”


    “嗯,是有些慢了。”


    王科宝点了点头说道。


    “好吧”。”谭婉慧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低下头快速翻着笔记本,寻找下一个要问的问题。


    王科宝的目光落在她厚厚的镜片上,心里暗自估算,这镜片的度数恐怕至少有上千度。这年代又没有手机、电脑这些容易伤眼睛的电子产品,看来是个学霸。


    他不由得想起了司明远,感觉两人有CP。


    都喜欢看书。


    “第3个问题……”


    谭婉慧准备继续提问。


    但发现他正盯着自己。


    于是有些试探地问道,“王先生,我脸上有花吗?”


    “不好意思,没有没有,我刚才走神了。!”王科宝连忙摆手,生怕她误会自己的意思。


    “走神吗?”


    谭婉慧的眼神瞬间变得严肃起来,身体微微向前凑了凑。


    别看她个子不高,身形瘦小,此刻却莫名透着一股强势的气场,就像在拳击场上,即便双方力量悬殊,弱势的一方也依旧带着不容小觑的韧劲。


    王科宝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挠了挠头,不好意思地说:“……说实话,刚才不小心看到你眼镜了,感觉你近视是喜欢读书,所以有点走神。”


    “哦?是吗?”


    “嗯,我有个室友,叫司明远,就是刚刚在办公室碰见的年前人,他也喜欢读书,回头有机会可以介绍你们认识认识。”王科宝继续解释道。


    听王科宝这么说,谭婉慧才后知后觉地意识到,自己刚才的反应有点太敏感了。


    “好的,王先生,谢谢你,那我们继续?”


    “继续吧。”王科宝点了点头。


    “好。”谭婉慧点点头,重新拿起笔,翻开笔记本,继续提问。


    接下来的问题都比较常规,也容易回答。


    比如王科宝对小品艺术的理解。


    和白鹏、唐畅合作时有没有特别有意义的地方。


    在创作的时候有没有发生有趣的事情等等。


    王科宝一边回答,一边留意着时间,心里盼着能快点结束。


    眼看着时针渐渐指向十一点半,离约定的吃饭时间越来越近,谭婉慧也翻到了笔记本的最后一页。


    “王先生,第30个问题。”谭婉慧抬起头,眼神里带着几分好奇,“您有笔名吗?我们到时候发表的时候需要著名作者名字。“


    怕王科宝不明白,谭婉慧又接着说。


    “平时写作有用笔名的习惯吗?这次报道登报的时候,需要标注作者署名。”


    一般,作者发表作品,都是用的笔名,笔名代表着作者的名字,可以是真名,也可以是假名(笔名)。“


    “笔名?”


    ”我的笔名就用我的真名,王科宝。”


    在老丈人家里人前显圣的机会可不多,这样的机会必须要抓住。


    “王科宝?”谭婉慧明显有些惊讶,手里的笔停在纸上,半天没动。


    在她看来,笔名是作者的“第二张脸”,既能增添几分文雅的气息,又能保护个人隐私,还能避免不少不必要的麻烦。


    就像后世小品作品。


    “你们抓鲁迅,和我周树人有何关系?”


    谭婉慧还是头回遇到创作不用笔名的作者。


    “对,我的笔名就叫王科宝。”王科宝语气肯定地说。


    他当然知道用笔名的好处,可一想到冯镜先的母亲郎雪琴看自己时那略带轻视的眼神,心里就憋着一股劲。


    所以他就是让他们一家人看看,自己到底有多优秀。


    “好的,我知道了。”谭婉慧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认真记下“王科宝(本名)”,心里暗自觉得,这位王先生还真是个特别的人,既有才华,又有股不服输的韧劲。


    “谭编辑,我还想问问您。”


    “关于《扶不扶》的这次专题,大概什么时候能发表?”


    “如果后续审核没什么意外情况,过两天应该就能见报了,最迟下周一。”谭婉慧仔细想了想,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时间。


    “下周一?那可太好了!”王科宝一听,脸上立刻露出了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