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全场叫好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冯叔叔,郎阿姨,巧啊,你们也坐这吗?”王科宝打着招呼。


    “你也坐在前排?” 郎雪琴好奇问道。


    要知道,这场八一文艺表演的前排座位,本是专门留给各行各业有头有脸的成功人士的,王科宝能坐在这里,确实出乎她的意料。


    “是馆里的同事给我拿的票。”


    “那你回头要请人家吃个饭、道声谢,这么好的位置可难得。”冯远在一旁接过话头。


    “嗯。”


    “科宝啊,生活馆大多是能人,平时空闲的时候,多聊聊天、请教请教,多学点儿东西总没坏处。”


    “好的,叔叔,我会的。”王科宝听着这话,心里顿时暖洋洋的,冯远这份不加掩饰的关心,让他很暖心。


    当旁边的郎雪琴可不这样认为。


    都已经离婚了,又不是自家女婿,说这么多吗?


    瞎操心。


    又随意聊了几句家常,王科宝想起冯镜先也该到了,便下意识地朝后排望去,想找找她的身影。


    他自己的票知道位置。


    很快就在人群中看到了。


    同时还看到旁边的冯朝阳。


    以及一个陌生的小女生。


    看到这就是小舅子的好朋友了。


    眼光还挺不错。


    王科宝正准备去找她,打个招呼。


    当突然灯光暗了。


    只剩下主席台上的舞厅聚光灯还亮着。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八一文艺表演正式开始,拉开了帷幕。


    第一个登台的,是国内知名的歌唱家邓玉华老师。


    他一开口,经典的《映山红》就响彻了整个会场。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


    “寒冬腊月哟盼春风。”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若要盼得哟红军来。”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


    他的嗓音清亮通透,又带着极强的穿透力,每一个音符里都饱含着真挚的情感,把歌曲昂扬向上的劲儿诠释得恰到好处。


    本来这开场曲就足够吸引人,再加上那时候的老百姓本就偏爱红歌,一时间全场的气氛都被调动了起来,不少观众都跟着轻轻哼唱。


    紧接着,才旦卓玛老师走向了舞台。


    ”燕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阳。“


    “……”


    台下的观众大合唱,纷纷跟着一起哼唱,声音越来越大,渐渐汇成了一片。


    王科宝下意识地看向身边的老丈人,发现他们也跟着节奏轻轻唱着,脸上满是投入的神情。


    他心里清楚,现阶段这个年代,红歌歌曲承载着太多特殊的记忆,每一句歌词都能勾起心底的共鸣。


    在这样的氛围中。


    王科宝自己听着这熟悉的旋律,也忍不住心生触动。


    如今国家能有这样安稳的日子,全是靠当年的先烈们舍生忘死拼出来的。


    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哪有什么凭空而来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背后替我们负重前行罢了。


    合唱结束后,又陆续上演了几个节目,终于轮到白鹏和唐畅的小品表演。


    “小品?”


    郎雪琴听着主持人的报幕,脸上顿时露出了失望的神情。


    冯远也跟着摇了摇头,表现出无兴致的样子。


    “这两年虽说城里再大力兴旺小品,但是都是五花八门,哈无新意和笑点,还不如两口相声。” 郎雪琴低声抱怨。


    “是啊,说到底还是大家缺乏新意,对小品的了解程度不够,毕竟它解封没多少。“


    ”不过,我们耐着性子看完吧,估计也就10分钟。“


    冯远虽然自己也没兴趣,但还是耐着性子跟了两句。


    王科宝在旁边没有插嘴。


    因为每个人的喜好不同,没必要因为自己的想法去反驳别人。


    ……


    另一边,坐在后排的冯朝阳听到主持人报幕小品。


    顿时兴奋起来,连忙凑到身边的夏越耳边说:“居然还有小品表演,夏越,你快看。”


    夏越看着他激动的样子,眼里满是好奇,小声问道:“小品?“


    “我从来都没看过。很好看吗?”


    “当然好看了!特别有意思,你肯定会喜欢的!”冯朝阳笑着回答。


    坐在旁边的冯镜先听着两人的对话,忍不住插了一句:“朝阳,我觉得一般。哪有你说的那么好看?”


    她之前看过一次小品,但觉得一般。


    不是很感兴趣。


    “姐,白鹏是小品大家,你演绎的小品肯定不错。“


    冯镜先看的出来,弟弟冯朝阳是白鹏的粉丝,甭管好不好看,都好看。


    就在这时,《扶不扶》小品正式开始。


    舞台的聚光灯应景。


    演出厅里的窃窃私语瞬间掐断。


    【追光灯亮起,舞台上呈现出街边一角,白鹏提着变形车圈的自行车,一脸无奈地上场】【白鹏:(自言自语)哎呀,我这是造的什么孽哟!


    刚才在路上,看见一辆汽车后备箱没关,我骑车在后面可劲儿追,寻思提醒人家一声。


    结果呢,人家一个急刹车,我直接钻人家后备箱里了。


    你瞧瞧我这自行车,前轱辘都瓢成这样了,我这脸也挂了彩,这好事做得,太憋屈了!以后啊,我可再也不多管闲事了!】


    【白鹏一边嘟囔,一边往前走,突然,前方老太太慢悠悠走着,一脚踩空,“哎哟” 一声摔倒在地】


    【白鹏:(脚步一顿,本能地想上前,又猛地停住,一拍脑门)不行不行,刚发誓不管闲事了,这要扶了,再被讹上,我可就真赔不起了


    (装作没看见,吹着口哨往前走)】


    【路人甲大摇大摆走来,看到摔倒的老太太】


    【路人甲:(一脸震惊)哎呀呀,这大马路上有个老太太摔倒了,怎么没一个人扶。


    现在这社会风气怎么变成这样了!


    不行,我回头得写信给政府好好谴责一下。


    说完就走了。


    【白鹏:(在一旁气得跳脚,对着路人甲背影)你这人,就知道说,咋就不知道扶一把呢!


    这也太……(无奈地叹口气)】


    【路人乙路过,白鹏赶紧拉住他】


    【白鹏:大哥,大哥,您看那边有个老太太摔倒了,您去扶扶呗。】


    【路人乙:(一脸惊恐,甩开白鹏的手)兄弟,你可别坑我。我之前就扶过一个老太太,结果呢,人家家属非说是我撞的,我赔了好多钱,现在我的小汽车都变成自行车了。(指了指自己的自行车,摇摇头,骑车走了)】


    【白鹏:(呆立原地,喃喃自语)这…… 这都什么事儿啊。


    (犹豫再三,还是朝老太太走去)算了,看这老太太一个人在地上,怪可怜的,我还是扶一把吧,大不了再倒霉一次。】


    【白鹏快步上前,小心翼翼扶起老太太】


    【白鹏:大妈,您没事儿吧?】


    【唐畅:(捂着腰,皱着眉)哎哟,我的腰哟!你这小伙子,骑车怎么这么莽撞,把我给撞倒了。】


    【白鹏:(瞪大双眼,着急摆手)大妈,不是我撞的您啊!我是看您摔倒了,过来扶您的。】


    【唐畅:不是你撞的,你咋这么好心来扶我?你别耍赖,今天你不把这事儿说清楚,你别想走!】


    【白鹏:(急得团团转)大妈,您这可真是冤枉我了。我刚刚骑车追一辆后备箱没关的车,结果追尾了,您看我这自行车,都撞成这样了,哪还有功夫撞您啊。】


    【唐畅:(看了眼自行车,不为所动)哼,那谁知道是不是你编的。】


    【白鹏:(灵机一动)大妈,要不咱模拟一下当时的场景?您看,您在这儿走着,突然摔倒,我在那边,然后我跑过来扶您,对吧?(边说边比划)】


    【唐畅:(不耐烦)模拟啥模拟,我这把年纪了,哪有力气陪你瞎折腾。反正就是你撞的我!


    【白鹏:(欲哭无泪)大妈,您这么顽皮,您家里人知道吗?


    【这时,交警上场】


    【交警:(严肃)怎么回事?围这么多人。】


    【白鹏:(像抓住救命稻草)警察同志,您可算来了。您给评评理,这大妈非说是我骑车把她撞倒的,可我是做好事扶她啊。】


    【交警:(看向老太太)大妈,是这样吗?】


    【唐畅:(坚持)就是他撞的我,警察同志,你可得给我做主啊。】


    【白鹏:(眼珠一转)警察同志,要不这样,咱再模拟一遍,这次我演老太太,大妈演我。(说着,就往地上一躺)】


    【唐畅:(着急)你这孩子,怎么还躺地上了。】


    【白鹏:(模仿老太太语气)哎哟,我的腰哟!你这小伙子,骑车咋这么不小心,把我给撞倒了。


    (突然坐起)大妈,您看,我这一躺,是不是就像您刚才那样?所以啊,真不是我撞的您。】


    【唐畅:(愣了一下,还是嘴硬)那…… 那我怎么知道你是不是故意演的。


    【交警:(微笑)大妈,您先别着急。我刚刚处理了一起追尾事故,这小伙子说的那辆车,我有印象。


    而且我看这小伙子的自行车,确实是追尾造成的损坏。您再仔细想想,您是怎么摔倒的?】


    【唐畅:(沉思片刻,突然一拍脑袋)哎呀,我想起来了,我是自己踩空台阶摔倒的。这…… 这可真是误会这小伙子了。


    (不好意思地看向白鹏)孩子,大妈错怪你了,你真是个好人。】


    【白鹏:(笑着起身)大妈,没事儿,只要您想起来就好。


    人倒了咱能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可就扶不起来了。】


    【交警:(点头赞许)对,大家都得向这小伙子学习,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别犹豫,勇敢伸出援手。来,我送大妈去医院检查一下,你们都散了吧。】


    【白鹏、老太太和交警一起下场,追光灯渐暗,幕布缓缓闭合】


    全场立刻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还夹杂着阵阵叫好声,“好!”


    “太精彩了!”的喊声此起彼伏。


    全场就响起了热烈的掌声,不少观众都跟着点头。


    后排的冯朝阳在冯镜先耳边说道:“姐,我没骗你吧,是不是好看。”


    “确实挺不错的!”冯镜先点了点头。


    ……


    另一边。


    坐在前排、一个穿着穿着中山装的中年男人转过头对徐馆长说道:


    “老徐啊,这些这个小品不错。”


    我提议你们生活馆可以多安排几场演出,让燕燕京的老百姓都看看。


    此人正是《文汇报》的主任马志。


    要知道,当时的《文汇报》在国内也是排名前四的存在。


    影响力极大。


    “马老,回头我就安排。我也正有这个想法呢。”


    徐朗连忙点头回应,心里自然是愿意把这么好的节目推广出去的。


    其实当初决定让这个小品过稿时,是存在争议的。


    毕竟社会风气不是很好。


    当还是力排众己,让它过稿并登上汇演舞台。如今听到马志这么说,心里顿时觉得轻松了不少,之前的顾虑也烟消云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