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逐步瓦解?
作品:《重返1977:知青老婆供我上大学》 燕京大学。
教工职工宿舍。
冯家厨房。
郎雪琴单手扶着灶台边缘,目光落在咕嘟冒泡的铁锅上。
锅里是她拿手的东北大乱炖,嫩豆角裹着油润的汤汁,排骨在慢炖中析出油脂,大块的土豆吸饱了肉香,正慢慢变得粉糯。
“阿姨,要不要我帮忙?”
“啊……”
身后突然传来的声音打断了郎雪琴的思绪,她回头一看,是王科宝。
”不用,不用。“郎雪琴愣了几秒才回话。
”阿姨,刚才我和叔叔聊天,他想吃红烧肉,你看,我给叔叔露一手?“
“你会红烧肉?”郎雪琴不敢相信。
她上下打量着王科宝,实在没法把眼前这个看着挺斯文的年轻人,和“会做红烧肉”联系起来。
红烧肉可不是简单的炒菜,从选肉、腌制到调汁、火候,每一步都有讲究,没练过几年根本做不出那个味儿。
刚掀开厨房门帘走进来的冯镜先,听见这话立刻接了茬:
“妈,让科宝试试呗,他手艺好着呢。”
她说着,悄悄给王科宝使了个眼色,但她心里却没底。
以前在向阳村,从没见他进过厨房,连碗都很少洗,今天突然要做红烧肉,别是一时兴起,最后搞砸了吧?
王科宝会意,偷偷冲冯镜先点了个赞。
可冯镜先做着手势,眼神里明晃晃写着“别搞砸了。”
郎雪琴看着两人的小动作,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转念一想,自己站在灶台前也累了,有人接手正好省点事,便往旁边挪了挪,让出了位置:“行吧,那灶台就交给你了,需要什么跟我说。”
“妈,我科宝打下手搭把手,您歇会儿去。”
冯镜先赶紧上前,一边挽袖子一边打量案板,生怕王科宝手忙脚乱。
她今天特意撺掇王科宝上门,就是想让他在父母面前好好表现表现,为两人复婚铺路,可不能因为一道菜搞砸了。
王科宝拿起案板上的菜刀,掂量了两下,对冯镜先说:
“不用太麻烦,你帮我剥一碗蒜就行。”
说完,便开始对原材料进行加工。
……
郎雪琴瞧瞧在厨房门观望。
她本来就对王科宝上门这事有点别扭。
毕竟两人已经离婚了,这么频繁来往总觉得不合适,再听见女儿一口一个“科宝”叫得亲热,心里更不舒服。
正琢磨着,冯朝阳捂着肚子跑了进来:“妈,什么时候吃饭啊。”
还未等郎雪琴回答。
一眼就看见站在灶台前忙活的王科宝:“哟,科宝哥,你这是要亲自下厨啊?没看出来,你还会做饭呢!”
“是的,一会儿尝尝怎么样,保准比外面的苍蝇馆子好吃。”
”好的,好的。“
“你这孩子,跟刚从饿牢里放出来似的,刚才吃了那么多水果,怎么又饿了?”
郎雪琴了儿子一眼,话里带着责备,可心里却悄悄松了口气。
冯朝阳叫“科宝哥”,比女儿叫“科宝”听着顺耳多了,至少没那么亲近得扎眼。
冯朝阳见妈妈脸色不对,没敢再多说,吐了吐舌头,就跑了。
没一会儿,王科宝就把五花肉切成块了。
灶上的铁锅烧得通红,他舀了半锅冷水,将肉块丢进去,又顺手从案板上里摸出块生姜,掌心用力一按,“啪” 地拍扁丢进锅里。
火开到最大,蓝火苗舔着锅底,没一会儿水就冒起了细泡,肉块渐渐褪去粉色,一层灰蒙蒙的浮沫飘了上来。
王科宝拿漏勺轻轻撇着,热气裹着生肉的腥味扑到脸上,他偏了偏头,等浮沫撇干净,才把肉块捞出来,用温水细细冲了遍。
锅里的水倒干净,他重新把锅架上火,等锅壁的水珠全蒸发了,挖了两勺白糖进去。
糖粒在热锅里慢慢化开,先是变成透明的糖浆,转着圈儿在锅底流,接着又染上了琥珀色,甜香慢悠悠地飘满了小厨房。
王科宝眼疾手快,把沥干的肉块倒进去 ——“滋啦!”
油星子瞬间蹦了起来,他握着锅铲快速翻炒,肉块在锅里打了几个滚,就裹上了一层亮闪闪的糖色,原本偏白的肉皮也染上了红,看着就有了几分模样。
他往锅里淋了两勺老抽,酱油一碰到热油,浓醇的酱香 “嘭” 地漫开来,再倒半碗黄酒,锅铲搅了搅,蒜碎、葱段和八角、桂皮也跟着下了锅,翻炒几下,香味就裹着热气往鼻尖钻。
最后又倒了碗热水进去,水刚没过肉块,“咕嘟” 两声就滚了起来。
王科宝把火调小,盖上锅盖,只留了条小缝,蒸汽顺着缝往外冒,带着肉香钻进客厅。
郎雪琴一直看着。
不由得暗暗点头。
老练的手法,一看就是厨房大家。
冯镜先看得目瞪口呆,这真的是他在向阳村认识的王科宝吗?怎么才分开没多久,就像变了个人似的?
厨房里的香味越来越浓,甚至盖过了旁边大乱炖的香味。
四十分钟过得很快,王科宝掀开锅盖时,热气 “腾” 地涌了上来。
他用手扇了扇。
拿手扇了扇,看清锅里的肉已经变成了深酱红色,用筷子轻轻一戳,筷子尖没费什么劲就穿了过去。
他把火调大,站在灶前慢慢收汁,汤汁在锅里 “咕嘟咕嘟” 地冒泡,越来越稠,裹在每块肉上,油亮得能映出她的影子。
等汤汁收得差不多了,关火。
铲起一块吹了吹,咬了口。
肉皮软糯,肥肉不腻,瘦肉也浸满了酱香。
“镜先,快,我拿个盘子……”
“镜先,镜先发什么愣呢?”王科宝连叫了好几声,冯镜先才缓过来。
赶紧把手里的白瓷盘递了过去。
郎雪琴也进来了看一下,只见盘子里的红烧肉红亮油润,肉片裹着浓稠的汤汁卖相确实不错,就是不知道吃起来怎么样。
没多大一会儿,餐桌上就摆满了菜。
除了王科宝做的红烧肉和郎雪琴的东北大乱炖,还有一道鱼和一盘土豆丝。
为了招待王科宝,冯远早上特意去了趟菜市场买的菜。
平日里家里条件一般,一个月也不一定能吃上一回。
鱼更是稀罕物,只有逢年过节才舍得买。
郎雪琴看着满桌的菜,心里满是心疼。
她拉了拉冯远的衣角,小声抱怨:“你说你,买这么多东西干嘛?他们俩都离婚了,没必要这么客气。”
冯远却不这么想,他拍了拍妻子的手,低声说:“你这话就不对了。科宝可是咱们女儿的救命恩人,上次镜先在向阳村生病,要是没有科宝,还不知道会怎么样呢。”
“再说了,镜先也跟我说,在向阳村的时候,王家人待她跟亲闺女一样,现在人家上门,咱们做顿好饭招待,不是应该的吗?”
郎雪琴听了,没再反驳,可脸上像个苦瓜脸。
冯镜先看着桌上的菜,心里暗暗庆幸。
幸亏杨玲给他出了主意。
不然以她妈的脾气,今天指不定又要闹得不愉快,更别说吃饭了。
“哇!这今天是过年吗,这么多肉。!”冯朝阳跑过来,看着桌上的菜,忍不住咽了咽口水。
郎雪琴没理儿子的兴奋,拿起一个空盆,把每道菜都挑了一些进去,然后递给冯朝阳:“拿着,跟你妹妹去小孩那桌吃。”
冯朝阳脸上的笑容瞬间僵住,皱着眉问:“啊?为什么啊?今天菜这么多,不能跟你们一起吃吗?”
“忘了家里的规矩了?没上班之前,不能在主桌上吃饭。”
郎雪琴眼睛一瞪,语气里满是不容置疑。
冯朝阳不敢再反驳,只好蔫蔫地端着盆,走到旁边的小桌子吃。
冯麦冬早就坐好了。
手里拿着筷子,却没动。
王科宝凑到冯镜先身边,压低声音问:“这规矩也太离谱了吧?没工作就不能上桌吃饭?”
冯镜先也小声回答:“这些都是小打小闹,比这离谱的规矩还多着呢。以后你慢慢就知道了。”
王科宝听了,一阵无语。
没复婚不能改口。
没工作不能上主桌。
这日子过得也太拘束了。
他在心里悄悄盘算:等以后跟镜先复婚了,说什么也不能跟她父母住在一起,不然这日子没法过,太难受了。
“爸,我开动了。”
“妈,我开动了。”
冯朝阳坐在小桌旁,对着主桌的冯远和郎雪琴说了两句,见他们点头后,然后才拿起筷子吃。
王科宝听得一头雾水,纳闷地问冯镜先:“吃饭前还要经过同意才能吃吗?”
冯镜先点了点头。
”是的,吃饭前必须要长辈点头同意才能吃。“
王科宝点了点头。
这皇亲国戚人家的规矩可真多,又是改口又是打招呼的,在他看来,直接跟长辈说一句“我先吃了”不就完了,用的着说这么多吗?
“咳咳。”郎雪琴假装咳嗽。不满地看了冯镜先一眼。
冯镜先赶紧闭上嘴,不再说话。
家里的规矩里,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也不准交头接耳,刚才跟王科宝说话,已经破了规矩了。
“好了,大家都吃吧。”冯远拿起筷子,率先夹了一口铁锅炖。
其他人这才敢吃。
冯远是汉族。
但媳妇是旗人,这么多年。
早就被她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家里的这些习俗,他也跟着一起遵守。
冯远的目光落在了那盘红烧肉上。
跟跟他之前在农场改造的时候一模一样。
看着就有食欲。
“来,我尝尝科宝做的这道红烧肉,看看是不是当年那个味儿。”
王科宝紧张的看着老丈人。
他虽然对自己的手艺有信心,但冯远毕竟吃过正宗的红烧肉,要是觉得味道不对,那今天的表现可就打折扣了。
可比王科宝更紧张的是冯镜先,她双手放在膝盖上,手心都冒出了汗。
她爸是个十足的“吃货”,舌头刁得很,什么菜好吃,什么菜不好吃,一尝就能分辨出来。 刚才王科宝做菜的时候,看着是挺像模像样的,但味道到底怎么样,谁也说不准。
在这么个“吃客”面前摆弄,实在是太冒险了。
更何况,冯镜先原本的计划是一步一步来:先把好说话的父亲争取过来,让他觉得王科宝靠谱,然后再想办法说服最难搞的母亲,这样复婚的事才能更顺利。
所以这会儿,她比谁都盼着王科宝能给父亲留下个好印象,要是这道菜能合父亲的胃口,那以后的事就好办多了。
等冯远把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着,冯镜先再也忍不住了,忐忑地问:“爸,这红烧肉怎么样?好吃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