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来自钟家的善意
作品:《晚风会说我爱你》 傍晚时分,钟国梁提着公文包回到家中,脸上还带着些许在外奔波后的疲惫,但眼神里却有种与人分享趣事的光亮。
“回来啦?洗手吃饭,今天做了你爱吃的咸齑大黄鱼。”苏敏从厨房探出身,手里还拿着锅铲。她是市第一医院的内科医生,今天难得准时下班。
“爸!”一个身影从沙发上弹起来,几乎是蹦跶着到了门口。正是钟时。他继承了父母五官的优点,一双大双眼皮的杏眼格外明亮,看人时总显得特别专注有神。皮肤不算顶白,是那种年轻人特有的、透着健康血色的通透感。
“哎,”钟国梁应着,一边换鞋,一边就忍不住说起来,“你猜我今天在学校碰到谁了?”
“谁啊?新来的女老师?”钟时挤挤眼睛,带着点少年人特有的、对大人世界似是而非的调侃。
“去,没正形。”钟国梁笑骂一句,走到餐桌前坐下,“是新来的物理老师,姜建斌姜老师。巧的是什么?他竟然是姜涛的亲哥哥!”
“姜涛叔叔?”钟时想了一下,“就是那个很厉害、帮咱家找过装修设计师的销售?”
“对,就是他!你说这世界小不小?”钟国梁接过苏敏盛好的饭,语气里满是感慨,“我一看,姜老师这眉眼,跟姜涛是有点像。人家刚来,人生地不熟的,我正好碰上,就带着他转了转,见了见校长。”
苏敏也坐下来,听了这话点点头:“那是应该的。姜涛那人确实不错,热心肠。他哥哥初来乍到,你能帮上忙最好。”
“嗯,我也这么想。”钟国梁夹了一筷子鲜嫩的黄鱼肉,看向正埋头认真挑鱼刺的儿子,“说起来,钟时,再过不到一个月可就开学了。感觉怎么样?这回可是正儿八经的高中了,跟初中可不一样。”
钟时抬起头,那双杏眼眨了眨,嘴里还含着饭,含糊不清地说:“能有什么不一样?不就是换个地方上课、做题嘛。”他语气轻松,带着点属于好学生的不以为意。
“那可不止。”钟国梁放下筷子,语气温和但认真了几分,“高中知识难度和容量都上一个大台阶,像物理,你姜叔叔就是专家。而且,不再是老师盯着你喂到嘴里了,自主性、规划能力特别重要。你们这个年纪,也开始要思考未来的方向了,是选科还是以后想做什么,都得有个初步的念头。”
他说的并不严厉,更像是一种经验之谈的提醒。苏敏也接话道:“你爸说得对。高中三年过得飞快,看起来长,其实一眨眼就高考了。心态上要紧张起来,但也不用过度焦虑,一步步跟着老师走,把基础打扎实。”
钟时把挑干净刺的鱼肉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咽下去,才笑嘻嘻地说:“知道啦,钟老师,苏医生!你们儿子我这么聪明伶俐,肯定没问题!”他对自己显然很有信心,那双通透的杏眼里闪着光。“不过爸,你这么说,我是不是以后物理不会了,能直接去问姜叔叔?”
“那也得看人家忙不忙,方不方便。”钟国梁被他逗笑了,“不过既然有这层关系,学习上真要有什么困难,我去帮你问问,姜老师应该不会介意。但你得自己先使劲儿,别总想着走捷径。”
“知道知道,我就那么一说。”钟时端起碗喝了一大口汤,心思似乎已经飘到了别处,“唉,就是想到以后不能和晓晓一起上下学了,她还得在初中再熬两年。”
“你呀,先管好你自己吧。”苏敏给他夹了棵青菜,“晓晓有她妈妈照顾,不用你操心。赶紧吃饭,吃完把碗刷了。”
“得令!”钟时拉长声音应道。
钟时钻进厨房后,餐桌旁只剩下夫妻二人。苏敏一边收拾残羹,一边像是想起什么,随口问道:“你刚才说那位姜老师,他家人都过来了吗?就他一个人在这边?”
“不是,”钟国梁拿起遥控器打开电视,调低音量,“听他说是举家搬迁,爱人也跟着调过来了,好像……也是在政府系统里工作,具体哪个单位他没细说。孩子也一起转过来了,应该就跟钟时一届。”
“也在政府系统?”苏敏擦拭桌面的手微微一顿,抬起头,“那倒是巧了,跟小慧算是一个大体系的。”她眼神亮了一下,显然想到了更多,“这位姜老师是学校重视引进的物理专家,以后钟时学业上说不定还真要请教人家。要是他爱人在这边工作上顺心,他们全家安定下来,于情于理,咱们能帮衬的地方,是不是也该……”
她话没说完,但钟国梁已经明白妻子的意思。人际交往讲究互有往来,若能在对方困难时雪中送炭,这份情谊自然不同。他点头:“是这个理。不过咱们也不清楚具体情况,贸然插手反而不好。”
“这我晓得。”苏敏放下抹布,解下围裙,“我也就是跟小慧提一嘴,她就在系统里,消息比我们灵通。若是碰巧知道了,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稍微关照一下,结个善缘,总不是坏事。”她说着,拿起手机走向阳台,拨通妹妹苏慧的电话。
电话很快接通。
“姐,什么事?”苏慧那边背景音很安静。
“没什么大事,”苏敏语气轻松,“就问问你和晓晓这两天怎么样……哦,对了,顺便跟你说个巧事。国梁他们学校不是新来个物理老师嘛,叫姜建斌,是个人才。听说他爱人也调来宁波了,好像也是在政府哪个部门,刚来估计人生地不熟的。想着你就在系统里,万一以后听说了,或者工作上碰巧有交集,在不麻烦的情况下,稍微留意一下就好。”她说得极其含蓄。
苏慧在电话那头思考了一下,随即了然的声音传来:“行,姐,我明白了。有机会我会留意的。”
姐妹俩又聊几句家常便挂了电话。苏敏回到客厅,对钟国梁说:“跟小慧说过了,她知道了。”
与此同时,林薇的日子依旧如履薄冰。
这天,她拿着整理好的单据去找财务处经办人小赵。小赵接过单据随意翻了几下,用指甲在某张发票上点了点,语气带着程式化的挑剔:“林姐,这个不行。附件不齐,按规定需要补一份情况说明,还得让你们王主任签字确认。”
林薇记得清楚,这类常规采购并不需要额外说明。她尽量让语气温和:“小赵,我核对过之前的案例,类似的流程好像不需要……”
“那是之前的案例,我们处里最近对审核要求更规范了。”小赵头也不抬打断她,语气带着不易察觉的刁难,“你还是按我的要求去补吧,不然我这流程走不下去。”
林薇胸口发闷,知道这是某种不言自明的“规矩”。她抿了抿唇,没有争辩,只低声说“好的,我明白了”,便拿着单据退出。
系统里来了新人,尤其是跨省调动的,初期被“磨一磨”是常有事。
财政局办公室。
苏慧处理完手头工作,借着由头给发改局财务处相熟的副科长打了个电话。聊完正事后,状似无意地提起:“你们那边,有个生面孔,挺年轻的,是你们局新来的同志?”
副科长在电话那头笑了笑:“哦,你说办公室新来的林薇吧?从福建调过来的,听说爱人是学校老师。怎么,苏科你认识?”
苏慧语气轻松:“顺口一问。看来是举家搬迁过来的,不容易。怎么样,还能适应吧?”
副科长也是人精,听话听音,叹了口气:“唉,适应总有个过程。办公室那边……王敏你知道的,要求严。下面具体经办的年轻人,有时候也看菜下碟。”话点到为止,但信息已传递清楚——这新人没背景,在办公室被王敏管着,下面的人也不太买账。
苏慧心中了然,沉吟片刻,用了非常迂回的方式说道:“是啊,都不容易。尤其是这种为了家庭放弃原有基础调过来的同志,咱们系统内能多帮衬就帮衬点,毕竟也关系到稳定嘛。流程按规定走没错,但在不违反原则的前提下,一些不必要的环节,能简化就简化,也是提高效率,你说是不是?”
她的话说得极其圆滑,抬出“稳定”和“效率”的大帽子,将可能的照顾完全合理化、公事化,没有一句直接为林薇求情,却清晰表达了“适当行个方便”的态度。
副科长立刻心领神会。苏慧虽然职位不算极高,但她背景特殊,且她本人业务能力突出,在系统内人脉颇广,她的态度,没人会轻易忽视。
“苏科你说得对,是该这样。回头我跟下面的人也通个气,按规矩办事,但也别太刻板,毕竟要提高整体效率嘛。”
“那就辛苦你们了。”苏慧微笑着挂了电话。她做的,仅仅是在规则缝隙里轻轻拨动一下,让天平稍微向着更公平的方向倾斜。
第二天,当林薇硬着头皮准备找王主任签字时,小赵却主动来到她的工位,脸上堆起近乎讨好的笑容:“林姐,您来啦!快请坐。”她接过材料看也没看就放到一边,“哎呀,昨天是我没搞清楚,按照优化流程走简易程序就行,那些附加材料都不用补了!单子放我这儿,我马上给您处理!”
林薇愣住了,这前后反差太大,让她一时反应不过来。她看着小赵那殷勤态度,心里疑窦丛生,只是下意识道:“那……谢谢你了,小赵。”
“不客气不客气,应该的!”小赵连连摆手。
她不是愚钝的人,稍一思索便猜到这改变必定事出有因,她仔细回想自己在宁波的人际网络,几乎是一片空白。
小赵又笑嘻嘻地凑了过来,摆摆手,压低了些声音,带着点套近乎的意味,“林姐,你看你,也太低调了!早说你跟财政局有的苏姐关系好,我们哪还能……唉,之前是我没眼力见儿,工作上要是有什么不到位的地方,您可千万别往心里去啊!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就行!”
“财政局……苏姐?”林薇心头一跳,面上却维持着不动声色,她确定自己不认识这个人,“小赵你太客气了,流程按规定走是应该的。”
林薇心中疑团更大。“财政局”、“苏姐”,这两个关键词在她脑海里盘旋。她确定自己不认识这样一个人,但这人显然对自己释放了极大的善意,并且能量不小,能让财务处小赵的态度发生一百八十度转弯。
晚上回到家,和姜建斌说起这桩怪事,语气充满了困惑:“……就是这样,工作上突然顺利了很多,财务处的人说什么‘财政局的苏姐’,可我压根不认识这个人。”
姜建斌一边泡茶,一边思索着:“财政局?苏姐?你知道名字吗?”
“好像是叫……苏慧?”,林薇念着这个名字,依然感到陌生。
正巧姜涛来给哥哥家送些新上市的杨梅,在玄关换鞋时听见了最后几句对话,便提着篮子走进客厅,笑着接话道:“哥,嫂子,你们在说苏慧姐吧?”
林薇像是找到了突破口,连忙问道:“小涛,你认识这位苏慧?我们正奇怪呢……”
姜涛把杨梅放在茶几上,一脸了然的表情:“那就对了!苏慧就是钟老师爱人苏敏医生的亲妹妹,就在财政局工作。肯定是国梁哥和苏敏姐,想着你们刚来,人生地不熟,和苏慧打了个招呼。”他的语气带着肯定。
姜涛这番解释,合情合理,瞬间解开了这夫妇心中的谜团。
姜建斌随即看向弟弟,语气带着商量:“国梁兄一家这么关照,我们得表示下感谢。小涛,你看……我们出面请钟老师一家吃顿饭,合不合适?我们请客。”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姜涛立刻赞同,“礼尚往来嘛,正好也正式认识一下。哥你放心,这事儿我来跟钟老师说,他那人爽快,肯定没问题。”
事情果然如姜涛所说。
钟国梁在电话那头笑声爽朗:“建斌太客气了!不过两家一起吃顿饭、认识认识是好事,我跟我家苏敏说一声,看看她哪天休息,定个时间。”
没过多久,姜涛就兴冲冲地来回信了:“哥,嫂子,说好了!钟老师那边定下了,就这个周六晚上。苏敏医生那天刚好不值班,苏慧姐那边好像也有空,说尽量一起来。地方我都看好了,就咱们小区旁边那家‘老宁波’菜馆,味道正宗,环境也清净,正好说话。”
听到苏慧也可能来,林薇心里更觉踏实了几分。她点点头,对姜建斌说:“那咱们得好好准备一下,既是感谢,也是两家第一次正式见面,不能失了礼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