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开始
作品:《UFC:从被除名拳手到世界之巅》 晚上八点,天色暗沉。
张临渊安顿好住宿后,便换了一身毒液的柔术服,提着三瓶1.5L的挂壁大水,找了个无人的八角笼热身。
MMA的那些地面翻滚,他暂时还做不来。
只能按照以往的经验,进行动静结合的热身,以活动关节、拉伸肌肉为主,顺带开始控制体重。
当前要做的就是大量饮水,使身体排出多余的钠不习惯储水,并且开始消耗过剩脂肪。
夜间的寰宇拳馆,透着疲惫的吵闹。
“来,试试后直前摆的迎击!”
“好!”
“......”
职业队的氛围其实很简单,无非就是“只要练不死,就往死里练”,白天四到六小时的常规大课结束,还有独属于夜间的自由加练。
更别提现在全国大赛临近,凡是参赛的选手不敢有半分松懈,纷纷取消平日里的遛弯泡吧,扯着训练搭子在馆里打磨短板。
站立、摔跤、柔术、体能、抗击打、反应力......
要练的地方多了去,武无止境不是虚言。
“你小子要减几个?”
中气十足的声音自笼外响起。
张临渊转过身。
魏寰宇不知何时来到笼边,穿着一身锐步的白色短裤短袖,颇有几分年轻时的风范;他身旁跟着的石猛,将摔跤服换成骚粉色TWINS降重服,揉着脑袋打了个招呼。
都是职业老炮,虽然领域不同,但“黑话”互有所通。
所谓“减几个”是问要减几公斤。
降重最辛苦,将公斤数简化成基础数字,主要图个盼头。
张临渊召唤出面板。
【体重:82.2kg】
而他这次要打次中量级,也就是71到77公斤之间,锦标赛规定的是76以下。
“稳妥一点的话,最少八个,提前减不算难。”他的动作不停,“但降下来是一回事,控制住是另一回事。”
之所以要这么早就开始控制体重,是因为全国锦标赛的赛制,与商业赛事的赛制大相庭径——锦标赛是连日的作战,并且每天赛前都要复称,不通过便会被扣分,甚至取消比赛资格。
意味着参赛者要提前减重,去花时间适应比赛体重,不能按照商业赛事的逻辑,称重前快速脱水拼恢复能力。
也就是在合理体脂的基础上,最大化保留肌肉、水分跟糖源,以此保证比赛期间的运动表现。
要完成这些非常困难。
需要严格的计划与足够的财力。
有一部分运动员图省事与状态,参加锦标赛通常打日常体重级别,但会在力量与体型方面占劣势。
像张临渊上次打锦标赛,还是初出茅庐时打踢拳青少年组,不存在赛期维持体重的烦恼,也是第一次经历这些事情。
“八个影响不大。”魏寰宇指向石猛,“我这逆徒日常八十五,这次要打七十,一周前就开始减重,现在还有十二个没下去,迟早被取消比赛资格!”
骂起徒弟来丝毫不留情。
石猛不好意思地低头,这就跟假期作业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不会拼命补。
魏寰宇没有训斥徒弟的心思,当前时间紧任务重,他率先进入八角笼:
“两周的时间,只够你把基础防摔技术走一遍,再练一点缠斗。能掌握多少看你的悟性,也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
对于新人来说,想要快速跟上训练步伐,必须上私教课。
大部分新人承担不起私教课的价格,通常是在比赛临近时与教练协商,等出场费下来后按照课时进行分成。
张临渊也算是MMA新人,但显然没有这个烦恼,还白得石猛这个摔跤陪练。
代价是帮石猛提升站立,算是互帮互助,没什么理由能够拒绝。
他缠好绷带,戴上MMA训练用的馒头手套,与石猛并排站立。
“张临渊,格斗式准备!”
进入教练状态的魏寰宇眼神锋锐。
张临渊不明所以,但还是拉开了踢拳格斗式,打开双腿、含胸收腹,右拳护在面颊右侧,左拳置于鼻尖前方一拳位置,可谓教科书级别。
“赏心悦目,赏心悦目呐!”石猛一边夸赞一边摇头。
瞅见石猛这个反应,张临渊醍醐灌顶。
这不是在考验他的基本功,而是在提示他的格斗式,不适应MMA赛场的强度。
踢拳的格斗式,不考虑搂抱、摔跤,双脚也就略比肩宽,重心偏高也偏后,以便打拳腿组合,会造成“下盘不稳”的情况。
面对摔跤手的冲抱,很容易就失去重心,被轻松撂倒在地。
他放下手臂,开门见山地问道:“是让我改格斗式?”
“没错!”魏寰宇满眼赞赏,“这种姿势没有任何防摔能力,也是你要经历的第一个难题。”
张临渊眉头紧锁。
在格斗式定型的前提下,如何更改确实是个难题。
如果改成MMA那种低重心、大跨步,无论是防摔还是打、摔、柔结合,都会变得简单许多,但代价是站立打击效率变低。
这种站架会导致移动缓慢,拳腿的速度跟流畅度不如以前,对他来说约等于自废武功。
毕竟他当前在笼子中,只能靠站立打击生存。
得思考出一个平衡点,进行合理的取舍,才能得到最终答案。
“你可以借鉴阿迪萨亚的经验,他以前也是踢拳手,这两年在UFC混的风生水起。”
魏寰宇掏出手机,播放阿迪萨亚的比赛,显然早有准备。
张临渊曾经参加昆仑决时,与这位“黑皮肤,龙国心”的选手有过一面之缘,也知道站立水平如何。
在顶级悟性的加持下,他细细观察片刻,心中便有了主意。
“在技术未全面之前,我还是得依靠站立打击,不能丢掉熟悉的东西。”他沉声道,“如何给现有的技术打补丁,才是我应该思考的事情。”
话音落下。
张临渊将步伐拉大、撅腚侧身,重心下沉到不会影响移动,又能增强防摔稳定性的程度。
同时将双臂打开放到上胸口高度,随时都能抬起来护住头部,姿势看起来有些别扭。
面对魏寰宇不解的眼神,他解释道:
“GLORY的佩雷拉类似这种站姿,但以他的体重用起来会有些迟钝。”
“我的体重没有这个烦劳,这个姿势打击距离会变长,但拳也会变重、变隐蔽。”
说完他打出一套组合,虎虎生风,表示这个站架没问题:
“前手拳保持威力的同时,功能会更加灵活多变,再配合卡夫踢、正蹬、前蹴这些腿法,能大大增强综合能力。”
“头部防守就要依赖反应力、步伐和摇闪,但风险与机遇往往并存。保持这样的站架练一段时间,只要形成了肌肉记忆,我的拳腿不会比以前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