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大都暗流(下)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林辞更加谨慎。
他深知,调查军械账目如同在悬崖边行走,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他不能直接动用吴主事去调阅那些敏感的档案,那无异于自我暴露。
他需要一条更隐蔽的路径。
他首先调整了与张夫人的接触方式。
他不再频繁与她见面,改为通过一个安插在张府附近卖胭脂水粉的暗线传递消息。
他告诉张夫人,调查军械账目需要时间,且风险极高,让她务必保持冷静,停止一切公开的奔走,以免引来不必要的关注。
张夫人虽心急如焚,但也明白其中利害,只能强忍焦虑,听从林辞的安排。
接下来,林辞需要找到一个能够接触到兵部底层文书、档案库杂役这类人物的渠道。
这些人职位低微,不易引起注意,但往往能接触到第一手资料,或者知道如何绕过一些监管程序。
他想到了一个人,城南骡马市的牙人,老葛。
老葛是个消息灵通的三教九流人物,专做各种牵线搭桥的生意,上至达官贵人买马置产,下至帮派纠纷说和,他都能掺和一脚。
林辞早年在大都站稳脚跟时,曾通过老葛处理过几批来路不太清楚的货物,知道他贪财,但嘴还算严。
林辞没有亲自去骡马市,而是派了那个精干的年轻人,化装成富商管家,以家中老爷想购置一批上等辽东人参,需打点兵部关卡为由,找到了老葛。
年轻人出手阔绰,先付了一笔不小的定金,然后才似是不经意地提起,听说兵部档案库有些老吏,熟悉历年文书归档,或许能通过他们了解些往年通关文牒的旧例,方便行事。
老葛眯着眼,掂量着手中的银锭,嘿嘿一笑:“管家爷这是要找库底老鼠啊?这些人,胆小如鼠,但鼻子灵,确实能刨出些陈年旧事。
不过,价钱可不便宜,而且得绕好几个弯。”
年轻人表示钱不是问题,但要快,而且要绝对稳妥。
两天后,老葛传来消息,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
兵部档案库的一个老书吏,姓陈,在库房待了二十多年,对里面堆积如山的文书档案了如指掌。
此人嗜赌,在外欠了一屁股债,正急需用钱。
接触地点选在了一家嘈杂的赌场后巷。林辞依旧没有露面,由年轻人出面,扮作一个替东家追债的狠角色。
他没有直接提军械账目,而是拿着从吴主事那里得到的一份普通的、年份稍早的军械调拨文书副本。
要求老陈找出与之相关的所有归档记录和核销单据,美其名曰核对旧账,找出前任经手人的纰漏。
老陈起初有些犹豫,但面对对方精准说出的他欠债的赌坊和数额,以及摆在眼前的一小袋碎银,他妥协了。
档案库管理虽有规章,但年月久远,许多旧档案疏于管理,他这种老吏确有办法偷偷带出一些不紧要的副本,或者让人进去查阅。
通过老陈,林辞的人得以在深夜潜入档案库,在特定区域翻阅。
他们目标明确,只查找与吴主事提供线索、以及那名溺毙军需官生前提及的几个边镇、特定年份的军械档案。
过程极其缓慢,每次只能带出少量经过筛选的副本,再由专门的人快速抄录后,原件由老陈偷偷放回。
这些零散的档案碎片被送到林辞手中。他待在宅院的地下密室里,就着油灯,亲自进行比对和核算。
他本身就是打理账目的高手,很快便从这些看似正常的报表中发现了端倪:
几批标注为运抵边镇的军械,在后续的库存盘点记录中数量对不上,差额巨大。
一些兵甲的报损率远超常理,且集中发生在某几个时间段。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几笔大型军械采购的审批流程异常迅速,绕过了一些必要的核查环节,签署官员的名字均属于阿合马一派。
这些发现让林辞确信,军械管理中存在一个系统性的贪腐链条,张宏范可能只是其中的一环,甚至可能只是被推出来承担主要责任的替罪羊。真正的黑洞,更深。
然而,就在他逐渐接近核心时,老陈那边出了意外。
一次深夜查档时,差点与临时前来巡查的库官撞上,虽然侥幸躲过,但老陈吓得魂飞魄散,说什么也不肯再干了。
线索似乎断了。
林辞知道,逼迫过甚反而会坏事,他支付了尾款,让老葛安抚住老陈,暂时停止了对档案库的直接行动。
他转换思路,将目光投向外部。
如果内部账目难以获取,那么从军械的源头,或者流向,能找到突破口。
他启动了另一条潜伏已久的暗线,一个安插在通往北方边镇漕运码头上的眼线,负责监控军用物资的运输情况。
同时,他决定利用江南商会的幌子,进行一次大胆的试探。
他通过中间人,向伯颜府上的那位幕僚递了话,隐晦地表示商会在南方有一些特殊的渠道。
或许能帮忙核实某些北方急需物资的实际生产和流通情况,包括一些军需品原料。
这一次,伯颜那边没有立刻回应。
沉默,本身也是一种信号。
几天后,林辞接到手下汇报,之前接触过的一名对张系落井下石的官员,突然态度转变,婉拒了江南商会后续的合作提议,言语间透露出此事牵涉过大,不愿再深入。
风声显然更紧了。
阿合马一派似乎察觉到了暗中的调查,加强了戒备。
就在林辞考虑是否要暂时蛰伏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主动找上了他铺面上的绸缎庄。
来者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汉子,皮肤黝黑,手掌粗糙,自称姓韩,是京畿附近一家民营铁匠铺的管事。
他指名要见能做主的东家,有大生意洽谈。
林辞在店铺后堂见了此人。
韩管事举止有些拘谨,但眼神透着精明和一丝焦虑。
他声称自家的铁匠铺能打造优质兵刃,希望能与江南商会合作,承接一些生意。
林辞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对方,缓缓道:“韩管事,打造兵刃乃官府专营,私铸是重罪。你找我一个绸缎商人谈这个,怕是找错人了吧?”
韩管事压低声音:“林东家,明人不说暗话。
小的知道贵商会手眼通天,与朝中大人都有往来。
实不相瞒,小号……小号之前也接些官府的活儿,是……是替工部下属的官坊做的外委。
但最近,那边突然断了联系,压了一批货款不给,小号周转不灵,快撑不下去了。
听说贵商会与枢密院那边也能说上话,能否……能否帮忙疏通一下,哪怕只是结清之前的货款也好?”
林辞心中一动。
工部官坊的外委?这或许是一个新的突破口。
他故作沉吟:“工部的事,我可插不上手。况且,你空口无凭,我如何信你?又凭什么帮你?”
韩管事像是下了决心,从怀里掏出一本皱巴巴的账册副本:“这是小号与官坊往来的一部分记录,上面有经手人的画押和货物的种类、数量。
只要东家能帮小号渡过难关,小号愿效犬马之劳!”
林辞接过账册,快速翻阅。上面确实记录着铁料采购、打造的兵刃种类,以及交付给工部某官坊的记录。
时间跨度正好与之前调查的军械账目出现问题的时间段部分重合。
他合上账册,看着韩管事:“这东西,我暂且留下看看。
你的难处,我知道了。
不过,能否成事,我无法保证。你先回去等消息,切勿再对他人提起此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