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回归与开垦团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1280年5月20日,君临港上人山人海。


    “阿妈,听说官军打的元虏落花流水,缴了他们很多东西吗。”


    许二狗拉着王二娘的手道。


    “是啊,那些害了你父亲的元虏,被咱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呢。”


    王二娘把许二狗举到围栏上,让他看得更远。


    没一会,一艘巨舰出现在天边,随后是第二艘、第三艘。


    没多久,一支规模宏大的舰队出现在了目光中。


    王二娘在心中默数了一下,发现竟然有将近60艘船,她记得出去的时候就三十几艘船。


    很多船看起来并不像是战船,而是渔船或者运输船,看来官军此次收获不小啊。


    她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一闪而逝。


    没多久,战舰就在引航船的带领下,依次驶入了君临港口。


    “皇上凯旋!”


    陈公公站在旗舰上,高声道。


    “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侍卫们早就已经在岸上排成两列,整齐划一地拿出礼仪长剑,举国头高声道。


    赵昺穿着一身明黄色战甲,看着下方排列整齐的仪仗队和热情的民众,心中暗暗点头。


    他之前示意礼部要多搞这种活动,以此来强化华夏认同,免得被当地人同化了。


    “诸位平身,不负众望!”


    见下面的人都起身之后,赵昺才高声道:“此次我们攻入广州城,不仅挫败了元军的气势,夺走了她们准备用于对我们战争的财物,还解救了许多我们的同胞。”


    陈公公立刻心领神会,挥旗让士兵们带领脱元的百姓向着港口走去。


    港口上,文天祥穿着紫红色礼袍,早已经准备好了。


    等脱元者进入港口,几百个从百姓中挑出来的回归代表,就拿着花圈带在了那些人头上。


    “诸位,我是文天祥,中书门下平章事,有些人也许见过我,也有些人没见过我,不过没关系,今日起我们就是同胞了!”


    原本这些脱元者,有些之前还在担心来到宋地之后,会不会被歧视,现在见当地人那么热情,这些疑虑都被抛到了脑后。


    见回归仪式结束,文天祥朗声道:“我们有政策,所有华夏人,若是原因回归大宋,都会有赏赐。


    愿意在城里居住的,朝廷会分配土地,并资助砖石木材等建造材料,助其在城市定居。


    不想留在城市,想要回归乡野的,朝廷会分配农具耕牛,牛车柴火等,助各位开垦!”


    那些脱元者相互之间对视的一眼,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不可思议,朝廷居然这么大方,历史上的第1次。


    “谢文丞相!”有人反应过来了,倒头便拜。


    “皇上万岁!”更多人跪倒。


    “大宋永存!”港口上所有人齐声道。


    ……


    回到皇宫中,赵昺把战甲卸了下来,在船上洗澡不方便,淡水十分珍贵,不能用在洗澡这种事情上。


    他为了体现自己跟将士同吃同住,也已经有好几天没有洗澡了,衣服上都结了一层白蒙蒙的汗渍。


    “官家也要照顾好自己啊。”杨太后帮赵昺把衣服脱下,她虽然不是赵昺的亲妈,可却已经将赵昺当成了自己的亲生儿子。


    “无妨,几天不洗澡而已。”赵昺嘴上无所谓,但还是顺从地换掉了衣服,见杨太后还要继续唠叨,连忙道:


    “文成丞相在还在等我呢,母后告辞。”


    见赵昺拿过衣袍飞快地披在身子上,一溜烟就不见了,侍女嘟囔道:“皇上也是,好不容易回来了,也不如多和太后聊聊。”


    杨太后笑了笑,“官家啊,有时候我觉得他已经是威震四方的皇帝了,有时候我却觉得他还是个孩子。”


    文天祥背负着手,正静静地等在议事厅里,看着远处的大海,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砰”


    议事厅的门被推开了,赵昺走了进来,看了下周围就他和文天祥两人,于是就大大咧咧地拉开了个凳子,趟了上去,翘起了二郎腿。


    文天祥挑了挑眉,“官家,这坐相可不雅呀。”


    赵昺伸了个懒腰,“这里没人看。”


    文天祥闻言,也拉了几个凳子过来,躺了上去,翘起了二郎腿,见赵昺看向他,也学着伸了个懒腰,


    “这里没人。”


    “哈哈哈。”两人相视一笑。


    “官家叫我应该不是为了让我和万家一起躺着吧。”


    “文丞相何出此言,为何不能放松放松。”赵昺笑道,“不过丞相猜对了,我想商议一个政策。”


    “是何政策?”


    “从广州归途的路途中,我就一直在想,那些脱元着怎么安排。”


    “哦?官家今天不是已经安排好了吗?”


    “在城市里的好安排,但是选择开垦的人也不少。”


    “朝廷不是给他们配发了农具和耕牛吗,而且允许先向朝廷借一年的口粮和种子粮,应该没事。”


    “这里不比华夏,山林中有很多毒虫野兽,而且还有很多散落的野人,虽然附近的野人部落已经被我们扫荡过,但还是有很多零星野人。”


    “可否让官军随行保护?”


    “或许可以保护一路,但后面呢?总不能保护上几年吧,那样子我们可没有什么兵可以用了。”


    “那官家的意思是?”


    赵昺起身坐直了身子,“我想设立一个开垦团制度,20户为一团,配刀剑若干,这样应该也能应付几个野人了。”


    文天祥闻言一惊,连忙坐了起来,


    “官家,这百姓有了刀就麻烦了,就会拿难以驱使,而且20户为一团,这样子他们就有了组织,让他们纳税服役时就难以驱使。”


    这文天祥虽然是宋末三杰,可说到底还是地主阶级出身的人,虽然表现出来是一副爱民如子的样子,但是本质还是法家那套驭民之术。


    赵昺暗暗想到。


    “文爱卿,你有没有想过,我们可以不靠征用农业税,仅仅倚靠商税,就可以维持朝廷,那样百姓也有活路。”


    对于依靠商税,文天祥并不陌生,南宋的时候商品经济已经非常发达了,商税收入已经超过了农业税。


    “可徭役怎么办?”文天祥还是有一些犹豫。


    “为什么朝廷不能向民间购买呢?”赵昺道,“朝廷控制的金矿,产出的钱都够维持朝廷的运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