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使团初观君临港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宇将军,卑职已经点过了,船上确实有20万担粮食,而且都是刚收上来的新米,成色很好。”


    吕蒙对宇项拱手道,“除了粮食之外,还有一艘运输粮食的远洋帆船,以及26名安南水手。”


    宇项看着远处,一时之间竟然走了神没有听到手下的汇报,过了半晌后才道:


    “要善待这些安南水手,此次他们跟着我们去吕宋,为了躲过蒙古的盘查,估计得明年才能回安南了。”


    吕蒙点头,“这也算是无妄之灾呀,陆丞相以身入局,以自己为人质,换得了这20万担粮食,真是大义。”


    “是啊,丞相大义。”宇项看着远处开始渐渐浮现的吕宋陆地,喃喃自语道:


    “但愿官家他们已经定居下来了,及时进行了春耕,没有误了农时,陆丞相还等着我们再拿20万担粮食去换回他呢。”


    港口上,此时赵昺已经得到了使团回归的消息,已经早早的率领着文武百官在港口迎接了。


    “官家,怎么劳烦您亲自出来迎接。”宇项一下船就跪倒在赵昺面前,“陆丞相幸不辱命,为我大宋换回了20万担粮食。”


    “出来迎接乃是朕分内之事,你们带来的这20万担粮食,乃是我大宋重建的希望之火啊。”


    赵昺把宇项扶起,又让众使团平身,“陆丞相之事,朕已知晓,其大义,感天动地,有他在是我大宋之幸,是民生之幸啊。”


    “丞相高洁。”宇项擦了下眼角的泪水,“安南国王答应,若我们明年能够归还20万担粮食,陆丞相便可全须全尾地回来。”


    赵昺握住了宇项的手,“朕在此处承诺,明年一定归还粮食,大宋不能没有陆丞相!”


    说罢,他挥手示意民夫们开始搬运粮食,随后他看向使团等人,笑道:


    “众爱卿辛苦了,陆丞相在给我的密信中都已经写明,诸位在这几个月里面始终伴随陆相,功劳卓著啊。


    我先给你们放几天假吧,等你们归队再行论赏,你们也去看看我大宋的君临港。”


    说完之后,赵昺想了想,道:“陈公公,你赔下几位吧,他们虽然是大宋人,可是从来没来过吕宋,给他们带一下路。”


    陈公公愣了一下,看了眼赵昺,“官家?”


    赵昺回头看了扫他,脸上流露出不满


    “老奴遵命。”陈公公连忙点头,带着使团几人告退。


    离开港口,宇项连忙拱手道:“陈公公,在下几人并不是不识路之人,不必打扰您了。”


    “嗨,哪的话呀,宇将军可是我大宋的救星啊。”陈公公摆了摆拂尘,“而且若是让官家知道咱家半路跑过去休息了,那咱家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使团几人对视一眼,“官家脾气不好?”


    “官家脾气好得很。”陈公公白了几人一眼,“不过官家现在在着手解散兵部和枢密院,想要设立大将军会议,直属于官家,朝中的几位重臣反对,这几日闹得不可开交。”


    宇项闻言,心中一惊,大宋开国以来,除太祖赵匡胤、太宗赵匡义外,就鲜有直接掌兵的皇帝了。


    而且大宋一直以来实行的是崇文抑武,以文御武的国策,皇帝掌兵都要经过枢密院和中书门下。


    枢密院负责领兵打仗,指挥管理。


    而中书门下下属的兵部则负责后勤保障,粮草兵员的调动等。


    两个机构互相制衡,互不同属。


    陆丞相实际叫中书门下平章事,是文官领袖。


    张世杰张丞相实际职务是知枢密院事,是武将领袖。


    两个人相互牵制,分掌文武大权,以此防止权臣的出现。


    现在官家居然要把兵权合二为一,也不知道管家是怎么想的。


    正思索间,几人穿过了码头区,来到了大街上。


    宇项放眼望去,宽大的用石头铺成的道路延伸向远处,道路两边,是用红砖砌成的崭新房屋。


    房屋整齐有序,一楼是各种各样的店铺,二楼以上是民居。


    “这是官家的手笔。”陈公公笑着解释道:“当时工部的李耀大人很不理解为何要建如此宽敞的大路。”


    “哦,那官家有解释吗?”


    “官家只是说目光要长远一点,说什么城市定型了之后就很难改造了,不如一开始就规划好,官家圣智聪睿,有时候说的话咱家也不是很能理解。”


    几人谈话间,穿过了街道,宇项眼尖,一眼就看见了不远处的山上,有一个个巨型山包一样的东西耸立着。


    山包后方,还有一条粗粗的“尾巴”,正冒着黑色的长烟。


    “那里是复兴窑,官家亲自提名的。”陈公公见使团几人看向山上,兴致勃勃地介绍了起来,“那尾巴叫烟囱。”


    “那时有工匠在此处发现了优质的红土,禀报给了官家,官家就立刻下令,在此处寻找一处合适的建窑地点。


    你说巧不,正好附近的山上有一个天然的山洞,稍作改造,就建好了一个窑。


    这窑可帮了大忙,路上的房屋,都是用这窑里烧出来的红砖做的,后面山洞容不下了,新建的窑只能摆到外面来。”


    说着,陈公公从衣服里掏出了一个圆圆的透明薄片,“这是玻璃,比琉璃更加的透亮,这能制造玻璃的窑,还是官家发明的。”


    使团几人将那玻璃全看一遍,每个人都发出惊叹之声。


    接着陈公公又拿出来一根铜管,“这是用那薄片制作的,官家叫他望远镜。”


    宇项拿过望远镜把玩了一下,立刻道:“这,这玩意可以让航海便捷几十倍啊。”


    “对,现在官家已经下令推广了。”陈公公将几人带往另一边,那里也有和这边一样的窑,不过造型略有区别,是圆筒状。


    “这是铁窑,几周前在一处峡谷之中发现了一片赤裸的红铁矿,这可是宝贝啊,有了铁,农具工器之类的便不必担心损耗殆尽。


    只不过目前,还得伐木炼铁,但官家已经派出了几支探险队,深入吕宋丛林,寻找煤矿了。”


    转了一圈之后,陈公公又把几人带回到了港口边。


    “诸位,既然这里叫君临港,那么港口才是最重要的,此处港口建于天然矮礁石上,绵延十几里。


    官家准备将此地地面全部用石头砌上,将此打造为吕宋第一大港。”


    宇项简直不敢相信这一切,大宋短短几个月就建造出如此繁华之地。


    也许过几年,大宋将在这偏远之地重建,暗自积蓄国力,再次问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