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落脚点与外交讹诈
作品:《从崖山开始的流浪大宋》 台湾海峡上,一只残破不堪的舰队正在向东行驶。
赵昺此时已经卸下了战甲,原本披在身上的黄袍在大战中被元军的箭矢射穿了几个洞,被杨太后拿去修补了。
为此他挨杨太后好一顿数落。
他站在船弦上,正在等人,没多久,一位已经满头华发,但依旧脊背如松,双目有神的老人在几人的陪同下走了上来。
一个军士想要搀扶,但文天祥拒绝了,“老夫还没有年迈到那种程度,更何况如今大败元军圣主临朝,让文某芳若年轻10岁。”
听到这中气十足的声音,赵昺就知道他等的人来了,连忙迎过去,
“文丞相,见你没事,真是太好了,你乃朝中栋梁,不可有所损失。”
“陛下救命之恩,臣没齿难忘。”
文天祥说着刚想行,赵昺连忙走过去将他扶起,
“文丞相言重了,你是为朝廷募兵才因此被俘的,你不在那几日,朕寝食难安。”
这时楼下又传来了两个人的脚步声,赵昺知道他等的人都到齐了,对着大内侍卫道:
“来人,搬四张凳子,那海图来,朕要与三位大臣坐而论道。”
没一会,张世杰和陆秀夫也到了,两人各自慰问了一下文天祥后,也纷纷落座,宋末三杰再聚首。
“诸位卿家,我们虽在崖山打败了元军海军,
但如今华夏已经沦陷,我们就算能继续打赢,没有根基,我们的兵力无法补充。
元军却能随时从华夏四方抽调兵力,现在这个局面继续坚守,没有丝毫胜算。”
闻言,三位大臣纷纷沉吟。
这三位可不是之前大宋那些根本不知兵的文官,他们可是亲自上过战场,和元军打过仗,拼过命。
大宋那一套崇文抑武,重文治而不重武功的祖制,早就被抛弃了。
拥有后世眼光的赵昺当然也不会拿这种东西当回事。
“安南如何?”陆秀夫率先发言,“孝宗曾封李英宗为安南王,安南国为我大宋藩属,虽无大宋民多地广,但也有12州之地,百万之民。”
听到陆秀夫的建议,赵昺似笑非笑的看着他,看得陆秀夫心里有些发毛,暗道:
官家这是什么意思?
想着他伸手摸了一把脸,脸上也没有什么脏东西啊。
“没什么。”赵昺摇摇头,“只是想到了一个有趣的人而已。”
赵昺想要的那个人叫做陆自立,就是陆秀夫的儿子。
历史上崖山跳海之后,陆自立并没有放弃,其带领最后的南宋臣民,从广东出海,一路逃到了当时东南亚的爪哇岛。
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叫做顺塔国的小政权,还把自己的名字改成叫复宋。
不过现在这个时间线,估计不会有这个小国出现了。
爪哇岛可是赵昺预定的流浪大宋的新首都。
“陛下不可。”赵昺还没开口,张世杰就先摇头,“李英宗可并不服我们大宋,屡次与天朝有所摩擦,现在我大宋衰弱至极,这位安南王肯定不会拒绝把我们吞下的。”
“哦,”赵昺看向张世杰,“张枢密的意思是?”
“其中之地有一岛国,自诩为太阳之地,国号日本,乃鉴真东渡之地,国力远超安南,但内部如周朝一般松散,或可利用一二。”
小鬼子?
过几年元朝就要大举登录了。
历史上神风是神风帮他们消灭了大元的舰队。
不过在这个时间线却不好说。
现在日本应该是幕府时代,天皇大权旁落,征夷大将军独揽朝政,有点像五代十国。
九州岛好像一直与幕府时代不和,确实有可以利用的地方。
但在那里立国不行,至少以现在大宋的体量不行。
日本的文化虽然远没有华夏那么璀璨,但相比东南亚来说,是绝对的文明之邦。
就凭现在大宋仅剩的几万人,没过几代,估计都被同化了。
这时赵昺突然想到文天祥一直默默无语,便开口道:“文右相,有何高见?”
文天祥缓缓起身,拱手而立道:
“祖宗之语不可弃,祖宗之衣不可夷,此处不远,有一大岛,名曰琉球。
虽无人居,但仍是华夏一部分,且离故土近,若有变,也可渡海而击,再造华夏。
安南、日本虽好,但终不是故乡,若长居,必失华夏之根,哪怕复国,可称华夏焉?”
此言一出,声若雷霆。
陆秀夫、张世杰皆不敢再说什么,低头不语,但显然心中并不服气。
赵昺则大笑着点头,“文丞相说的好啊,说的妙啊,但我们不能去,现在大宋太弱小了,琉球太近,而现在元朝太盛。”
说着他的手指在海图上移动,最后落在了南海南端的一片群岛上,
“我们去这里,”赵昺手指轻轻敲击,“吕宋岛,旅行的宋人之岛,此地够远,而且河流众多,土地肥沃,最重要的是此处并未开化,还是部落蛮族。”
陆秀夫与张世杰对视一眼,并无异议,他们三个都是人杰,若是赵昺否了他们两人,却支持了文天祥,他们或许心有芥蒂,但现在文天祥也被否了。
“旅宋!”文天祥嘴里重复了几次这个名字,也不再反对,既然官家给这岛屿命名为旅宋,那么也就意味着这只是一个落脚点,一个休整再战的地方。
迟早有一天,大宋会回去的,会打败那些侵染华夏的蛮夷。
见三人都不反对,赵昺心中松了口气,他还担心文天祥是死硬派,现在看来他还是懂变通权衡的。
现在可以安排下一步的打劫计划了,赵昺在心里把这个计划称为外交勒索行动,
说着他看向陆秀夫,“陆丞相,安南受过我大宋的封赏,常年扰边也夺了不少财物,我想向他们国王些东西。”
“请陛下明示。”
“我想向他们借米20万担。”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陛下,20万担可不是个小数目,安南恐不会借。”陆秀夫眉头皱成了个川字型,“20万担粮食足够10万人吃一年了。”
“正是,”赵昺点头,“台湾开口还需时日,我们需要粮食。”
“可是要如何说服呢?安南几次被入侵,哪怕我们提出要联手,他们也不敢。”张世杰摇头。
但赵昺却胸有成竹,“无需担心,只要陆相乘本王的帝州,绕着东南海岸一圈,然后去安南借粮即可。”
在座的都是聪明人,立刻理解了赵昺的意思。
“陛下是想要祸水东引,逼迫安南王战队。”文天祥有些忧心忡忡,“可是安南王要是向元虏服软了怎么办?”
张世杰捋了捋胡须,“那元虏必须要求安南王交出官家,但是官家并不在安南王手中。”
“元虏肯定不信安南王,”陆秀夫轻拍桌子,“几年前两边已经打过一次了,都有血海深仇,安南王只能上我大宋的贼船了,绝妙!”
说罢,陆秀夫起身拱手,“臣定不辱命!”
赵昺摸了摸下巴,等张世杰和陆秀夫回到,开发大宋第一块海外领土的资源就有了,小日本和安南还得谢谢大宋呢。
这时,轻轻的抽泣声传来,刚开始还是一两声,没多久就连成了一片。
“故国再见!”
“呜呜,母亲,孩儿不孝,不能在您身边,愿您安好。”
“小妹,没法亲自帮你帮你盖上红盖头了,希望你能找到一个好人家。”
……
赵昺回头看去,华夏大地的海岸线渐渐消失在了海雾中,直到再也看不见。
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难过。
他伸手想要去抓,华夏大地的影子却如烟般消散。
文天祥起身走到船舷,看着远处消失的海岸线,轻声道:
“南国烟雨散雾中,往事爱恨转成空。
百舟南进风浪起,不知归国是何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