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一个下午又卖出去几十个箱子

作品:《开局1963,我每天一个致富情报

    郑科长瞥了眼对方展台上的零件,什么气动负荷分配器、振动变流器,名头一个比一个响,可他一个也认不出来。


    只有少数几个似乎有点印象,还是当初技术科报上来的采购名录,型号名字又长又绕,隔很久才买一次,早忘光了。


    那些元件种类繁多,便宜的几块钱,贵的一整套要上千,只是产量看着不高。


    一个中午过去,周围展台的人基本都混熟了脸,虽然还叫不上名字。


    齐卫东多数时候只是安静地观察,偶尔才跟瞿梦妍说几句话。


    此刻,他对海峡那头的港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个时候应该是跛豪崛起的年代吧,很想亲眼去见识一番,却也知道这只是奢望。


    “瞿梦妍,你去过港岛吗?”齐卫东转头问身边的人。


    他不得不承认,瞿梦妍不愧是领导家的孩子,见闻远超常人。


    虽说和后世没法比,但与她交谈,确实能让自己增长不少见识。


    瞿梦妍听了,果然摇了摇头:“我哪去过那种地方。现在进出手续审核那么严,谁会没事往外跑?”


    “别提国境之外了,我连京都都很少离开。也就联合行的人,进出能方便些。”


    “联合行?”齐卫东念叨了一句,心里有了猜测。


    多半是指五丰行,或是华润集团。


    华润是改开前国家在港岛设立的规模最大的进出口企业,全称正是“联合进出口公司”。


    解放后,国家将在港岛的三十多家公司全部整合,统一划归华润旗下,五丰行便是其中之一。


    几乎所有非禁运物资的贸易,都由华润经手或牵线搭桥。


    至于那些被禁运的,则自有爱国商人想办法解决。


    果不其然,瞿梦妍点头确认:“嗯,就是华润公司,我爸他们习惯叫它联合行。他们负责进出口贸易,有些人能经常两地跑。我也只是听过,具体的不太懂。”


    齐卫东轻轻点头,没再多问。


    两人闲聊着,午休时间很快过去。广播声再次响起,展销大厅里又恢复了喧闹。


    只是,一下午都没再见到那个黄毛的身影。


    下午的生意不错,陆续有新客户前来询问箱子的细节,还有人想打听内部结构,都被三人巧妙地应付过去了。


    大部分人还是想先买几个回去看看,或是自用,或是试着卖一下,如果反响好,大概要等到下一届广交会才会下大订单。


    即便如此,一下午也卖出了几十个箱子,这让郑科长觉得未来一片光明。


    晚上六点闭馆,三人返回招待所。


    第二天一早,齐卫东照常醒来,陪郑科长用过早饭,再次前往广交会。


    两人刚走到供国内参展人员进入的小门,随着人流往里走,就看见不远处的黄毛正焦急地等在路边。


    他们对视一眼。


    郑科长低声说:“他跑这儿来干嘛?等咱们的?”


    齐卫东在人群里又扫了一眼,肯定地点头:“我看像。”


    这里是内部通道,外商虽然也能过来,但一般知情的都不会走这边。


    更何况,外商的入场时间是九点。


    林安超在人群中焦急地搜寻,无奈大家的穿着都大同小异,很难分辨。


    直到两人走近,他才眼前一亮。


    “林先生,是在找我们?”郑科长抢先开了口。


    林安超连忙点头:“郑先生,借一步说话的啦!”


    郑科长看了看齐卫东,同意了:“行,我们到那边去。”


    林安超似乎有些迟疑,但还是跟了上去。


    三人在旁边一处空地停下,这个位置仍在其他人的视线范围内。


    一站定,郑科长就直接说道:“林先生,我们单位有纪律。要是没有你之前想买拉杆箱图纸那回事,还好说。现在这种情况,我们不方便私下谈话。”


    “有什么事,就在这儿说吧。”


    林安超眉头一蹙,但见对方态度坚决,最后也没再坚持。


    他无奈地开口:“家里有急事,我必须尽快回去的啦!”


    这话让郑科长也皱起了眉:“回去?出什么事了?”


    “系哦!”林安超叹了口气,却没有解释具体缘由,而是接着说:“所以我想问问郑先生,我们之前谈的事,能不能尽快给我一个答复?”


    郑科长思索片刻,摇了摇头:“林先生,实在抱歉,这个事我做不了主。”


    一个拉杆箱的发明,在整个轻工系统里或许算不上什么大事。


    可一旦牵扯到公家财产和海外交易,就不是局里能拍板的了,必须上报。


    这中间的流程,说快可能几天就有结果,说慢也可能被无限期搁置。


    就算将来这设计被别人仿冒了,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


    可如果现在被当成一笔买卖给交易了,日后若有人翻旧账,那就是一顶“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的大帽子。


    林安超点了点头,又说道:“郑先生,你们的箱子已经卖了不少,这些货最快一两个月就会交到买家手里,到时候被人破解是迟早的事。”


    “可这些人里,没有一个说要给你们下订单吧?我相信郑先生能看到我的诚意。”


    郑科长跟着附和地点了点头。


    事实的确如此。


    起码从眼下的局面看,林安超展现出的诚意最足。


    “我明白,我会尽力去催促一下。”


    他也只能给出这样的答复。


    林安超听后微微颔首,开口道:“郑先生有我的名片,如果贵方有了决定,希望能第一时间通知我们。我下榻在红星酒店。”


    他稍作停顿,又补充了一句:“当然,如果拖得太久,那这件事本身也就失去意义了。”


    言下之意非常清楚,一旦他通过其他渠道拿到了订单的实物,这项技术对他而言就可有可无了。


    逆向研究固然需要时间。


    但对于他们背后的力量来说,这并非无法解决的难题。


    郑科长瞬间领会了对方的意思。


    他轻轻点头:“好的,一有消息,我会安排广交会的工作人员给您致电。”


    虽然邮电局也能打国际长途,但在这种官方场合,通过广交会的渠道联络显然更为妥当。


    林安超再次点头:“好,多谢郑先生,我还有些事,就不多打扰了。”


    既然已经见到了想见的人,表达了意图。


    他也没必要再耗下去。


    在离开之前,他得去其他展位看看,争取再拿下一些合适的订单。


    从一开始,他就没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个小小的箱子上,这不过是他众多备选方案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