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年关将至

作品:《我只想炼丹,弟子全是冲师逆徒

    随着小七体内的炽热暂时蛰伏,楚家小院又恢复了表面的平静。


    但楚歌心中却远远没有放松。


    他这几天整日泡在丹房里,除了挂机修行,就是一炉一炉地炼丹。


    冰魄凝心丹和寒玉膏一炉接一炉地出,浓郁的药香几乎盖过了新木的气味。


    他想要尽可能多的积累一些灵石。


    尽管都在北境,天剑城离寒烟坊也还是太远了。


    尤其是在现在这个时节,自己要拖家带口地出门,准备自然是做的越充足越好。


    “砰!砰!砰!”


    院门被敲得山响,伴随着赵铁山标志性的大嗓门:“楚老弟,是我和老李!”


    楚歌擦了擦额头的汗,放下刚炼好的一炉丹药,起身开门。


    门外站着赵铁山和李大脚,两人脸上都带着爽朗的笑容,手里各提着一个沉甸甸的兽皮袋子。


    “快进来。”


    楚歌侧身让开。


    两人走进院子,赵铁山把袋子往院里的石板上一放,发出哗啦的灵石碰撞声。


    “楚老弟,这是上个月寒玉膏和冰魄凝心丹的分红,你点点!兄弟们托我们带话,多亏了你的药!”


    李大脚也把袋子放下,搓了搓手,面上带着点羞赧:“楚丹师,那个火系功法的事,我……”


    “唉,我已经跑遍了棚户区,连内坊几个相熟的老掮客都问了,实在是找不到。”


    他摇摇头,“稍微像样点的都被捂得死死的,要么就是些粗浅得还不如引气诀的玩意儿。”


    “我听你的说法,小七怕是根本用不上,咱们就不浪费那个灵石了。”


    他语气里满是歉意:“我再想想办法……”


    楚歌看着两个袋子,又看看李大脚脸上的愧色,心中微暖。


    他微笑着摆了摆手:“李老哥,这事怪不得你。”


    “小七这情况,寒烟坊怕是难有解法。你愿意帮我打听,我已经很感激了。”


    他这话一出,赵铁山和李大脚都愣了一下,随即也明白了楚歌话里的沉重。


    “唉,真是世事无常……”


    李大脚叹了口气。


    “谁说不是呢!”


    赵铁山接过话头,试图转移下凝重的气氛。


    他大大咧咧地坐下,自己倒了碗茶水灌下,“说起来也是奇了怪了,最近我们黑水潭那片老矿洞,有点不对劲。”


    “哦?怎么个不对劲法?”


    楚歌随口问道,心思还在天剑城和小七身上。


    “就是深处,特别冷!”


    不等两人反问,赵铁山连忙摆手:“我知道你们想说啥,以前当然也冷!”


    “但这两天,冷得邪门啊!”


    “好像能钻骨头缝似的,我们这些人什么场面没见过?都有些扛不住。”


    “而且矿道里头时不时传来闷响,像是地底下有啥东西在翻腾。”


    赵铁山皱着眉,“我亲自带人想靠近点看看,结果没走多远,那寒气就重得连护体灵气都扛不住,矿壁上的冰棱子也咔嚓咔嚓地往下掉。”


    “眼看着结构就不稳了,我们怕塌,就不敢再往里探了。”


    他摇着头,语气带着点无奈和向往:“要我说啊,这种探查地脉、寻找灵矿源头的精细活儿,还得是那些大宗门里的高手来。”


    “听说天剑城那边,就有专门干这个的行当,叫什么‘地师’?”


    “人家有法宝,有秘术,哪像我们这些粗人,只能靠蛮力和运气瞎挖。”


    又是天剑城……


    赵铁山不知道,他无意间的抱怨,恰恰再次印证了楚歌自拍卖行掌柜那里得来的讯息。


    寒烟坊是有局限的。


    这片小池塘,已经装不下他们这条船了。


    “地师……天剑城……”


    楚歌低声重复了一句,眼神却越来越亮。


    送走了赵铁山和李大脚,楚歌回到静室。


    他再次拿出了那枚非金非玉、触手温凉的正气盟令牌。


    令牌上刻着的古朴小剑和“正”字,仿佛流转着微光,在昏暗的环境中依旧清晰可见。


    之前凌英赠予时,这只是一个“机会”,一个未来的“可能性”。


    而现在,它似乎已经变成了一条通往解决所有困境的必经之路。


    心中的天平轰然倒塌,那点犹豫也瞬间消失。


    烛火如豆。


    楚歌将三个徒弟都叫到了堂屋。


    林红袖刚练完剑,气息还带着一丝凌厉;苏璃刚刚还在帮忙整理药材,脸上的药草粉末还来不及擦拭干净,就牵着小七走了进来。


    小七则瞪着那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师父,似乎感觉到了气氛的不同寻常。


    “都坐下吧。”


    楚歌的声音很平静,却带着一种罕见的决断。


    等三人坐定,他目光扫过她们,缓缓开口:“今天叫你们来,是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确定。”


    他没有再提“考虑”、“商量”之类的词。


    “为师仔细想过了,咱们还是得去天剑城。”


    此言一出,三个徒弟的表情瞬间都惊讶起来。


    “师父你之前不是说……”


    林红袖有些疑惑地开口。


    “去天剑城的理由,其中就有你,红袖。”


    楚歌看向林红袖,目光中满是真诚:“师父想过了,《惊鸿剑诀》本身的修行、乃至于后续的实战模拟和喂招,师父都可以帮你。”


    “可就像凌特使所言,剑修是极其看重系统传承的。”


    “除了剑诀以外,后续其他的配套功法、养剑之术,师父还暂时给不了你。”


    “而且,整个寒烟坊都给不了。”


    林红袖握紧了放在膝上的剑柄,眼神一凝。


    “也有你,璃儿。”


    楚歌伸出手来摸了摸银发小萝莉的头:“你上次不就说过,外面好像很好玩吗?”


    “外面一定会更好玩的。”


    “当然,也会更危险。”


    “你愿意和师父师姐一起去吗?”


    苏璃抿了抿唇,认真点头。


    “对了,那小七怎么办?”


    苏璃对这个小跟班还是很上心的。


    她有些焦急地望向楚歌:“她还没有修行,又这么小,最近还……”


    苏璃本想说小七最近是不是患了什么怪病,看到小家伙懵懂的眼神,又把话咽回了肚子里。


    “当然要把她带上咯~”


    楚歌的目光落在红发小团子身上,带着深深的怜惜:“我们此行主要的目的,还是要帮助小七。”


    “小七体内出现的问题,不一定是坏事。”


    “但也不是寒烟坊中能找到的任何功法可以解决的。”


    “为师已经获得了一点线索……而那点线索,也指向天剑城。”


    小七似懂非懂,但听到师父说要帮自己,还是下意识地往楚歌身边靠了靠。


    “最后,是为了为师自己。”


    楚歌的声音斩钉截铁,“丹道需要更高级的丹方、更珍稀的药材,修为也需要更广阔的天地和机缘。”


    “寒烟坊,还是太小了。”


    “所以,我们必须去一趟天剑城。”


    “那里已经是离我们最近的、规模较大的仙城了。”


    “只有去那里,我们才能找到解决困境的办法!”


    屋内一片寂静,只有灯芯偶尔爆裂的轻响。


    林红袖第一个站起身,腰背挺得笔直,声音清越:“弟子愿往。”


    “师父在哪,红袖的剑便在哪。”


    她的回答比上次拒绝凌英时更加干脆。


    “我也去!师父去哪里,璃儿就去哪里!”


    “再说天剑城……听着就好厉害!”


    苏璃也立刻站了起来,眼中没有畏惧,只有对未知的向往和对师父的信任。


    “小七……要跟师父和师姐一起!”


    小七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也奶声奶气地宣布了自己的决定。


    她伸出小手,紧紧抓住两位师姐的衣角。


    感受着徒弟们毫无保留的信任和决心,楚歌心中最后一点离愁和纠结也被冲淡。


    他用力点头:“好,那我们便一同去。”


    “一同去闯一闯那天剑城!”


    目标既定,接下来便是紧锣密鼓的准备。


    楚歌彻底化身炼丹狂人,丹房里的炉火昼夜不息。


    冰魄凝心丹、寒玉膏,还有其他的疗伤丹药,源源不断地被炼制出来。


    这些丹药大部分通过李大脚和赵铁山的门路换成灵石,小部分则被他小心收好,作为路上的应急和未来可能的敲门砖。


    灵石和灵砂也被用特制的皮囊装好,届时会藏在几人身上最隐秘的地方。


    林红袖负责整理行装。


    她将师徒四人必要的衣物、被褥、干粮、水囊、常用药物等,都分门别类打包好,捆扎得既结实又便于携带。


    做完这些,她练剑的时间反而更长了。


    院中的剑风呼啸声更加凌厉,她在为可能遇到的路途风险做准备,每一剑都力求更快、更准、更狠。


    苏璃除了给师姐帮忙、巩固自身玄冥真炁的境界,也开始在楚歌的指点下练习一些基础的法术。


    她学得很认真。


    她知道自己对玄冥真炁的控制力还不足,在实战中能多一些保护自己的手段,就是对师父和师姐最大的帮助。


    至于小七……


    她现在还没办法入修行的门,负责可爱就好。


    时间在忙碌中飞逝,转眼又过了小半月。


    楚歌觉得……


    是时候了。


    他带上三个徒弟,一一去向故人告别。


    赵铁山的矿工营地、李大脚在的泥腿巷、王叔李婶家……


    听闻他们师徒要远行去天剑城,众人虽都面露不舍,但更多的是理解和支持。


    “楚小子,是得出去闯闯!窝在这棚户区,委屈你们了!”


    赵铁山用力拍着楚歌的肩膀。


    “楚丹师,一路保重!等你们出息了,别忘了回来看看!”


    李大脚这个粗人的眼眶竟然有点红,也不止是不是寒风刮的。


    王叔和李婶拉着小七和苏璃的手,絮絮叨叨地叮嘱路上一定要吃饱穿暖。


    最后李婶抹了抹眼角,突然想起了什么似的:“这眼瞅着都大年二十八了,年猪都备好了,你们几个孩子,干脆留下来,热热闹闹过完这个年再走也不迟啊!”


    “出门在外,也不差这几天。”


    李婶的话让楚歌心头一暖,也触动了他。


    这十几天来师徒几人闷着头为出远门做准备,一个个都忙得昏天黑地,倒是过忘了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