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柳氏学堂捡了个大便宜

作品:《穷到吃土?穿越后科举状元我要了!

    铁峰走过来说,“咱们先生每日小憩后,便会同隔壁的万夫子父亲斗法,他们俩一直这样,习惯就好了!”


    柳氏学堂与万氏学堂比邻,中间有段低矮猫墙,正好看见彼此,柳三泰与隔壁老万头的比拼什么时候开始,铁峰他们不清楚,只知道柳氏学堂虽与万氏学堂不对付。


    但万老头每晚还是会来找柳夫子喝酒。


    周毅看了会,便要与王若晖往学堂走。


    就见,一个身穿藕色衣裙、走路蹒跚的小娃娃,跌撞跑过来奶声奶气地喊爹,拿着帕子垫脚要给柳三泰擦汗。


    柳三泰那张冷硬黑脸,顿时眉开眼笑,抱起闺女在额头亲昵蹭了下,“笙儿乖,爹爹晚点带你去游船。”


    在柳氏学堂待了一整天。


    周毅对柳氏学堂基本了解,柳夫子柳三泰当年十八岁高中凉州解元,名动整个西北,一首‘凤九辞’文坛耳熟能详,之所以会试国考前夕返乡,就是因为他口无遮拦,写下诗句嘲讽当今权贵,得罪了人,险些将命交代了才回到凉州本地。


    至于他那女儿,更是如同凭空冒出来。


    没人知道他妻子是谁。


    他前年开设学堂的时候,女儿就已经一岁了。


    周毅的记忆力让柳夫子很是满意,不过字么……仅仅只是一个‘横’写了一下午,一下午被柳三泰骂了无数次。


    等家人来接的时候,周毅脑仁嗡嗡响,都没从柳三泰震耳欲聋的骂声里缓过神。


    “爹!你怎么来了!”


    周毅还以为是娘亲许素兰来接他,却没想到才出大门就见自个爹嘴里叼着草刺,笑得灿烂等着他。


    “哎呦,我的好大儿啊!”


    周大力两步上前把周毅抱起来,端详他的脸小声说:“咋样,头天念书累不累?”


    “不累!”


    周毅摇头笑得开心。


    “那咱回家,你给爹说说今个都学什么了……”


    到城门口的时候,刘大鼻子的牛车已经在等着,上了车周毅才知道,他爹给了刘大鼻子一个月的车钱,往后刘大鼻子会把他直接送到柳氏学堂门口。


    这样既省了一个人的车钱。


    平时也放心周毅自己一个人进城。


    “大鼻子,咋样!我儿子厉害吧!”


    周毅背完四十个千字文,周大力立马朝刘大鼻子显摆,“我跟你讲,老周家就没有差的根苗,我儿子随我更是聪明,才一天!你瞧瞧出息成什么样了!”


    刘大鼻子被他显摆得嘿嘿乐,抽着牛鞭子说:“你家阿毅是聪明,咱村这些小孩儿就属他机灵懂事!”


    刘大鼻子没说的是,外甥像舅,跟你周大力可没啥关系。


    周毅去城里念书的消息,插了翅膀一样,整个村都知道了,牛车才一进村子,周大力便跳下来,拉着周毅一脑袋扎进人堆里,大嗓门开始叭叭。


    “我儿子才一天!头天念书就会背诗!”


    “别看他是个结巴,但脑子聪明,诗背的可好了!”


    “阿毅,快背给叔伯大爷们听听,叫他们也长长见识啥叫诗词!”


    周毅:“……”


    周毅怎么也没想到,活了两辈子自个爹一点没变,他仍旧逃不过当众给长辈展示才学的命运。


    从村口到家的路上,周大力几乎见个人就叫周毅将四十个字背一遍,等终于到了家,周毅的嘴角都干巴起皮了。


    猛灌了两口水,放下水瓢见他家门口摆了一堆木板箱子,周毅惊喜道:“爹,这是……”


    “这是在邻村杨木匠那儿打的,全都按柳夫子说的样式,明个爹就去掏点蜂种试试!”


    “你敢!”


    他娘许素兰拎着炒勺出来,拧眉朝着周大力一比划,“不是跟你说过,去坝上养蜂的手里买,再敢打山上土蜂的主意,晚上你就不要上炕睡觉了你!”


    不叫晚上睡炕。


    如同现代丈夫睡沙发。


    周大力顿时被凶得没脾气,嬉皮笑脸跟进厨房去哄。


    乘坐牛车回村,周毅不太累,便坐在马扎上跟两个姐姐拼接木箱,这时奶奶肖氏从堂屋出来了,端了一小盘鸡蛋,约莫五六个,拿出一个递给周毅,“阿毅,头天进学堂咋样?读书累不累?”


    “奶奶我不累。”


    肖氏枯瘦干瘪的手里只抓了一个鸡蛋。


    只给他,半点给他姐的意思都没有。


    周毅接过来鸡蛋,两下剥开,给大姐二姐一人嘴里塞了一半,抬头看向肖氏,“奶,鸡蛋不够,能再给我一个么?”


    肖氏一愣,立刻耷拉脸,“鸡蛋是给男娃补身的,女娃什么都不做,吃什么鸡蛋!”


    “我姐姐不是您的孙女?”


    这老太太平时偏心眼的厉害,周毅懒得搭理她,拉着她姐的手起身就关上了鸡窝的门,斜着肖氏说:“姐,这鸡是你喂的,以后咱家的鸡蛋不给旁人吃,吃了他们也不记你好!还要把你给卖了!”


    周招娣耸肩一乐。


    她弟这指定是在哪儿不乐意了,把火撒到奶奶身上。


    周招娣说:“嗯,姐听阿毅的。”


    肖氏被小孙子险些气了个仰倒,也知道往后再从二房拿鸡蛋出来给大房吃,是费劲了,骂骂咧咧端着盘子去了东厢房。


    农政全书记载养蜂全面,没过几日大房的人便发现,二房两口子不时往东山上去,而且出去回来的时辰跟平时去邻村上工的完全不一样。


    周大力两口子要养蜂的消息渐渐在村里传开。


    就连族长周贵都亲自过来看过好几次。


    日子就这样在忙碌和热闹中过得飞快,周毅并没有仗着自己的前世记忆,看轻科举启蒙,反而跟着柳三泰一步一个脚印,认真学习科举入门的每一步。


    他的进度虽仍在琼林幼学、千百章上,但课堂上经常听柳三泰剖析典籍,精讲精义,便知道,放弃自学由老师领进门是多么正确。


    基于个人文学素养高低,理解自然不同。


    正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柳三泰讲解释义非常细致,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周毅根植许久的哲学思维,往往在听完他的讲解,会有不同的思想突破。


    东临一条街上启蒙先生大多秀才童生,只有柳三泰是举人,而且是才学冠绝凉州的解元,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一州府解元的水平,自然不是寻常秀才能比。


    再回头看,柳氏学堂二两银子的束脩,岂止不贵,每月只掏二两银子,便能得到解元的教导,简直是占了大便宜。


    约莫半月时间过去。


    周毅的进度已经赶上铁峰等人,柳三泰给他讲解韵律,作诗基础的同时,已经开始让他自己认读四书五经,同时,梁河石桥开工。


    每日午饭后,王家马车便会停在柳氏学堂门口,接他去与王燕亭商讨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