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第三十二章:匿名

作品:《苜蓿绀

    手机屏幕的光幽幽地亮着,映着温言微微泛红的脸颊。


    那三个字——“我想尝”——像投入深潭的石子,荡开涟漪后,留下的是一片令人心慌意乱的寂静。


    时间一秒一秒地爬过,对话框那头再无动静。“对方正在输入…”的提示也未曾出现。


    温言的心从高空缓缓坠落,一丝懊悔攀上心头。是不是太过了?对于余洛那样习惯了一切都在掌控中、情绪鲜少外露的人,这样近乎挑逗的话语,是否构成了一种冒犯?


    她深吸一口气,试图为自己找补。也许他只是突然被导师叫走了?或者手机没电了?任何基于现实的可能性都被她快速在脑中过了一遍,唯独不愿深想那个最坏的可能——他感到不适,并决定用沉默来冷却这突如其来的越界。


    就在她几乎要放弃等待,准备发个表情包缓和气氛时,手机极轻微地震动了一下。


    来自【外因】。


    不是文字。


    是一个系统自带的、黄色的【拥抱】表情符号。


    正是她之前在他电脑蓝屏时发过的那一个。


    温言怔住了。


    这个表情符号由他发回来,含义变得无比微妙且复杂。


    它像是一个回应,一个接收到了她信号的证明,却又避开了她话语中那直白的、关乎味觉的暧昧暗示。它甚至带着一点笨拙的、现学现卖的意味——看,你发过的,我还给你。


    一种难以言喻的柔软情绪瞬间包裹了温言方才的忐忑。


    她看着那个小小的黄色表情,仿佛能看到屏幕那端的人,是如何蹙着眉,严肃地在一排排表情符号里找到了这个“正确”的回应,然后带着一种完成高难度实验般的心情按下发送。


    她忍不住笑了,指尖在屏幕上轻点,也回了一个一模一样的【拥抱】。


    没有文字。


    一切尽在不言中。那个关于姜饼人像不像他、甜不甜的话题,就在这两个对称的、冰冷的系统表情里,悄然翻页。


    但某些东西,已然不同。通道里的静默,不再仅仅是静默,开始流淌起一种心照不宣的暖流。


    几天后,首尔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冬雨,混着丝丝小雪,融化在半空。


    温言从心理学系的实验室出来,撑开透明的伞,雨点敲打在伞面上,发出细密而清冷的声音。


    她正要往图书馆走去,准备继续啃读那些艰涩的论文,手机邮件提示音突然响起。


    是项目指导教授发来的。


    标题是【恭喜!关于研究经费的好消息】。


    温言疑惑地点开。


    邮件里,教授用热情洋溢的韩文祝贺她,表示她之前提交的一项关于“长期情绪压抑对海马体结构影响的追踪研究”计划书,获得了一笔意外的匿名赞助,总额高达一千五百万韩元。这笔款项将专门用于支持她项目中涉及的脑成像数据采集部分,这对于她这个级别的学生来说,无疑是巨额的、雪中送炭般的支持。


    一千五百万韩元?


    温言站在雨中,反复数着那个数字后面的零,几乎以为自己看错了,或者教授误发了小数点。


    她这个项目规模并不大,最初申请学校资助时,预期的金额也不过是这笔款项的零头。匿名赞助?谁会匿名赞助一个普通留学生的研究项目?还如此精准地切中她最需要资金的部分?


    她立刻回复邮件,谨慎地向教授表达感谢,并委婉询问是否知道赞助人的信息,哪怕一点点线索也好。


    教授的回复很快,却让她更加困惑:【对方通过基金会渠道捐赠,明确要求匿名,唯一的要求是希望这笔资金能切实用于推动有价值的研究。温言同学,你的研究计划打动了他们,这是你应得的,请好好利用。】


    有价值的研究?


    温言握着手机,心头疑云密布。


    她的研究课题确实很有意义,但在浩如烟海的学术申请中,它并不格外突出。是什么“匿名人士”独具慧眼,并且如此慷慨?


    一个名字几乎要冲破思维的壁垒跳出来——余洛。


    但立刻又被她按了回去。


    不可能。


    他再厉害,也还是个学生,怎么可能有这么大一笔钱?而且,他学的不是心理学或神经科学,而是……对了,他学的是什么?他们通信这么久,讨论的都是她专业领域的问题,或是跨学科的交叉部分,他似乎总能跟上她的思路,甚至提出建设性意见,但她却从未想过主动询问他的专业。


    他一直像一个深邃而沉默的背景,笼罩在她学术世界的上空,提供着无声的支持和精准的指引,她却对他自身的世界知之甚少。


    这种认知让温言感到一丝歉然。她习惯了他的存在,习惯了他的给予,却忽略了去了解他本身。


    雨渐渐停了。


    温言收起伞,决定暂时将匿名赞助的谜团搁置。


    无论如何,这是天大的好事,她必须更加努力,才不辜负这份突如其来的信任。


    她转而点开微信,这一次,她决定主动问一些关于他的事。


    她斟酌着打字,试图让语气听起来自然,像朋友间的寻常关心:


    【刚才收到好消息,我的研究项目拿到了一笔赞助,解决了大问题。】


    【对了,好像一直没问过,你的专业具体是什么?总觉得你什么都懂。】


    点击发送。


    她以为会等上一会儿,甚至可能等到第二天。毕竟他那边是下午,也许在忙。


    然而,几乎是瞬间,手机就震了。


    余洛的回复简单到极致:


    【心外。】


    温言盯着那两个字,一时没反应过来。


    【心外?】她下意识地重复追问,【心理治疗之外的缩写?还是……?】


    这次,回复慢了几秒,似乎对面的人也没料到她会不理解这个简称。


    然后,一行字跳出来,清晰无比:


    【心脏外科。】


    温言:“!!!”


    她猛地停下脚步,站在湿漉漉的街道上,倒吸了一口凉气。


    心脏外科?!


    那个传说中医学领域里金字塔尖、学业负荷最重、技术要求最苛刻、压力也最大的专业之一?需要无比冷静的头脑、稳定的双手和极强的抗压能力?那个被称为“医学之王”同时也意味着无尽艰辛的学科?


    她一直知道他聪明绝顶,是学神级的人物,但从未具体想象过他置身于怎样一个宏大而残酷的战场。


    心脏外科。


    每一次手术都是与死神的直接对话。


    那无影灯下,握在手中的,是另一颗鲜活的、跳动的心。需要何等的冷静、专注与强大,才能承载这样的重量?


    她忽然想起他左手腕上那道浅色的疤痕。大学实验事故留下的?是在相关的实验课上吗?那该是多么惊心动魄的一场意外?他从未提及,她也因那疤痕极浅且他总是穿着长袖或带着手表而未加细问。


    此刻,所有这些信息碎片猛地聚集起来,拼凑出一个远比她想象中更加坚硬、也更加强大的余洛。


    她手指有些发颤地打字:


    【心脏外科……传说中很难很难的专业。】


    他回得依旧平淡:


    【还好。】


    温言几乎能透过这两个字看到他此刻可能的表情——微微蹙眉,似乎觉得这个问题不值一提,又或者,只是早已习惯了那样的难度与压力。


    她忍不住又问:


    【为什么是心外?你高中时期不是研究物理方面吗?】


    这次,等待的时间稍长一些。


    对话框上的“对方正在输入…”反复出现了几次,仿佛他在斟酌,或者说,在寻找最准确的表达。


    最终,他发来了一行字。一句简单,却足以在温言心中掀起滔天巨浪的话:


    【心脏是人体最精密的泵结构,维持系统稳定运行的核心。很有趣。况且...有心才能活下去不是吗?】


    系统。运行。核心。


    他用的全是她熟悉的、带着理工科冷静质感的词汇。他将人体视为一个精密的系统,而心脏,是维持这一切的核心泵。


    这太余洛了。


    理性、冷感,甚至有点机械论的味道。


    但温言却从那极度克制的描述中,捕捉到了一丝深藏其下的、近乎赤诚的热忱。


    他不是为了悬壶济世的宏大口号,也不是为了英雄主义的情结。他选择心外,或许最初,仅仅是源于一种对“精密系统核心”的纯粹好奇与探索欲。这是一种更本质、也更强大的驱动力量。


    温言看着那句话,久久无法回神。


    雨后的首尔空气清冽,远处城市的霓虹开始闪烁。


    她忽然低下头,轻轻地笑了。


    心脏外科。


    心理学。


    一个试图从物理层面修复那颗驱动生命的泵,一个试图从精神层面理解那泵所输送的养分如何塑造一个人的世界。


    一个执刀,一个倾听。


    一个面对的是胸腔内跳动的心脏,一个面对的是胸腔内无法触摸的、情感与记忆汇聚的“心”。


    南辕北辙,却又异曲同工。


    他们最终,竟然都绕回了同一个原点——那颗复杂无比,却也重要无比的“心”上。


    这奇妙的巧合,或者说宿命般的指向,让温言心中充满了某种难以言喻的感动与悸动。


    她没有再追问下去。


    她只是捧着手机,慢慢地,一字一句地,敲下她的回应:


    【原来如此。】


    【很厉害。】


    【看来,我们虽然路径不同,但最终的目标,好像都和‘心’有关。】


    她按下发送。


    这一次,她没有等待回复。


    她抬起头,望着渐渐亮起灯火的城市,感觉自己的心脏,也正为了那个遥远的人,为了他那理性话语下藏着的赤子之心,而有力地、温暖地跳动着。


    物理之心与心理之心。


    他和她,正从不同的方向,朝着同一个本质,笨拙而又坚定地靠近。


    [红心][橙心][黄心][绿心][青心][蓝心][紫心][粉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2章 第三十二章:匿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