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第二十九章:跨洋时差
作品:《苜蓿绀》 首尔的秋天,天空是一种净澈而高远的蓝,银杏树叶被染成灿烂的金色,如同温言此刻铺展在眼前的全新人生画卷。
站在首尔大学充满现代感的校园里,耳边是陌生的语言,身边是步履匆匆、穿着时尚的异国面孔,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和某种清冷的香水气息。
一切都与那个种满了梧桐树、弥漫着油墨和奶茶甜香的家乡小镇截然不同。
心理学系的课程比她想象的更具挑战性。
大量的专业术语、晦涩的理论模型、需要精细操作的行为实验、还有那些需要深入共情才能理解的个案研究……这一切都与她驾轻就熟的物理世界截然不同。
物理追求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而心理学探索的,却是幽深复杂、瞬息万变的人心。
她常常在图书馆待到很晚,对着厚厚的韩语专业书籍和英文文献,眉头紧锁。有时会因为一个实验数据的异常波动而百思不得其解,有时又会因为某个理论流派之间的争论而感到困惑迷茫。
选择心理学,并非一时冲动。那是埋藏在她心底很久的、关于“理解”的渴望。理解那些无法用公式计算的微妙情绪,理解那些像余洛一样被层层包裹的沉默内心,也理解她自己那份持续了整個青春的、笨拙又执着的喜欢。
这条路并不轻松,甚至常常让她感到一种脱离舒适区的惶惑和疲惫。但每当这种时候,她就会想起那个午后,余洛在物理组办公室,用最冷静的语气告诉她“完全来得及”时的眼神。
那份基于绝对理性的笃定,成了她在陌生领域摸索前行的、无声的底气。
她租住在一间不大的公寓里,窗口正好能望见远处起伏的山峦轮廓。书桌上,摆着那个从国内带来的、装着“系统日志”的纸盒。里面的每一样东西,都成了她思乡和想念时,默默凝视的坐标。
她和余洛的联系,并没有因为相隔重洋而中断。只是模式悄然发生了变化。
不再有每日精准投递的便签,也不再有着急时桌面叩击的提示音。
跨越七千多公里和一個小时的时差,他们的通信变成了一种更加异步、更加静默,却依旧精准的——“协议更新”。
通常是邮件。
余洛的邮件总是出现在凌晨时分——他那边通常是深夜。邮件没有称呼,没有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有时是分享一篇最新发表在《自然》或《科学》子刊上的、与认知神经科学或情绪脑机制相关的论文摘要,他会用红色批注出重点,并在旁边简洁地写下“参考方法”或“印证理论”。
有时是他无意中看到的一个心理学实验的演示视频链接,附上一句:“数据处理方式值得借鉴。”
甚至有一次,他发来了一张照片。照片里是一只被固定在实验台上的小白鼠,连接着复杂的电极和传感器。照片下方只有一行冷冰冰的说明:“恐惧条件反射实验模型,杏仁核激活观测。与你上周提到的‘创伤性记忆提取’课题或有关联。”
温言看着那张照片,哭笑不得。
这大概是他能想到的、最“浪漫”的跨学科交流了。
她则会认真地阅读他发来的每一篇文献,观看每一个视频,甚至去查证他提到的实验模型。然后,在第二天,回复她的“学习笔记”——她用心理学视角对那些材料进行的解读和思考,以及这些内容如何启发了她当下的研究。
他们从不聊日常琐事,不抱怨学业压力,不诉说思念。所有的交流都围绕着学术,冷静,克制,像两个在进行远程协作的研究员。
但温言知道,不是这样的。
他会注意到她邮件里偶尔透露出的、对某个实验方向的困惑,然后在几天后,发来一篇恰好能解答那个困惑的综述文章。
他会在她期末论文截止日前夕,发来一个国内很难访问到的专业数据库的权限账号和密码,依旧没有任何说明。
他甚至在圣诞节那天,准时发来一封邮件,附件是一张极其复杂的、用数学函数生成的圣诞树图像,标题是:【算法生成的节日噪音,可忽略。】
温言看着那棵由冰冷代码构成的、却意外精致的圣诞树,抱着膝盖在电脑前笑了很久。
他笨拙地、用他唯一擅长的方式,在她看不见的地方,默默参与着她的生活,支持着她的选择。
而她,也在用同样的方式回应着他。
她会关注国内医学界的最新动态,将一些可能与他的研究方向相关的资讯整理成简洁的摘要发给他。
她会在他提到正在进行的小鼠神经切片观察实验后,发去一些关于减少实验动物应激反应的心理学建议文献。
她甚至利用心理学课程学到的知识,帮他分析了一份他收到的、关于某种新药临床试验设计的调查问卷,指出了其中几处可能引发被试者焦虑的措辞问题。
他们的邮箱往来,成了两个平行宇宙之间,一条静默的、高速的专用光纤。传输着冰冷的数据,却承载着最滚烫的默契。
偶尔,也会有超出“协议”的瞬间。
一次,温言在邮件里随口提了一句,首尔冬天教室的暖气开得太足,让人容易昏昏欲睡。
三天后,她收到了一个来自国内的包裹。里面没有信,只有一条薄薄的、灰色的羊绒围巾,质地柔软得不可思议。标签是全英文的,没有任何品牌信息。
包裹里只有一张便签,上面是熟悉的凌厉笔迹,写着一个物理公式:
【Q = c * m * ΔT】
【注释:比热容低,隔热性能佳,适用于维持颈部最适体温,避免中枢神经受外界温差过度干扰导致效率下降。】
温言抱着那条围巾,把脸埋进去,闻到了上面极淡的、清冽的、属于他的薄荷气息。眼眶微微发热。
她围上了那条围巾。
在首尔寒冷的冬天,在暖气过足的教室里,它像一道柔软而恒温的屏障,隔绝了外界的所有不适。
还有一次,是温言生日那天。
她并没有在邮件中提及。异国的生日,她原本只打算自己安静地吃一块蛋糕。
那天晚上,她收到了一封极其简短的邮件。
发件人:∞
主题:【系统提示:生日快乐】
正文:【附:生日噪音模拟程序.exe】
附件是一个很小的程序文件。
温言疑惑地点开。
黑色的命令提示符窗口弹出,绿色的代码飞快地滚动。几秒后,代码消失,屏幕中央出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由星号(*)组成的蛋糕图案。
然后,一行字缓缓打出:
【HBD, WY. (CPU占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