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茶楼小拍(三)

作品:《觉醒SSS级鉴宝神眼,宝物无所遁形

    在刘亦博对金国群的书画鉴定表示信服时,李道却微微一笑,说金国群名不副实。


    “怎么?他鉴定的结论不对。”


    刘亦博问道。


    点点头,李道极为肯定地说:“最起码不全对。”


    这幅画刚挂出来,李道的眼前就出现了红光。但这次的红光和以往却有些不同,淡了许多不说,还不是连续的一片红光。而是斑斑驳驳碎片式的红光,期间还夹杂着一小片一小片淡淡的黄光。


    “这是一张真假参半,新老混搭的画啊!”


    李道心里做出了判断。


    其实,在入场前,看宣传图册的时候,李道已经看出来,这幅画,包括还没露面的另一张,都是后修的。虽然是老修,但这幅画的艺术价值、文化研究价值、经济价值都将大打折扣。


    “你说不全对是什么意思?”


    刘亦博不明白地问道。这小子对瓷器、铜器、漆木器的鉴定还是有些功夫的。但对书画这个门类,他基本属于一窍不通。倒不是他不想学,而是徐明杰禁止他触碰这个门类。


    按徐老的话说,那就是“书画这一门不能随便上手,一旦眼神走了偏道儿,那就很可能调不回来了。到时候,就再也不能碰这个门类的物件儿了。”


    所以,刘亦博至今都没有学过书画鉴定。


    看着刘亦博一脸疑惑,李道微微一笑,说道:“南宋到现在将近八百年了,你不觉得这张画太完整了吗?”


    刘亦博脸上的疑惑更浓重了,瞪着眼睛仔细地看了两遍。回过头来,说:“是挺新的。不过,有没有可能这幅画入过清宫,被乾隆收藏过?”


    “有这个可能,但这张画不可能。乾隆爷对他收藏的书画都会盖上自己的印章。”


    “哦!那……那这画儿就有问题了。”


    这句话,刘亦博说的声音大了点儿,金国群竟然听到了。


    “嗯……”


    那一双寒光四射的眼睛立刻就盯上了刘亦博。


    “啊……年轻人!有话敞敞亮亮地大声说出来,别在底下瞎嘀咕。”


    说话的语气既傲慢,又冷寒,还能听出挑衅的意思。


    “哎!谁说这张画儿有问题。不是眼睛有毛病吧?谁呀?”


    “那边那两个毛还没长齐的青帮子。年轻气盛是好事,但年轻冒失可是要付出代价的。”


    “哎呦!这是谁呀?敢挑战‘金半张’金老爷子的权威。怕是不想在行儿里混了。”


    “就是!太不知天高地厚了。”


    ……


    眼见金国群已经盯上自己和李道了,刘亦博不禁慌了起来。画有问题,是李道说的,他可看不出来哪儿有问题。真要是被架着站出来,被逼着说出个一二三来,他非当面出丑不可。


    “李道!你……你快出声啊!那老东西正往咱们这边儿看呢。”


    “呵呵!看就看呗,我又不怕看。”


    “你……你要害死我呀。我爸要是知道刚才那句话是我说的,回去非把我开瓢儿不可。”


    “那是你的事儿,我就是跟你说说,也没让你大声宣扬出去呀!”


    “你……”


    李道无所谓的表情,把刘亦博弄得极为尴尬。


    可在这时候,李道忽然发现,两道裹挟着关切、焦虑的目光正看向这边。


    是马嘉,刘亦博父亲选定的儿媳妇。


    “哎呦!看来那女孩儿对刘亦博真有意思了。这眼神,确实动了真情了。”


    想到这里,李道腾地站了起来,朗声说道:“这幅画确实有问题。”


    “啊!”


    刘亦博被李道的突然的举动吓了一跳。


    往回走的宁国杰也愣住了。心里直打鼓,“兄弟!我说你的眼力不比金老登差,那是恭维你呢,你就没听出来嘛!我去,这下丢人丢大了。”


    而李道的突然起身应答,也让在场所有人感到意外,震惊。全都楞么楞眼地看着他。


    “呵呵……年轻人!不错!有够自信,也够狂蟒。我喜欢!”


    金国群口是心非地说了一句,然后看向那幅《六祖行山图》,说道:“年轻人!你说这幅画有问题,老朽实在看不出。不知问题在哪儿?还请当面说明,老朽受教了。”


    这话表面上说得客气,可实际却暗藏杀招。一旦李道错了,那他一定落得个年少轻狂,不知天高地厚的名声。也就没脸再在古玩行儿里行走了!


    可令金国群和在场人惊异的是,李道居然笑着不慌不忙地走到了那幅画的前面,又发动灵犀目仔细地审视了一遍。


    “金老先生!我不知道您注没注意到这一处的笔墨?”


    “啊?”


    迟疑了一下,金国群也向前靠了一步,弯腰看向李道指的地方。


    “嗯……这怎么了?行笔很流畅,是梁楷的笔法、风格。没问题啊!”


    金国群依旧没有发现问题所在。


    微微一笑,李道说:“金老先生!你有没有发现这处的纸张比周围的纸张略微的厚了那么一点点呢?”


    “啊!厚?”


    金国群赶紧从口袋里取出放大镜,再一次聚焦在李道所指的地方。观察了几分钟后,又颤抖地伸出手,用手指在上面来回抚摸了几下。


    “啊……”


    良久,金国群不由起身长叹了一声。眼睛看向李道,目光中已经不再是刚刚的傲慢,而是惊奇与难以置信。


    “小伙子!你叫什么?多大了?你是谁的学生?”


    三个问题接连问出,倒是让李道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淡然一笑,李道说:“金老先生!我就是一个古玩行儿里的新人,无名小卒。您不必太过在意我的存在。”


    说完,也不管金国群还要问什么,李道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


    “李道!你可吓死我了。怎么回事?”


    刘亦博赶紧问。


    摇摇头,李道一笑,说:“等着听金半张怎么说吧。”


    此时,站在场地中央的金国群老脸通红,他内心万般地后悔这次的北京之行。


    “金老!这幅画有什么问题?”


    这时候,作为主办方的马铁权,走过去问道。


    “唉……马先生!老朽让你失望了,这幅画是南宋的老底,清中期后全的。”


    金国群已经没有刚才的精神头儿了,好像一下子老了小十岁。


    “啊!怎么会这样呢?”


    马铁权显然对这个结论难以接受。


    金国群苦笑了一下,说道:“修复这张画儿的人是个高手,不但笔法风格有梁楷九成九的功力,就是对墨、色,甚至是纸张都做到了百分之九十九的一致度。要不是那个年轻人指出来,唯一能够看出毛病的纸张厚度,也会被我忽略掉。”


    长舒了一口气后,金国群说:“老了!我打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