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美玉带着姚宗仁的名头,大涨
作品:《觉醒SSS级鉴宝神眼,宝物无所遁形》 李道的左手在感受玉佩上传来温度的同时,眼睛却盯视着左手手腕内侧的那头血红色的“麒麟”。
其实,以李道对古玉器的研究水平来说,他完全可以不用麒麟手和灵犀目鉴定。但为了保险起见,他还是用异能检测了一遍。
在确认无误后,李道抬头看向光头男,“先生!你这块玉佩什么价儿?”
“呵呵!看来你挺识货啊!这可是清中早期官造的东西,就相当于瓷器里的官窑。刚才你不是说那件儿东西不对嘛!我这可是如假包换的‘官窑’。”
光头男来了精神,大声喧嚷着,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这块玉佩造声势。
李道侧目和李茜对视了一眼,无声又无奈地笑了笑。转过脸,对光头男说道:“先生!你这件儿东西是不错。如果你是想用这块玉佩交换龙胆金丝楠木手串的话……”
“怎么着?你找我多少钱?”
光头男信心十足地反问道。
微微一笑,李道把玉佩重新放回到桌子上,说道:“先生!我出一口价你听听,十二万。”
“什么?十二万。”
光头男显然对李道定的这个价儿很不满意。
“你有没有搞错啊?我这可是官造的,两年前我入手还十四万。怎么?过了两年,不但没涨价儿,你还给我压了两万。是不是有点儿说不过去了?”
李道微微一笑,说道:“先生!你这件儿玉佩我承认是高路分的东西,但现在的市场行情就这样。我不知道你平常来不来潘家园,谁都知道现在的古董市场在往低了走,文玩市场可正在抬头。我给你出十二万是良心价儿了。要不,你带着这件儿东西再找别人看看?”
李道说的都是事实,但有一样儿他没说,也不能说。那就是这十二万是这件玉器本身的价儿。如果要把做这件儿东西人的名头算上,那这个价儿就是个大漏儿了。
这块玉佩的两侧分别刻着“乾隆年制”“洪字七号”的款识。李道曾经学过清宫档案实录,有两件白玉斧型玉佩分别是“洪字七号”以及“荒字八号”,都是清宫内务府玉雕大师姚宗仁亲手设计制作的。
姚宗仁这个人物可相当不简单。他是清初玉雕工艺师、玉器设计师。出身于清乾隆中期玉工最为出名的苏州专诸巷玉工世家。雍正八年,姚宗仁被选入清宫造办处,从事琢制玉器的设计与创作工作。因其雕刻技艺高超,不仅主持玉器的设计和制作,还在玉器的鉴定和做旧方面都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姚宗仁曾经纠正了乾隆皇帝在鉴定上的失误,乾隆皇帝认为:“宗仁虽玉工,常以艺事咨之,辄有近理之谈。”并亲自提出要为姚宗仁立传。
这在封建王朝中是极为罕见的。也因此,姚宗仁手上出来的任何一件东西,遇到懂行的藏家、玩儿家,那都是大几十万的东西,而且千金难求。
李道也是笃定眼前这个光头他不知道这“洪字七号”就是姚宗仁,所以才把这块玉佩的价儿压到了与普通官造玉器相等的水平上。既让货主觉得手上的东西值点儿钱,可也没什么大的升值空间了。
另外,李道还把现在的古玩和文玩的行情简单对比地说了一句,那就是告诉光头男,你的东西不抢手,我的东西可是撒手没的俏货。
听了李道的话,光头男也不禁陷入了思索。
看见他举棋不定的样子,李道冲梁晋山暗中递了个眼色。
梁晋山立马心领神会,说道:“呵呵……先生!以现在的市场行情,我们最多也就出到十二万了。要不你再想想,或者是去找别人看看,这后面的人都等着呢!”
“是啊!赵闻!你要是舍不得,就留着,该我了。”
“老赵!快点儿,别让这么多人等着。这大太阳地的。”
……
在一阵催促和叫嚷声过后,叫赵闻的光头男一咬牙,一跺脚,说道:“行!十二万就十二万,压在手里也不是钱。”
“那好!你就去那边选手串吧。多退少补。”
李道笑呵呵地说道。但他心里清楚,自己和老肖已经把手串的价格定死了,最低的一条也要十五万。这个赵闻至少还得掏三万现金,才能入手一条。
没过一分钟,就听梁晋山说:“这条手串十六万。先生!你还得再补四万的现金。”
看赵闻脸上的表情,很是不甘,但手上的动作已经让李道获悉,这四万块钱他掏定了。果然,他从背包里掏出四叠红彤彤的“毛爷爷”放在了桌上。
旗开得胜。这个开局让李道信心倍增,更确定自己的计划肯定能够达到预期目的。
可没成想,接下来连着八件东西都没能入李道的法眼,接连被婉拒。其间,也有人提出了异议,但李道和梁晋山就是一句“我们不收”,就把那些人挡了回去。
正在李道感觉信心受到打击的时候,一个老人手里捧着一个装鞋的纸盒子走了过来。后面,还有人叫喊着,“该我了,这老头没号儿,他插队。”
的确,老人有六十多岁,走路多少有点儿费劲,看上去像是脑梗后遗症。
“大爷!您是不是没有领号牌啊?没有号牌不能看东西。”
梁晋山怕老头耳背,声音特意放大了问他。
“我没有号牌,可我有件东西,希望你们能帮我看看。要是还值几个钱儿,就给我两个,家里急用钱。”
看着老人病歪歪的样子,李道真是有点儿不忍心拒绝他。可老头身后的那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看样子不太好说话儿,一个劲儿地往前挤,险些把老头撞到了。
“诶!你慢点儿,别把老头撞倒摔着。”
梁晋山高声提醒着那个人,伸手还把老头扶住了。
“哎呦!看什么看呀!”
年轻男人边挤边说:“上午他就来了,手里拿了一块砖砚到处找人看。最后,‘文宝堂’的林老板出了五百块。可这老头嫌少,没卖。这不,又上这儿来凑热闹、搅局来了。”
一听说盒子里装的是块砖砚,李道的兴趣也减了不少。砖砚是古代人用更古代人烧出来的砖,做的砚。虽然也可以划归到古砚的范畴内,但毕竟那只是一块砖而已。
李道没说话,身后的李茜起身扶住了老头,细声问了一句,“老爷子!您要是不着急,就到后边坐一会儿,等我们不忙了,再给您看,行吗?”
“我着急啊!我家住西三旗呢,待会儿地铁人多,我上不去车。”
老头满脸期待地看着李茜,“求求你们了,帮我看看吧。这块砚台在我们家已经传了不知道多少代了。”
看着老头哀切的眼神,李茜实在是不好拒绝,对李道说:“你就帮老爷子看看吧!”
“那不行!我都排了这么长时间了,干嘛无缘无故插我的队。排我后边,我二话没有。”
年轻男人果然不好说话。
可没想到的是,他不好说话,他身后的那位说话更难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