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乌龙岭殇暗施援
作品:《在水浒攻略龙傲天》 乌龙岭一战,梁山九位头领阵亡的消息,如同最凛冽的寒风,瞬间冻结了西山岛茶庄内所有的希望与暖意。尤其是徐宁的死讯,像一根冰冷的针,狠狠扎在我心上。我们明明已经留下了后路,那枚玉佩,那句承诺……难道终究是徒劳吗?
陆仁嘉颓然坐在椅上,喃喃道:“九位……一下子折了九位兄弟……这仗,到底要死多少人才能结束……”
一清沉默地站在窗边,背影挺拔却透着一股深沉的寂寥。他没有说话,只是望着窗外被阴云笼罩的湖面,仿佛在透过这江南的烟雨,遥望着那片刚刚吞噬了无数性命的山岭。
“徐宁将军……他……”我声音干涩,几乎无法成言,“他有没有……”
我想问,他有没有尝试联系过我们?有没有哪怕一丝迹象表明,他曾想过动用那条我们留下的生路?
陆仁嘉明白我的意思,摇了摇头,神色复杂:“据我们在军中的眼线回报,徐宁将军是在突围时,为掩护同伴,被数支毒箭射中,当场……并未提及任何异常,也未曾见他与陌生人来往。”
是了。他终究是那个忠义为先的“金枪手”,即便伤病缠身,即便前路黯淡,在战场上,他选择的依然是掩护同伴,战至最后一刻。我们留下的那条生路,或许在他心中,始终抵不过那份军人的职责与兄弟的情义。
一种混合着敬佩、悲伤与无力的情绪在我胸中翻涌。我们试图逆天改命,却低估了这些好汉们心中的“义”字,有多么沉重。
“其他人呢?阮小二、孟康他们……”我强迫自己转移注意力,声音依旧带着颤抖。
陆仁嘉深吸一口气,努力平复情绪,开始详细叙述乌龙岭之战的惨烈经过。方腊军在乌龙岭凭借地利,设下重重埋伏,梁山军虽勇猛攻坚,却损失惨重。阮小二水战失利,自刎而亡;孟康被火炮击中,尸骨无存;侯健等人亦是在混战中力战而竭……
每听一个名字,都像是在心口划上一刀。这些都是活生生的人,曾与我同在一座山寨,听过我的琴音,如今却已化为冰冷的数字和模糊的传说。
“不过……”陆仁嘉话锋忽然一转,眼中闪过一丝异样,“有一事,颇为蹊跷。”
“何事?”一清转过身,目光锐利地看向他。
“据眼线说,‘赤发鬼’刘唐兄弟,在此战中本也陷入重围,身负数创,眼看就要步几位兄弟后尘……却不知何故,在最后关头,他所在的那片区域,突然升起一阵怪异的浓雾,持续时间不长,但等雾气散去,刘唐竟奇迹般地摆脱了追兵,虽然伤重,却被后续赶到的同伴救了回来,侥幸捡回一条性命。”
浓雾?我和一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惊疑。江南多雾,但两军交战,煞气冲天,寻常雾气很难形成,更别提如此巧合地出现在刘唐遇险之时。
“可曾探查过那雾气的来源?”一清沉声问道。
陆仁嘉摇头:“战场混乱,生死一线,谁顾得上探究雾气来源?只当是老天爷开眼,或者是刘唐兄弟命不该绝。”
命不该绝?我心中一动,看向一清。难道……
一清眉头微蹙,指尖无意识地在桌上敲击着,似乎在推算着什么。片刻后,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随即又化为更深的凝重。
“看来……除了我们,这江南之地,还隐藏着其他‘有心人’。”他缓缓说道。
其他有心人?是谁?是敌是友?为何要救刘唐?
一连串的疑问浮上心头。但无论如何,刘唐的幸存,总算是在这片血腥的阴霾中,透出了一丝微弱的亮光。至少,我们试图挽救的生命名单上,并非全军覆没。
“密切关注刘唐的伤势和后续情况。”一清对陆仁嘉吩咐道,“另外,加派人手,暗中查访,看看江南地界,是否还有其他我们未知的势力在活动,尤其是……与道门或异术相关者。”
“是,师兄!”陆仁嘉领命,立刻下去安排。
密室内再次只剩下我和一清。
“一清,你觉得……救刘唐的会是谁?”我忍不住问道。
“难说。”一清摇了摇头,“可能是与梁山有旧的隐士,也可能是对方腊不满的本地豪强,甚至……可能是朝廷中某些不愿见梁山损耗过巨的势力,暗中出手。江南水浑,什么可能都有。”
他走到舆图前,目光落在乌龙岭的位置,语气沉重:“经此一役,梁山元气大伤,士气必然受挫。但方腊主力未损,更残酷的战斗,还在后面。睦州、歙州,尤其是帮源洞……那才是真正的鬼门关。”
帮源洞,方腊的老巢,也是梁山好汉陨落最多的地方。我知道,林冲、鲁智深、武松……那些我最不希望看到结局的名字,都将在那里迎来最终的考验。
“我们……不能再这样被动等待了。”我握紧了拳头,指甲深深陷入掌心,“徐宁的教训还不够吗?我们必须更主动一些!至少……要让某些人知道,有一条生路存在!”
一清转过身,深深地看着我:“你想怎么做?”
“林冲!”我毫不犹豫地说出这个名字,“他的身体状况一直不好,旧疾缠身,又心结难解。帮源洞之战,他……他很可能油尽灯枯!我们必须想办法,让他知道,有一条路可以走!哪怕他不走,至少……给他一个选择的机会!”
我不能眼睁睁看着林冲就这样走向既定的悲剧。徐宁的遗憾,绝不能再发生在林冲身上!
一清沉默着,没有立刻回答。我知道他在权衡利弊。直接接触林冲,风险远比接触徐宁要大得多。林冲是梁山核心将领,目标更大,关注更多,而且他心思缜密,绝非易与之辈。
良久,就在我以为他要拒绝时,他却缓缓开口:“或许……有一个办法。”
“什么办法?”我急切地问。
“我们不直接接触林冲。”一清的目光变得深邃,“我们可以接触……‘花和尚’鲁智深。”
鲁智深?我愣了一下。
“鲁智深与林冲交情莫逆,情同手足。而且鲁智深看似粗豪,实则心思通透,重情重义。若他知晓有一条可能救林冲性命的退路,必定会竭尽全力。”一清分析道,“由他去劝说林冲,远比我们出面,要稳妥得多。”
对啊!我怎么没想到鲁智深!他是最合适的人选!
“可是,我们如何接触鲁智深?又如何取信于他?”这同样是难题。
一清沉吟片刻,道:“鲁智深性喜饮酒,豪放不羁。梁山大军如今驻扎在睦州城外休整,他可不会老老实实待在军营。我们可以让陆师弟设法,在睦州城内他可能出现的酒馆,安排一次‘偶遇’。”
“然后呢?”
“然后……”一清眼中闪过一丝决断,“由我亲自出面。”
“你?!”我吃了一惊,“这太危险了!”
“无妨。”一清语气平静,“我自有分寸。鲁智深认得我,知道我的身份。由我亲口告诉他,关于林冲伤势的严重性,以及江南并非久留之地,并留下江南的联络方式,他信服的可能性更大。至于理由……便说是念在昔日梁山情分,不忍见故人埋骨他乡。”
这个理由,倒也说得过去。以公孙胜在梁山的超然地位和神秘形象,由他出面点醒鲁智深,确实比任何匿名信件或旁敲侧击都更有分量。
“我同你一起去!”我不放心让他独自冒险。
“不可。”一清断然拒绝,“你留在茶庄。若事有不谐,你与陆师弟需立刻切断与睦州据点的一切联系,确保江南网络核心的安全。”
他的安排冷静而周密,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我知道这是最理智的选择,但心中的担忧却丝毫未减。
“放心,”他看出我的不安,伸手轻轻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缓和了些,“鲁智深是明事理的人,即便不信,也不会轻易对我不利。况且,我自有脱身之法。”
计划就此定下。陆仁嘉立刻动身,前往睦州城安排。而一清,则开始准备与鲁智深“偶遇”所需的一切。
几天后,消息传来,鲁智深果然时常在睦州城一家名为“望江楼”的酒馆买醉。陆仁嘉已在那里安排好了位置和接应人手。
一清换了一身普通的文士长衫,遮掩了大部分出尘之气,只带着那枚作为信物的八卦玉佩,在一个华灯初上的傍晚,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睦州城的路。
我站在茶庄的阁楼上,望着他身影消失在水道尽头,心中充满了忐忑与期盼。
这一次,我们不再只是被动地埋下种子。我们要主动出击,在那血色命运降临之前,掷出一枚可能改变结局的棋子。
成败,在此一举。
(第四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