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暗流与明牌
作品:《污蔑我?我成娱乐圈顶流了,你哭什么》 苏念带来的消息像一根刺,扎在了江南看似顺利的征途上。买通评委?这在各类比赛中并不算新鲜手段,尤其是在资本深度介入的娱乐圈。关键在于,是谁?以及,对方会做到哪一步?
“能查到具体是哪个评委吗?”江南问电话那头的苏念。
“还在核实。对方做得很隐蔽,放风出来的人也只听到零星几句。”苏念语速很快,“几个评委里,周坤和天凰有过长期合作,嫌疑最大。丁薇一向以犀利敢言著称,但也不排除被交易的可能。另外两个,一个是学院派的李教授,一个是摇滚老炮郑爷,背景相对简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操作空间。”
“知道了。继续查,有消息立刻告诉我。”江南挂了电话,脸上看不出什么表情。这种事,愤怒和焦虑都解决不了问题,唯有做好准备。
他打开电脑,调出了下一轮比赛可能用到的几首备选歌曲小样。分区赛第三轮,也是最后一轮,主题是“抉择”。这个主题可塑性极强,可以是对爱情的抉择,对人生的抉择,也可以是对信念、对道路的抉择。
原本他心中已有倾向,但现在,他需要重新评估。如果评委席上真的有人被收买,那么歌曲的类型、风格,甚至表达的内核,都可能成为对方打压的借口。一首过于尖锐、或者不符合某些人审美安全的歌,很可能被恶意低分。
是选择一首更稳妥、更容易获得广泛认同的“安全牌”,还是坚持自己想要的表达,哪怕可能撞上黑幕?
这本身,就是一种“抉择”。
几天后,分区赛第三轮录制前夕,苏念那边终于有了更确切的消息。
“基本可以确定是周坤。”苏念的声音透过电话传来,带着一丝冷意,“天凰那边通过一个第三方文化公司,给周坤正在筹备的一个音乐项目投了一笔不小的资金,条件就是在接下来的比赛中,尽可能压低你的分数,尤其是在评委点评环节,要找到‘专业’的理由来削弱你的作品影响力。”
“只是压低分数?不是直接淘汰?”江南有些意外,这比他预想的要温和。
“大赛的关注度太高,直接打低分淘汰你风险太大,容易引发舆论反弹。他们的目的更像是温水煮青蛙,一点点消磨你的优势,最终让龙魂和黎燕姿以‘更稳定’、‘更专业’的形象晋级,甚至在总决赛压过你。这是更隐蔽也更恶心的做法。”苏念分析道。
江南明白了。这不是一场突然的狙击,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消耗战。用“专业”的借口,一点点蚕食他的公信力。
“而且,我怀疑这不只是天凰的意思,星煌的王栋可能也默许,甚至暗中推动了这件事。”苏念补充道,“打压你,符合他们共同的利益。”
“知道了。”江南心中有了决断。对方出了暗招,他不能也跟着陷入暗处的缠斗。他要把这场较量,拉回到明处。
“我们的策略需要调整一下。”江南对苏念说,“接下来,你帮我做两件事。”
“你说。”
“第一,在不暴露消息来源的前提下,想办法让大赛组委会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总导演,‘无意中’了解到周坤与天凰存在这种非正常的资金往来。不需要确凿证据,只要引起他们的警惕和内部调查就行。”
“第二,帮我联系几家有影响力的、以深度调查和公正著称的媒体评论人,不是娱乐八卦号。把之前《阿刁》、《城市边缘》引发的社会讨论和专业乐评整理出来,重点突出作品的创新性和文化价值。同时,也可以‘不经意’地透露一下,近期娱乐圈资本对独立音乐人的一些‘特别关照’。”
苏念立刻领会了江南的意图:“你是想……提前铺垫舆论,把水搅浑,让周坤和天凰在出手时有所顾忌?甚至借力打力,把这次打压变成对你‘被资本排挤的天才’形象的又一次强化?”
“没错。”江南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他们想玩阴的,我就把桌子掀了,让大家看看桌底下的龌龊。就算不能立刻把周坤拉下马,也要让他接下来的点评缚手缚脚。评委不止他一个,只要我们的作品足够硬,现场观众和另外几位评委的眼睛是雪亮的。”
“高明!”苏念忍不住赞了一句,“我马上去办。”
挂断电话,江南重新将目光投向电脑屏幕上的备选歌单。原本有些犹豫的抉择,此刻变得清晰起来。
他选择了一首在原世界堪称经典,在这个世界却绝对称得上大胆,甚至有些冒险的歌曲。这首歌关于“抉择”,但探讨的深度和表达的锐度,远超普通的情爱范畴。他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要么惊艳四座,要么争议巨大。在可能存在的黑幕下,平庸才是最致命的。
他要逼着周坤,在众目睽睽之下,对一个无论从技术、创意还是思想性都几乎无可指摘的作品,说出那些预先准备好的、“专业”的贬低之词。他要看看,周坤有没有这个“魄力”,以及,现场的其他人会不会买账。
比赛录制当天,后台的气氛明显比前两轮更加凝重。龙魂依旧沉默,但黎燕姿看向江南这边的眼神,多了几分掩饰不住的得意和挑衅,显然她可能也知晓了一些内情。张冰怡则显得有些紧张,不断做着深呼吸。
“放轻松。”江南对她说道,“记住我们排练时的感觉就好。今天这首歌,不需要太多技巧,需要的是理解和共情。”
张冰怡看着江南平静的眼神,心中的不安渐渐平息,点了点头:“我明白。”
抽签结果,江南和张冰怡排在龙魂、黎燕姿之后出场。
龙魂和黎燕姿这次带来了一首《十字路口》,标准的流行情歌套路,讲述一对恋人在人生十字路口面临分离的痛苦与抉择。旋律优美流畅,黎燕姿的演唱情感充沛,泪光点点,很容易引起观众共鸣。
表演结束,掌声热烈。轮到评委点评。
周坤果然第一个拿起话筒,笑容满面:“非常好!燕姿的演唱愈发纯熟了,将那种不舍与纠结表达得淋漓尽致。龙魂的作曲也非常贴合主题,旋律抓耳,传唱度一定会很高。这是一首成熟、动人,市场前景非常看好的作品!”
他的点评几乎全是褒奖,将其定义为商业成功的典范。
丁薇则照例泼了点冷水:“技术完成度没问题,情感表达也到位。但……总觉得少了点新意,‘十字路口’这个意象被用过太多次了,歌词也没有跳出固有的范式。算是合格线以上的商业作品吧。”
另外两位评委的点评也偏向正面。
最终,他们拿到了一个相当高的分数,给后面出场的江南和张冰怡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舞台灯光再次暗下。江南依旧坐在他的合成器后,而张冰怡则换上了一身素净的白裙,静静地站在舞台中央。
前奏响起,是一段空灵、略带迷幻的电子音效,仿佛迷雾笼罩的未知前路。
张冰怡开口,声音空灵而带着一丝决绝的意味:
“当群星不再指引方向,当罗盘失去了磁场当所有声音都在叫嚷,告诉我哪里是天堂我是该跟随人潮涌动,淹没在安全的海洋还是点燃最后的火种,照亮属于自己的荒凉……”
歌词充满了隐喻和哲学的思辨,描述的“抉择”不再是简单的情感或事业选择,而是关乎个体存在、灵魂归宿的终极命题。音乐氛围营造得极其出色,江南的电子编曲层层堆叠,营造出一种既宏大又孤独的宿命感。
副歌部分,张冰怡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义无反顾的穿透力:
“我选择踏入那片无人之境,哪怕荆棘遍布前程我选择倾听心底的回音,哪怕与世界为敌的孤勇我不要被定义的人生,不要被安排的宿命就算最终粉身碎骨,也好过麻木地活着——”
没有炫技的高音,但那种从灵魂深处迸发出来的力量,那种对自由意志的坚决捍卫,让整个演播厅鸦雀无声。这首歌不像《阿刁》那样充满故事性,也不像《城市边缘》那样充满批判性,它更像是一篇宣言,一首战歌,直击每个人内心深处关于“我是谁”、“我要去哪里”的终极困惑。
表演结束,现场陷入了比《阿刁》那次更长的寂静,随后,爆发的掌声如同海啸,许多年轻观众甚至激动地站了起来。
评委席上,李教授和郑爷都忍不住轻轻鼓掌,眼中满是赞赏。丁薇更是激动得脸色泛红。
轮到周坤点评时,他的笑容明显有些僵硬。他拿起话筒,停顿了好几秒,似乎在组织语言。
“这个……江南的创作,再次展现了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编曲很有特点,氛围营造得很成功。张冰怡的演唱也很有力量。”他先是说了几句不痛不痒的褒奖,然后话锋一转,“但是……我觉得这首歌,可能在主题的表达上,过于……抽象和个人化了。‘抉择’这个主题,或许可以更接地气一些,更贴近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和情感。这样的作品,艺术性很强,但传播度和共鸣感上,可能会打一些折扣。”
这番话,听起来似乎有点道理,但在刚刚经历了那样一场直击灵魂的表演后,显得如此苍白无力,甚至有些鸡蛋里挑骨头的牵强。
现场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嘘声。
丁薇立刻毫不客气地反驳:“周老师,我不认同你的观点!音乐的价值难道仅仅在于传播度和所谓的‘接地气’吗?这首歌所探讨的‘抉择’,是关于个体生命价值和自由意志的终极命题,它可能不‘接地气’,但它‘接灵魂’!这种具有哲学思辨和艺术前瞻性的作品,正是我们华语乐坛所稀缺的!我认为,这才是真正高级的‘抉择’!”
李教授也缓缓开口:“从音乐技术和艺术表达上看,这首歌几乎无可挑剔。江南对电子音乐的驾驭,张冰怡对歌曲精神内核的把握,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准。我个人非常欣赏。”
郑爷言简意赅:“牛逼!听得老子起鸡皮疙瘩!”
周坤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在另外三位评委几乎一边倒的盛赞下,他那些预先准备好的“专业批评”显得如此不合时宜和无力。
最终打分,江南和张冰怡的组合,在周坤给出一个明显偏低分数的情况下,依然凭借另外三位评委的超高分和极高的现场观众投票率,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分区赛第三轮的第一名,并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强势晋级全国总决赛!
后台,黎燕姿看着大屏幕上最终的成绩排名,脸色铁青,死死攥紧了拳头。而龙魂藏在面具下的脸,看不出表情,只是周身的气压低得吓人。
江南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晋级卡,表情平静。这一局,他赢了。不仅赢了比赛,更赢了人心,也让那道隐藏在暗处的黑幕,在聚光灯下显露出了尴尬而狼狈的一角。
他知道,这远远不是结束。全国总决赛的舞台更大,水更深,王栋和天凰的手段也绝不会仅限于此。
但至少,他成功地接住了对方打出的第一张暗牌,并将它变成了一张属于自己的明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