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路途尚远

作品:《甘涩

    暑假的余温尚未散尽,九月的开学季便带着崭新的课和积攒了一个夏天的能量,席卷了整个校园。


    致远中学的高二年级迎来了新的学期,也迎来了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节点——学校决定在高二年级试点开设“跨学科项目式学习”课程,旨在打破学科壁垒,培养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顾庭之和杨妩,分别作为物理和数学学科的骨干教师,很自然地被委以重任,共同负责其中一个重点项目的设计与指导。


    项目主题定为“校园微环境优化方案研究”,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数学建模、物理测量、数据分析甚至人文社科的知识,对校园内如教室光照、噪音、温度湿度等微环境进行监测、分析,并提出可行的优化建议。


    任命下来那天,教务主任特意把他们叫到办公室,笑着说:“小顾,小杨,你们俩一个逻辑严谨,一个思维缜密,这个项目由你们搭档,我们再放心不过了。希望你们能通力合作,给我们高二年级开个好头!”


    从办公室出来,两人并肩走在回教学楼的林荫道上。


    九月的阳光透过开始泛黄的树叶,洒下斑驳的光影。


    短暂的沉默后,顾庭之率先开口,语气是纯粹的工作探讨:“这个项目,数学建模和数据分析是核心,物理测量提供基础数据支撑。杨老师,你对前期切入的角度有什么初步想法吗?”


    他的态度自然、专业,直接将私人情绪撇到了一边,完全进入了合作者的角色。


    这让杨妩原本因暑假那次南州之行而存有的些许微妙心绪,也很快沉淀下来。


    她略一思索,回应道:“我觉得可以从最简单的线性回归模型开始,引导学生建立环境因素与主观舒适度之间的初步关系。数据采集的规范性和准确性是关键,这部分需要顾老师你们物理组多把关。”


    “没问题。”顾庭之点头,“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校准,我会带着学生先做好培训。我们可以先共同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手册和时间节点。”


    开学初的忙碌冲淡了一切私人的暇想。他们迅速投入了工作,连续几天利用课余时间开会讨论,确定了项目的总体框架、实施步骤、评价标准。


    他们之间的交流高效而顺畅,往往顾庭之提出一个测量方面的难点,杨妩就能从数学角度提出简化的建模思路。


    而杨妩对数据可靠性的担忧,也能立刻得到顾庭之关于误差控制和仪器精度的专业解答。


    这是一种智力上的高度契合与相互激发,让他们都隐隐感到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意。


    然而,在这种纯粹的专业合作之外,一些细微的变化仍在悄然发生。


    顾庭之发现,自己越来越习惯于在思考项目问题时,下意识地想去听取杨妩的意见。


    她的思路清晰、视角独特,常常能给他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他会默默欣赏她在讨论时,为了解释一个复杂概念,随手在草稿纸上画下的简洁而优美的图示,也会注意到,当她沉浸于思考时,指尖会无意识地在桌面上轻轻叩击,那节奏仿佛敲在他的心弦上。


    而杨妩也察觉到,顾庭之在工作中的投入和负责远超寻常。


    他不仅对自己负责的物理测量部分要求极致严谨,对她提出的数学模型部分,也会私下花费大量时间研究,确保自己能完全理解并给予有效支持。


    他不再是那个只保持礼貌距离的同事,而是一个真正值得信赖和依靠的伙伴。


    她开始习惯在遇到难题时,很自然地想到:“这个问题,可以问问顾老师的看法。”


    项目启动一周后,他们需要带领学生小组进行第一次校园实地测量。


    那天下午,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顾庭之正指导学生调试光照度计,抬头间,看见杨妩蹲在不远处的草坪边,耐心地给几个学生讲解如何设置测量点位才能保证样本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秋日的阳光给她周身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她微微仰头听着学生提问时,脖颈的线条优美而专注,几缕碎发被微风拂过脸颊,她随手轻轻拢到耳后。


    那个瞬间,顾庭之的心脏像是被什么东西轻轻撞了一下,一种混合着欣赏、愉悦乃至一丝难以言喻的骄傲感充盈着他的胸腔。


    他迅速收敛心神,继续手中的工作,但嘴角却不自觉地扬起一个微小的弧度。


    这种在不经意间被吸引、因对方的存在而感到安心的感觉,如此自然,又如此强烈。


    测量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意外。


    一个男生在攀爬梯子测量高处光照时,不小心碰掉了挂在树上的一个老旧广播喇叭,喇叭直直地朝着下方正在记录数据的杨妩坠去。


    顾庭之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一个箭步冲上前,伸手猛地将杨妩往自己身边一拉。


    “小心!”


    杨妩被这突如其来的力道带得一个趔趄,几乎是跌进了顾庭之的怀里。


    老旧喇叭“哐当”一声砸在她刚才站立的位置,碎成了几片。


    时间仿佛有片刻的停滞。


    顾庭之的手臂还环在杨妩的肩头,隔着薄薄的秋季外套,能清晰地感受到她身体的温度和瞬间的僵硬。


    他的鼻尖萦绕着她发间淡淡的、类似草木清新的香气,和自己骤然失控的心跳声混杂在一起。


    “对、对不起!顾老师,杨老师!我不是故意的!”闯祸的男生吓得脸都白了,连声道歉。


    周围的學生也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幕惊住了,现场一片寂静。


    杨妩首先回过神来,立刻从顾庭之的怀抱中稍稍退开一步,脸颊染上一抹不易察觉的红晕,但声音还算镇定:“我没事。下次一定要注意安全,尤其是在高处作业时。”


    顾庭之也迅速松开了手,强压下胸腔里那颗狂跳不止的心,转向那名男生,语气严肃却并不严厉:“器材损坏是小事,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以后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来,明白吗?”


    “明白了,顾老师!”男生惊魂未定地点头。


    这个小插曲很快过去,测量工作继续。


    但之后的时间里,顾庭之和杨妩之间的气氛,却明显多了几分不易察觉的微妙。


    他们会下意识地避免直接的视线接触,交流时语气也更加公事公办,仿佛要通过这种刻意的疏离来化解刚才那片刻亲密接触带来的尴尬与悸动。


    下班后,顾庭之在办公室磨蹭了一会儿,等到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才给杨妩发了条微信:“今天下午,没事吧?”


    他指的是那个意外。


    过了一会儿,杨妩回复了:“没事,谢谢。”


    很简短的三个字,听不出什么情绪。顾庭之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打了几行字,又删掉。


    他想问“是不是吓到你了”,又想解释“我当时没想太多”,但最终,只回了一句:“那就好。项目数据我今晚初步整理一下,明天我们再对。”


    “好。”


    对话就此终止。


    顾庭之靠在椅背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清楚地知道,有些东西已经不一样了。


    那种想要靠近、想要保护她的心情,在今天的意外之后,变得愈发清晰和强烈。


    但他也明白,无论是出于对过往的谨慎,还是对当前合作关系的重视,杨妩都需要时间和空间。他不能急,也不能逼。


    而另一边,杨妩回到教师公寓,心绪也久久难以平静。


    被顾庭之拉入怀中的那个瞬间,他手臂的力量,他胸膛的温度,以及那扑面而来的、带着阳光和淡淡洗衣液味道的男性气息,都让她心跳失序。


    那种久违的、被保护的感觉,让她在慌乱之余,竟生出一丝贪恋。


    但随之而来的,是更深的不知所措。


    她不是不懂顾庭之眼神里日渐清晰的情意,也不是对他毫无感觉。


    只是,重新开始,需要太大的勇气。


    她害怕重蹈覆辙,害怕激情褪去后现实的琐碎与压力,更害怕一旦关系变化,会影响到目前这份让她倍感珍惜的专业合作与同事关系。


    她走到窗边,望着窗外沉沉的夜色,心中一片纷乱。


    理智告诉她应该保持现状,但心底某个角落,却又有一个微弱的声音在蠢蠢欲动。


    新学期伊始,工作和挑战接踵而至。


    跨学科项目才刚刚起步,后面还有大量的指导、协调、总结工作。他和她,注定要有很长一段时间的密切交集。


    这层未曾捅破的窗户纸,如同秋日清晨的薄雾,笼罩在两人之间,既带来一丝朦胧的美感,也平添了几分前行路上的不确定。


    他们默契地维持着表面上的专业与平静,将所有的波澜都小心翼翼地收敛在心底,继续扮演着默契搭档的角色,带领着学生们,一步步探索着知识的边界。


    而感情,则在每一次默契的眼神交汇、每一次高效的思维碰撞、每一次看似不经意的关心与维护中,如同悄然渗透的泉水,无声地滋养着,静待着破土而出的那一天。


    路途尚远,一切都才刚刚开始。


    我回来了[撒花][撒花]


    但是快要更不完了[捂脸笑哭][捂脸笑哭]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路途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