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工级考核,易中海的算盘
作品:《四合院:毕业进一机部,众禽羡慕哭了》 “确实如此!若论这院子里,不,整个轧钢厂,谁的手艺能与一大爷您相媲美?”
三大爷阎埠贵扶了扶眼镜,手中算盘拨得噼啪作响,嘴上的奉承之词毫不含糊:
“您此次若能评上八级工,每月工资怕是能达上百块了吧?咱们这院子也能跟着您沾光了!”
“正是正是!一大爷是咱们院子的顶梁柱!”贾张氏立刻换了一副谄媚的笑容。
易中海享受着众人的吹捧,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
他微微点头,正欲再谦虚几句,眼角的余光却瞥见,刚走进院子、正打算往后院去的刘宇。
他的眼神瞬间改变。
眼前不再是那个只知埋头读书的青年,而是一位部里的九级工程师,一个能左右工厂项目走向的重要人物。
易中海脸上的笑容变得热切而真诚,他快步走上前,主动拦住了刘宇的去路。
他的声音比之前温和了许多,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试探:“小宇,下班了?”
“听闻……部里对我们轧钢厂,此次的工人考核极为重视?”
这话一出,中院里所有人都竖起了耳朵,一道道目光齐刷刷地聚焦在刘宇身上。
刘宇停下脚步,扶着自行车,脸上挂着温和的微笑,仿佛没看到易中海眼底的算计。
他没有直接回应,而是话锋一转,声音不大不小,足以让整个院子的人都听得清楚。
“一大爷,您是咱们厂技术工人的楷模,八级钳工之位近在咫尺,这考核对您而言,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部里重视的,定然是像您这样的顶尖人才,旨在树立典型!”
这一记有力的“捧杀”,让易中海陷入了尴尬境地。
他原本想打听消息,顺便在众人面前炫耀自己与部里领导的“关系”,却被刘宇这么一抬,后续的话难以出口。
若他再追问细节,岂不显得他这个“顶尖人才”心中没底?
易中海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干咳两声:“话虽如此,但组织上的事情,还是要严肃对待。”
他仍不死心,凑近一步,压低声音,以一种“咱们是自己人”的口吻继续说道:“小宇,你在部里,消息灵通。”
“这次负责考核的领导,你可认识?若能提前打个招呼,也是为了咱们院子里的人着想,大家都能跟着受益,不是吗?”
他这是想将整个院子的人都拉到他的阵营,用“街坊情分”来胁迫刘宇。
刘宇心中冷笑,这老狐狸,算盘打得倒是精明。
他脸上却露出为难且认真的神情,叹了口气:“一大爷,您这可让我为难了,部里有规定,我只是个搞技术的,人事方面的事情怎敢随意打听。”
“不过您放心,作为轧钢厂子弟,我自然希望咱们厂好,也希望咱们院子里的人好,我会尽我所能,为厂里举荐真正有能力的人才。”
这番话无懈可击,既表明了立场,又未给出任何实际承诺。
说完,刘宇不再给他深入交谈的机会,向众人点点头,推着自行车径直往后院走去。
“爸,我回来了。”
易中海独自站在原地,脸上的表情变幻不定,思索着刘宇那句“举荐真正有能力的人才”究竟何意。
后院里,昏黄的灯泡下,刘海中正戴着老花镜,趴在小桌前,面前摊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嘴里念念有词。
他神情专注,连刘宇进门都未察觉。
刘宇凑过去一看,笔记本上画着各种锻件的草图,旁边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加热温度、锻压次数和冷却要求。
“爸,您这是在为七级锻工考核做准备?”
“啊?回来了!”
刘海中这才抬起头,摘下眼镜揉了揉眼睛,脸上带着几分兴奋:“正是!厂里都传开了,这次考核动真格的,我想着,怎么也得拼一把!”
刘宇拿起笔记本翻看,眉头微微皱起:“爸,您笔记上写的,还是老设备的锻造规程。”
“如今厂里新进的几台空气锤,功率和行程都有变化,按照老规程操作,锻造异形件时,应力分布会出现问题,容易产生内部裂纹。”
他抽出一张纸,拿起铅笔,迅速画出一个三维的锻件模型,并在关键部位标注了几个力学参数。
“您看,新设备的冲击力更大,回火的节点要提前,尤其是在这种变径结构上,要用小锤快击的方式来释放应力,而非像老规矩那样一锤定型……”
刘海中起初还想凭借老经验反驳几句,可听着刘宇口中说出的“应力分布”“金相结构”“疲劳极限”等新名词。
再看着图纸上清晰的力学分析,他彻底愣住了。
这些问题,正是他平时锻造高精度零件时,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
“原来如此……原来如此!”刘海中一拍大腿,恍然大悟,看向刘宇的眼神,仿佛看到了稀世珍宝。
兴奋过后,他又想起什么,压低声音说:“对了,刚才易中海那老家伙,是不是又找你了?”
“他如今可神气了,到处宣扬他那个八级工基本稳了,还跑来我这儿炫耀,问我你是否认识部里管考核的领导。”
刘海中往地上啐了一口,满脸不屑:“就他那点手艺,糊弄外行还行,真遇到难题,他也得抓瞎!”
“儿子,你可别被他那套街坊邻居的虚情假意给骗了,这老家伙坏得很!”
刘宇笑了笑,将画好的图纸推到父亲面前:“爸,您安心准备您的考核,把这些新内容吃透,别说七级工,八级锻工也并非没有可能,至于一大爷嘛……”
他的目光投向中院的方向,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他不是喜欢讲道德、喜欢用大义压人吗?”
“这次,我就让他好好体会一下,什么叫来自组织的‘道德绑架’。”
夜色渐深,院子里的议论声仍未停歇。
贾张氏正幻想着儿子贾东旭评上三级钳工后,家里每月能多几张肉票。
而更多的人,则在盘算着自己此次能否晋升。
没人知晓,这场牵动全厂人心的工级大考核,真正的“主考官”,此刻正坐在后院的灯下,悠然地品着一杯热茶,静静等待着好戏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