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考核,第三轧钢厂!

作品:《四合院:毕业进一机部,众禽羡慕哭了

    第三轧钢厂!


    此名一出,刘宇仿若已然能瞧见易中海那张惊愕失色的面庞。


    林司长轻轻颔首,对这一选择未作明确表态:“可行,第三轧钢厂的确是个上佳之选。”


    “不过,我需提醒你,小刘,此次考核,不论资历,不讲关系,只看真才实学。


    部里渴求的是能干事、能打硬仗的人才,而非一群徒有其表、只知摆架子之人。”


    “我领会。”刘宇眼神澄澈且坚毅。


    他所期望的,恰恰就是这般效果。


    自会议室出来后,刘宇先行返回原先的大办公室。


    他刚一踏入房门,原本稍显喧闹的办公室刹那间安静下来,几十道目光“唰”地一下,全部聚焦于他身上。


    那目光之中,有震惊,有艳羡,有嫉妒,还有一丝敬畏。


    组长王建国率先迎上前,脸上带着极为复杂的神情,既有为自己下属取得成就,而欣慰的喜悦,又有一丝被后来者超越的失落。


    他用力拍了拍刘宇的肩膀:“好小子!悄无声息就成了副组长!往后可得称呼你刘组长了!”


    “王哥,您可别打趣我了,我依旧是那个刘宇。”刘宇微笑回应,态度不卑不亢。


    “那可大不相同了!”旁边一位平日与他关系尚可的同事凑过来,满脸羡慕。


    “十七级干部,副科级待遇!小刘,你这晋升速度堪比火箭啊!晚上是不是得请客?”


    “请!必须请!”


    办公室里顿时响起一片,善意的起哄声。


    在众人的簇拥下,刘宇收拾好自己,本就为数不多的个人物品。


    王建国指着角落里一个靠窗的位置,那里用半高的木板,隔出了一个小小的独立空间:“小刘,那是你的新办公室。”


    “往后,你便是咱们研发处最为年轻的领导了。”


    刘宇抱着自己的物品,走到了那个属于自己的新位置。


    一张崭新的办公桌,一把椅子,相较于原来的工位多了几分静谧。


    他将东西放下,站在窗边,目光望向远方。


    从这里,隐约能够看到远处工厂区升腾而起的滚滚浓烟。


    第三轧钢厂,易中海。


    刘宇的脸上,浮现出一丝略带玩味的笑容。


    这场全院大会之后的第二场好戏,也该拉开帷幕了。


    新办公室里,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桐油气息。


    王建国抱臂倚靠在木质隔断上,看着正在整理桌面的刘宇,眼神中五味杂陈。


    王建国自嘲地笑了笑:“小刘,往后不能再唤你小刘了,你此次的提拔,速度之快犹如坐火箭一般,但其中的门道,你得明晰。”


    他压低声音,好似在传授某种秘诀:“部里有规定,技术职称与行政职务应尽量对等。”


    “你研发出电热毯,技术贡献巨大,部里破格授予你九级工程师的职称。


    总不能让一位九级工程师仍担任普通技术员吧?这有失体统。


    所以,你这个副科级,是因职称而带动的。


    这般好事,可遇而不可求,下次若想再晋升,就得看实打实的管理业绩和资历了。”


    王建国说着,将一沓文件放置在刘宇桌上:“这是处里的人员档案和过往项目资料,你先熟悉一下。”


    “日后我手下的这些人,也会交由你管理一部分,借此锻炼锻炼。”


    这番话语,既是点拨,亦是示好。


    王建国心里十分清楚,刘宇这颗新星已然升起,与其心生嫉妒,不如顺水推舟,结下一份善缘。


    刘宇点头,并未多言。


    他心里明白,王建国所言属实,此次的破格提拔是技术带来的红利,未来的道路,仍需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


    送走王建国后,办公室彻底安静下来。


    刘宇并未去查看那些人事档案,而是径直摊开了“电热产品生产线建设项目”的卷宗。


    他的手指轻轻拂过文件上,那几个印刷体大字,脑海中已然开始飞速运转。


    他抽出一张空白的绘图纸,拿起铅笔,俯身于桌上。


    笔尖在纸上沙沙作响,一条条精准的线条被勾勒出来。


    设备布局、物料流转、电力线路、通风管道……一个现代化生产车间的雏形,在他的笔下逐渐清晰起来。


    窗外的天色由明亮转为昏暗,暮色如墨汁般在天边晕染开来。


    办公室里的人都已离去,唯有他这一方小小的天地还亮着灯。


    “刘组长,还不回去?打算在单位安营扎寨啊?”一位值夜班的同事路过,探头进来打趣道。


    刘宇这才从图纸中抬起头,揉了揉有些酸痛的脖子,看了看手表,时针已然指向了七点。


    他收拾好东西,熄灭了桌上的台灯,伴着楼道里空旷的脚步声,走出了部委大楼。


    初秋的傍晚,凉风习习,裹挟着胡同口炒栗子的香甜气息,和家家户户炉灶里飘出的煤烟味儿,扑面而来。


    刚拐进南锣鼓巷,尚未进入院门,一股喧嚣的热浪便先传了出来。


    “听闻了吗?轧钢厂要开展全厂工级大考核!从一级工到八级工,全都要重新评定!”


    “没错!说是部里下达的新指示,要选拔技术骨干,开展什么新项目!”


    刘宇脚步一顿,推着自行车走进院门。


    只见中院那棵老槐树下,黑压压地围了一圈人,比他爹上次开全院大会还要热闹。


    这四合院里的房子,皆为街道办名下的直管公房,大家都是租户,不存在谁争抢谁房产的问题。


    但几十年的邻里关系,使得这院子里的风吹草动,都成了众人共同的谈资。


    人群中央,贾张氏正叉着腰,唾沫飞溅:“我们家东旭,此次考取三级工,那还不是十拿九稳的事儿!”


    “他师傅都说了,就他那手艺,在年轻一辈里首屈一指!”


    “咳咳!”一声刻意加重的咳嗽,打断了贾张氏的吹嘘。


    众人回头,只见易中海背着手,迈着沉稳的步子从中院走了出来。


    他环顾一圈,脸上带着长者的威严,和一丝不易察觉的得意。


    易中海慢条斯理地开口,目光扫视着每一个人:“评级乃是大事,依靠的是真本事,而非耍嘴皮子的功夫。”


    “脚踏实地干活,厂里自然不会亏待你。”


    他嘴上说得冠冕堂皇,心里却笃定万分。


    前两天,他提着两瓶特供茅台和一条大中华,前往车间李主任家。


    李主任酒兴正酣之时,拍着胸脯向他透露了底细:厂里几位老七级钳工,就他资历最老,技术最为过硬,而且部里要开展的新生产线,厂里也需要有个八级工撑场面。


    这个八级工的名额,非他莫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