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2章姚广孝向方孝孺说心学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大师这是何意?”


    看见这一幕,方孝孺不禁有些愠怒。


    这家伙什么意思?


    好像挺不屑和自己对话似的,拽什么拽啊?


    姚广孝见他如此执着,摇摇头说道:“道不同不相为谋,你我不必争论。”


    “你尊崇的乃是程朱理学,而我是根植于朱闲的心学,心学原本就是批判程朱理学,并在其基础上的延伸,你认为我的言论有问题,也很正常。”


    “什么跟什么啊。”


    方孝孺闻言,眉头紧蹙。


    这老和尚说起话来,故弄玄虚的。


    什么批判和发展?


    如今程朱理学的理论完善,发展的非常完备,用你批判和延伸吗?


    完全是异端邪说!


    方孝孺顿时沉下脸来,说道:“大师,你如何理解是你的事,但切莫教坏了孩童们,他们如果一开始就走了歪路,那以后如何体悟儒学的真理?”


    “真理?”


    听到这话,姚广孝却是瞥了他一眼,开口道:“你口中的真理,是什么?”


    “自然是先贤的教导了!”


    方孝孺一本正经的说道。


    “那先贤所谓的学问,又是哪里来的?”


    姚广孝接着追问。


    “这……”


    方孝孺被问的一愣。


    根据儒家经典记载,儒学起始于孔子,孔子又学从何来,就数不清了。


    他和老子学过,也在鲁国研读过诗书,还在诗经中对民间疾苦有所体悟……


    但他的学问究竟是从哪来的,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孔子乃先圣人,当然是天授其才了!”


    方孝孺纠结了半晌,说出这么一个结论。


    这个结论不管从哪方面看,都挑不出错来。


    毕竟,若非天授其才,区区凡人,如何能创出一门流传千古的学问?


    姚广孝闻言打量了他许久,突然露出一抹轻笑,问道:“这个结论,你信吗?”


    “为何不信!”


    方孝孺蹙眉质问:“你连这个结论都不相信?”


    这时,他都不再称呼其为大师了,直接唤成了你。


    明显是对姚广孝的质疑,非常不满。


    “自然不信。”


    姚广孝淡然的说道:“我曾听朱闲说过一句话,今日便赠与你。”


    “朱闲?什么话?”


    听到是出自朱闲之口,方孝孺不自觉的心生重视起来。


    而姚广孝微微抬眼,看着他说道:“鬼神有鬼神的道,人间有人间的道。”


    “既然儒学是人间传播的学问,就别托词在鬼神之上,如果儒学是鬼神之说,那便把它供奉在庙宇之中,别让其干扰人间。”


    “这……”


    方孝孺闻言瞬间一怔,接着便开始沉思。


    这话……很精辟啊。


    听着好像很简单,但其实,却含有极其深远的意味。


    简单来说,就是把鬼神之说,和人间学说区分开来,让儒学不再和什么鬼神之物牵扯,回归其人间治世的本质。


    干脆利索的切断了儒学那些不相干的联系,使其变得泾渭分明。


    此话,居然也出自朱闲之口?


    他不禁感到惊叹,朱闲这么年轻,居然能说出这样的话。


    足以证明,他的智慧与心境。


    这句话中,居然还带有一丝禅意!


    方孝孺看向姚广孝问道:“那照你这么说,孔圣人的儒学,究竟是从何而来?”


    姚广孝脱口而出道:“很简单,就是我刚才说的,致良知。”


    “哦?”


    方孝孺闻言,陷入了深思。


    “这所谓的良知,就像佛教所推崇的本心一样,同为万物的根本。”


    “人生于世,皆有一颗赤子之心,却被凡俗之中的狗苟蝇营所污染。虽然每人都还含有这个本心,但在幻象的遮蔽下,无法证得,因此无法解脱。”


    “其实,所有的学问,都发源于最根本的良知!”


    “孔子,也是从自己的赤子之心中,发掘本心,写出论语,总结出所谓的先贤学问。”


    “这……”


    听到这番话,方孝孺眉头紧蹙。


    这话……在寻常儒生听来,可以说大逆不道。


    面前这个和尚,居然在解析孔子成圣的历程。


    但那可是所有儒生心里,视为神人的孔子,此等存在,提及过往都要毕恭毕敬的,岂容你去窥探解析?


    但是此刻……方孝孺却没有制止姚广孝的行为。


    因为他隐隐觉得,这家伙所说的话,的确有些道理。


    如果把孔子视为常人来看。


    那当然可以分析其成为圣贤的步骤,以及其学说成型的原因。


    而后人,当然也可以效仿其历程,成为新的圣贤!


    “但是这所谓的良知……究竟该如何挖掘?成为圣人?”


    方孝孺沉思了许久后,还是没忍住问了出来。


    “不用挖掘,只要不被凡俗所污染,自然可以明心璀璨。”


    姚广孝神色淡然的说道:“比方说,很多时候,人们也知道不能作恶,但还是没抵住诱惑去作恶,那便是被凡俗熏染了本心。”


    “只有克制自己的行为,向良知所靠近,才可以距离成圣更近。说到底,致良知绝非只是理论言说,而是要做到知行合一。”


    “所有事,都要发自本心,改掉错误的事,坚持正确的事。”


    “当年的孔子,不就是在天下纷扰,民不聊生的情况下,发自良心的意识到这种情况不对,才开始愤而著书,有所成就的吗?”


    “那部论语,就是孔子发掘本心,对当初世道的体悟。”


    “现在,我等当然也可以效仿孔子。”


    “只要坚守住一颗赤子之心,并且按照良心做事,在格物致知下发展,自然可以成圣!”


    一番话说完。


    姚广孝依旧神情淡然。


    但是浑身却充斥着无法掩盖的自信之意。


    好像他这番话并非自己的推断,而是真实存在的真理似的,他只是把它表达了出来。


    但这对于方孝孺的冲击力,却是巨大的。


    他蹙眉沉思了许久,消化着这段话的深意。


    这一番话,简直让他太震撼了。


    要知道,从古至今,谁敢去窥探孔子的过往,甚至是有所质疑?


    敢于这么做的,无一例外的都被搞烂搞臭,甚至消失不见了。


    好比当初盛行的杨朱之学,在其鼎盛时期,甚至比儒学都风靡。


    但是如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