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果然是黑衣宰相姚广孝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与此同时,朱棣又踹出一脚,直接踹折了一个和尚的小腿。


    身后扑上来一个和尚,朱棣却像脑后长眼似的。


    头都没回,直接抬肘撞到了那和尚的太阳穴上,和尚瞬间闷哼一声,晕死过去。


    这一切发生在瞬息之间。


    几个和尚便全部瘫倒在地。


    这群和尚平时养尊处优惯了,不管到哪都备受礼待。


    何时动过什么手,更别说是和朱棣这种沙场虎将对打。


    区区几招,就吓破了他们的胆。


    “你……你给我等着!我一定会回来的!”


    道明见状,瞬间吓得双腿发软。


    毫不犹豫的在其余几个和尚的环绕下,色厉内荏的放了句狠话。


    接着连连后退,径直跑路了。


    朱棣也没有追,只是冷笑一声:“好,我等着你。”


    没什么可追的。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他们此举,只会连累更多人和他们一起死。


    这时,那个瘦削和尚颇为惊奇的打量了朱棣一眼,旋即说道:“几位施主快收拾东西离开吧。”


    “道明师兄虽然狂妄,但你们这次算是得罪了天界寺,天界寺有几位颇有地位的交好居士,并非你们可以对付的。”


    “出去避上几年风头,还可以再回来。”


    “你这个和尚,还算有些良心。”


    朱棣则斜眼看了他一眼,微微颔首。


    “大师言之有理,不过我们自有办法。”


    朱闲叹了一口气,自己都在家苟着了,结果事情还是自己找上了门。


    不过,不打紧。


    如今自家因为《农政大全》,已经被朱元璋记住。


    家中还有圣旨。


    如果官府的人真的找上门来,亮出圣旨,一定吓得那群衙役魂飞魄散。


    不过这个和尚说话倒是有几分见地。


    如果自家只是个寻常的小地主,他所言还真是唯一的办法。


    “那你呢大师,你打算怎么办?”


    朱闲好奇的问道。


    这个和尚身上有种种特殊的气质,和那群家伙很不一样,看来佛教也不全是混蛋啊。


    如果可以的话,也可以随手帮一下。


    “小僧虽然落魄,但也曾收到过当今陛下赏赐的一件僧衣,有此僧衣,在天界寺不敢怎么刁难我,小僧早就打算外出云游了,这次也是个好机会。”


    瘦削和尚淡然的说道。


    “原来是这样。”


    朱闲轻轻颔首。


    有御赐之物,此人佛法恐怕不浅,但地位居然还不如一个飞扬跋扈的道明,可见此人是个不喜争权夺利之人。


    “陛下赏赐的僧衣?你叫什么?是哪一年的?”


    朱元璋闻言,却是多看了瘦削和尚一眼。


    倒是确有此事。


    当初天下初定,为了笼络人心,朝廷曾号召僧人赴京应试。


    其中优秀者可获僧官,辅助朝廷管理大明佛教。


    排名靠前,抱憾落地者,赏赐一件僧衣,以示褒奖。


    尽管只是件僧衣,但也算朝廷认可,在外挂单,很多寺庙都会给几分面子。


    有些心思活泛之人,凭借此衣混个主持都不稀奇。


    此人竟然还跟着个知事混,混的真够差的。


    “小僧法号道衍,在洪武八年,得获僧衣。”


    那瘦削和尚淡然说道。


    “道衍?”


    听到这个名字,朱元璋没什么反应,毕竟那么多僧人,他哪能记得。


    但是朱闲却瞬间不淡定了。


    道衍?


    洪武八年?


    不会这么巧吧……


    朱闲咽了口口水说道:“敢问大师俗家名讳?”


    道衍狐疑的看了朱闲一眼,好像对他询问自己俗家名讳有点奇怪。


    但是这也没什么。


    “小僧俗家名讳,姚广孝。”


    我操!


    真的是他!


    朱闲颇为古怪的打量着他。


    要不要这么巧。


    真的是姚广孝?


    此人可是大名鼎鼎的存在。


    甚至说,直接改变了大明将来几百年的走向。


    姚广孝原是长洲人,家中世代行医,自幼聪慧。


    家里原本对他寄予厚望,可是在元至正八年,14岁的姚广孝居然剃度出家。


    后来拜道士为师,修习阴阳术法。


    同时,他还非常精通儒家学说。


    堪称一个精通儒释道的天才。


    这家伙的奇葩之处,具体显示在其志向上。


    人家别的和尚,要么想混个僧官,要么就是想混个主持。


    有些理想抱负的,就是想钻研佛法,可以成为一代祖师。


    但是姚广孝呢?


    直接就想造反。


    还是绞尽脑汁的那种。


    满脑子都是造反。


    好像除了此事,就没有别的追求了似的。


    这就非常奇葩了。


    甚至是不可理喻。


    在朱棣造反时,追随者几乎全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跟着朱棣起义就会全家先死。


    但是姚广孝却是主动投诚的。


    而且成功以后,别人都在争名夺利。


    他呢?


    却什么都不在乎。


    不要官,不要钱,不要美女,就寻了一处寺庙,就此归隐。


    巧的是……那处寺庙,就是天界寺。


    这番神操作,很难让人不觉得,这个奇葩的人生志向,真的单纯是想造反罢了。


    很单纯。


    但是如今,朱闲万万没想到,自己竟然亲眼见到了姚广孝。


    “闲儿,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这时,马皇后看见朱闲脸色一变,颇为关切的问道。


    朱闲一向风淡云轻,从容不惊。


    这是什么情况?


    脸色不好?


    “哼,那还用说吗?自然是让那几个和尚气的!”


    朱元璋冷哼道:“别生气,这群人如此嚣张,肯定不会有好下场的。”


    “也不是这样,不过……”


    朱闲摇了摇头,眉头蹙起,打量了姚广孝半晌后,突然说道:“大师,你为什么会帮我说话?”


    这一点朱闲也很好奇。


    这可是个除了造反,没有其他人生追求的家伙,而自己不过是个小地主,他为何会插手自己的事?


    “贫僧并非为施主说话,而是为善说话。”


    姚广孝却摇了摇头,淡然道:“施主乐善好施,可见善心,这世间有善者太少,遇到一个,那便是不容玷污的珍宝。”


    “我那道明师兄,虽略通处事之道,但为人不堪,贫僧自然不能看他欺辱善者,如此便是。”


    “呵呵,你这个和尚还挺好的。”


    朱元璋闻言面色稍缓,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