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保儿,你不愿意吗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让他去教导太监,相信一定能打造出一支超强队伍,以便执行任务。
将来等他变成了奸臣那样的存在,自己想拿下他,也不会有丝毫问题。
在他后面,还有李景隆。
以后他离世了,可以让李景隆继承这个位置。
这个人选简直太完美了!
一想到这,朱元璋眼睛微眯的打量起李文忠来,越看觉得越合适。
李文忠被他看的后背发凉。
“陛下……微臣,有什么不妥吗?”
李文忠试探的问道。
“没有,咱是觉得太子所言有理!现在四海升平,也不用你领兵打仗了,正好,咱近日打算成立一个东厂,好像挺适合交给你的。”
朱元璋开口说道。
“这东厂是?”李文忠小心的问道。
东厂是什么玩意儿?
从未听说过啊,还适合交给自己?
“这个……”
其实朱元璋对此也有些不明所以,为何这个机构要称作东厂?
可是有什么含义?
但是当时朱闲没有详细说明,而且他也并未太过关注一个名字,只是在考虑东厂的作用,因此便没追问。
左右就是个名字罢了,叫什么不可以?
但是此刻被李文忠询问,倒是有些无法回答。
“不用在意这些。”朱元璋沉声道:“咱是想组建一个机构,专门帮咱处理政事,但是普通官员咱不太放心,因此准备特训一批人。”
“哦?”
李文忠听见,这东厂的人居然是以后帮朱元璋处理政事的,顿时眼前一亮。
那可是个肥差!
帮皇帝处理政事……那不就是中枢要员了吗?
这些人以后一定手握大权,甚至可以影响国策。
那组建东厂之人,也必将成为这些人的首领,掌握偌大威严。
这可是个美差,此事传出去,恐怕一众勋贵都得抢破头。
如今,朱元璋居然把这个美差交给自己?一时间,李文忠都觉得飘飘然了!
这是真的吗?
自己明明犯了过错,但是朱元璋居然还给了自己如此重要的差事?
这究竟是惩罚还是奖励?
朱标说情,这么奏效?
不过无论是什么,此等美差来到面前,那不管怎样都得牢牢抓住。
所以他当即感激涕零的说道:“微臣,一定不符陛下所托!”
“嗯。”
朱元璋轻轻颔首:“记得将功赎罪就好,你若差事办得好,以后可以让李景隆来接管东厂。”
“这……”
听到这话,李文忠直接激动地无以复加。
听这意思,居然是把这个美差,传给自己的子孙?
他直接跪地行礼道:“微臣领旨!”
“还有陛下,那东厂衙门可定好了位置?人手怎样调配?微臣愿意拿出私宅,当做东厂衙门!”
“这些你就不必操心了,咱打算调教宫里的太监,因此也不用什么衙门,找处偏殿即可。”朱元璋说道。
“微臣领命!等下……太监?”
李文忠刚要领命,说到一半,就猛的回过神来。
接着满脸难以置信的看向朱元璋:“陛下……调教太监?那,那是太监啊!”
李文忠瞠目结舌道。
不是吧?
调教太监?
那不是倒反天罡吗?
先不说吸取历朝历代权宦弄政的教训,就光是太监的能力就不够。
那就是群文盲!
让他们来处理朝政,简直太滑稽了!
朱元璋想什么呢?
李文忠整张脸都皱在了一起。
但是此刻,朱元璋却是不以为然的说道:“除此以外,东厂还会变成咱的耳目,监察百官,所有不法之事,不用经过三司,他们就能直接通报给咱。”
“什么?”
李文忠闻言,却是愈发觉得古怪了。
不用经过三司,直接通报皇帝,那就是说从文官手里,直接抢走监察之权?
这对于视权力如命的文官而言,那可比祖坟被挖了都难受!
从他们碗里抢饭吃,李文忠都能预见到,将来文官们会怎样口诛笔伐自己!
把自己形容成奸臣那样的酷吏,甚至后代子孙都会因此被文人唾骂,即便以后入仕为官,也会被文官们所排挤。
即便后代子孙脱离东厂,都难以有所建树。
而且东厂毕竟是做脏活儿的,和军中将领天差地别!
李文忠瞬间面如土色,此刻,他瞬间明白了。
这哪是什么美差,而是朱元璋对自己的惩罚。
让自己脱离军队,变成他手下一条干脏活的狗!
“陛下,这……”
李文忠冷汗连连,属实不想接这个烫手山芋。
自己可是无比清贵的公爵之身,怎么能做这种阴私之事?
如果真做了,以后恐怕会被所有勋贵集体排挤。
“怎么,你认为咱的计策不好?有什么想补充的吗?”朱元璋眼睛微眯,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不不不……”
李文忠一脸苦笑。
这计策何止是好,堪称是绝妙!
东厂制度,和皇权绝对一致,令文官群体无法招架!
因为文官群体中有一个默契的规则,就是彼此间以联姻、师生、故吏关系勾结,即便是三司中人,也难以真正做到铁面无私。
但是太监就不一样了。
没师生、没故吏,更谈不上联姻,自幼长在深宫,唯一依附的就是宫里教导自己的太监师傅。
这是一套独立的体系。
只是这套体系利于皇帝,却害于百官。
此刻,李文忠无言以对,喉咙干涩,却是无法拒绝。
“保儿,你不情愿吗?”
朱元璋眼睛微眯道。
“不不……”
李文忠紧忙摇头,纠结了半晌后,轻叹一声:“微臣,领旨!”
不领旨也没招。
这是朱元璋唯一给的生路,如果不接的话,恐怕直接就被朱元璋踢出朝堂,届时,自己逝世后,就凭李景隆的能力,李家怕是会彻底败落。
李景隆如果再犯点什么错,公爵之位恐怕都不保。
“敢问陛下,此计是何人的手笔?微臣害怕能力有限,办不好差事,也好跟他讨教一二。”
李文忠最后挣扎了一把。
朱元璋向来厌恶太监,组建太监机构,绝不是他自己的想法,一定是谁说动了他。
无论他是谁,既然此事扣在自己头上,那一定不能放过献计之人,必须把他也拉下水才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