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这个机构,叫做东厂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想让他们绝对对立,好像不太可能啊。


    “呵呵,那就得上点特殊手段了。”


    朱闲轻笑道。


    “什么特殊手段?你小子还和老子卖关子,快点说。”


    朱元璋迫不及待的问道。


    “别着急,其实很简单,就是组建一个太监机构,嗯,可以称为东厂,让东厂负责监察百官,相当于一个特务机构,陛下不方便干的脏活儿,全部丢给东厂去干。”


    “这样一来,文武百官对太监还会有好感吗?”


    朱闲轻笑道。


    在一些影视作品里,东厂经常被描述为反派。


    但其实,东厂在明朝的作用可是举足轻重的。


    一则,是使太监永远无法真正的和官员,形成紧密的合作。


    二则,是可以监察文武百官,使群臣不敢放肆。


    并且包揽脏活儿,皇帝手里一直干干净净。


    堪称天才设计。


    而东厂的设立也并非一蹴而成的,而是经过上百年的改良,才完全成型。


    至于后来东厂势大,祸乱朝纲,讲真……那就彻底是皇帝的无能了。


    谁让天启皇帝太过沉醉于做木匠活。


    他但凡靠谱点,东厂也不敢这么肆意妄为。


    而且有一说一,如果不是有东厂一直维护皇权,天启皇帝那个草包,放在别的朝代,恐怕早就完蛋了。


    都挺不到崇祯继位!


    “高啊!”


    朱元璋听完这话,瞬间眼前一亮。


    他一听便知,朱闲的这个设计,真的很精妙。


    朱闲的意思,不就是组建一支奸臣似的酷吏太监机构吗?


    从古至今,哪有大臣和酷吏合作的?


    只要设立了这个东厂,形成制度,那的确可以彻底杜绝太监和大臣联手的可能。


    何况太监嘛,即便真的触犯众怒,自己一道圣旨,就可以将其处置。


    并且不会留下丝毫隐患,那些大臣甚至还会称赞自己英明。


    等要干脏活儿了,再提拔起一个太监首领,也是信手拈来。


    “好计谋好计谋。”


    朱元璋腾的起身,激动地原地踱步,接着停下脚步,目光闪烁的说道:“如此说来,这些太监并不是毫无用处,只要把他们运作好了,真的可以称为陛下的得力助手!”


    “呵呵,对啊,所以说,陛下完全没有必要如此辛苦。”


    “等到内阁成熟,陛下甚至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太监,掌握批红之权,那负担就更小了。”


    朱闲轻笑道。


    内阁制的重点,就是票拟权和批红权。


    上次,朱闲只解释了票拟权,并没有提及批红权。


    这次干脆就全说了,省的便宜老爹咬着不放,老是催促自己去朝堂上做牛马。


    自己才不傻呢。


    “这批红之权事关重大,交给太监怕是不好……”


    朱元璋沉思了片刻后,还是摇了摇头,开口道:


    “只要善用这股力量,让太监去监察百官,那陛下的压力就大为缓解了,至于批红的话,陛下自己就能做!”


    “呵呵,那可未必。”


    朱闲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


    便宜老爹这可是低估了,后代皇帝的懒惰程度。


    到了嘉靖时,别说批红了,连早朝都懒得上,都是让太监代劳批红的。


    也就是在嘉靖时期,内阁制度完全成熟起来的。


    即便他十余年不早朝。


    只要操控着最主要的人员,朝政依然可以凭借内阁制正常运转。


    “怎么就未必了,当今圣上可是废寝忘食的处理政务,有了东厂以后,就不必那么操劳,每天只要抽出几个时辰批复重要政务就可以了。”


    “难不成后代皇帝这点事情都做不好?”


    朱元璋不以为然的说道。


    对于自己子孙的工作能力,他还是很有信心的。


    “对,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还当什么皇帝。”


    一旁的朱标也附和道。


    自己可是不眠不休的处理政务,都快累死了,后代子孙即便做不到自己这么勤政,但总不会连这么点工作都完不成吧?


    “随你怎么说吧。”


    朱闲也懒得解释,反正他们也不会相信,此刻只是满眼同情的看着他们。


    自己这便宜老爹和堂兄,简直对皇室太有信心了。


    真是令人感慨。


    可惜,朱重八的后世子孙,不太给力。


    “儿子,你是怎么想出来此等妙计的?”


    朱元璋越看朱闲,越觉得喜欢。


    这顷刻间,竟然就想出了此等妙计。


    运用得当,真能千古流传,变成本朝的创举。


    真是无法想象,朱闲这是什么神仙脑袋。


    每次碰到难题,他都可以快速的想出解决之法。


    还都非常的完美!


    “这当初有个老道……”朱闲略一思索,又开始张嘴就来。


    “好了好了,住嘴吧。”


    朱元璋闻言嘴角微抽,马上叫停。


    别人想出妙计时,都恨不得吹嘘自己是神仙下凡,但是朱闲呢?


    又开始信口胡诌了。


    真是离谱。


    但是有一说一,这种不居功自傲的淡泊心理,却是让朱元璋愈发满意了。


    沉着,智慧。


    和自己太像了!


    “贤弟,这设立东厂,还需从长计议,不然到时候你索性禀报陛下,让你去挑选组建东厂的人选。”


    朱标立马说道。


    既然是朱闲想出的计策,那没有比他了解这个制度的人了,有他经办,这个东厂必定很快就能组建好。


    然而这回,还没等朱闲说话,朱元璋就马上说道:“绝对不行!”


    “嗯?”


    朱标闻言一怔,为什么不行呢?


    朱闲的确是最适合组建东厂的人,父皇没理由不同意啊,为何还反对呢?


    “东厂一旦成立,必定是文武百官的眼中钉,组建之人,也必然会被他们当做异类,遭到排斥。”


    “此人不光难有好下场,其后代步入朝堂,都会被所有官员排斥,闲儿手上绝不能碰这种脏事儿!”


    朱元璋掷地有声的说道,每一句话,都是设身处地的为朱闲考量。


    “是啊,是我疏忽了。”


    听到这话,朱标也马上反应过来,急忙说道。


    这话的确没错,自己太过激动,居然没考虑到这一层。


    不过!


    这也侧面看出,朱元璋究竟有多么重视朱闲。


    那真是一点脏活儿,都不肯让朱闲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