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老朱:一个不行就两个,两个不行就四个!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除此以外,那些标点符号也该普及下去,这样一来,会大大降低儒学的门槛,假以时日,我大明必将文化昌盛!”
“有这个必要吗?”
朱元璋仍有些犹豫,毕竟,这变动实在太大了,十几年间,天下士林都在研习程朱理学,这突然更改,牵扯颇深。
更重要的是。
他实在不怎么了解儒学,有点搞不懂,这两门学问究竟有多大的不同!
“当然有了!而且是越快实施越好!”
宋濂当即正色道:“在今天看到朱闲心学以前,微臣也觉得,程朱理学非常完备,但是如今和朱闲的心学一比,程朱理学瞬间显得虚无空洞。”
“对儒学的解释,虽然详细,但空谈大于实干。”
“而朱闲的心学,却是讲究格物致知,强调先去做实事,然后再从实际中得出儒学道理。”
“这门学问是教导人做实事,普及的越早,对朝廷而言,利处就越大!”
“如此重要?”
朱元璋闻言都傻眼了。
“甚至比微臣所说还要重要,因为时间仓促,微臣也没有完全看明白朱闲的心学。”
宋濂顿觉惭愧,自己钻研了几十年的学问,原本以为,已经走到了儒学一道的巅峰。
但是没想到,竟然都无法完全看明白朱闲的学问。
他不禁生出浓浓的挫败感来。
“你觉得呢?”
朱元璋沉思片刻后,看向刘伯温。
毕竟此事兹事体大,影响着天下士林与儒学一道,他当然不会只参考宋濂的看法。
“微臣和景濂兄的看法一致,不过有些补充,那就是应该用朱闲的标点符号,把以前的典籍都全部标注一遍。”
“这项发明一出,天下学童都将受益,谁可以主持重编典籍,那他在天下士子心里的地位,恐怕不会次于朱熹!”
听到这番话,宋濂不禁脸红。
他这么支持朱闲。
也有由自己编著典籍,给朱闲推行心学,然后流芳后世的想法。
流芳后世,对于天下读书人而言,都是一个难以抵挡的诱惑。
即便宋濂不喜外物,但是对于此等诱惑,也难以拒绝。
这便是他的小心思。
现在却被刘伯温直接挑明了。
朱元璋对这些则毫不在意,反正看这架势,重编典籍这事,是必须得做的,让谁做都是做。
放眼朝廷上下,宋濂当是最适合的。
他不是个优柔寡断之人,既然这两个当世文坛上举足轻重之人,想法一致,那便没什么好犹豫的。
“宋濂、刘伯温听命!”
此话一出,二人瞬间表情严肃:“微臣在。”
“咱命令你二人,在朝堂上挑选人手,用标点符号,重编各项典籍,所有费用皆由内库拨发。”
“微臣领旨!”
宋濂和刘伯温顿时面露喜色,连忙应是。
这可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功劳。
这项任务对自己而言,毫无难度,但是在完成以后,自己二人的名字必将流芳后世。
这可比封赏爵位都更具诱惑力!
朱元璋轻笑着说道:“行了,随后你们在重编典籍中,如果有何不懂的,也不用禀报咱,直接去问朱闲就好。”
朱元璋看着二人的神情,非常满意。
这一方面上,文官就是比武将更容易满足。
文官最想要的就是显名,自己很轻松的就能给出去,好比现在这样,派给他们任务,他们还这么高兴,看着像是对这项任务很求之不得。
放在武将的身上,这就很难办到了。
不拿出公爵侯爵之位,很难以满足他们的胃口。
哪有文官这么好打发。
但是话说回来,主要也有朱闲给出的东西,太具诱惑力的原因,才会使宋濂二人无法抵挡。
“不过陛下,重修典籍容易,但是等颁布下去这些典籍时,朱闲看见书上的标点符号,恐怕咱们的身份就要暴露了,您看……”
这时,刘伯温不忘贴心的提醒了一句。
“这个你们不必操心,咱早有打算!”
朱元璋信心十足的说道。
“嗯?”
刘伯温略显惊讶。
要知道,朱闲可是真的不慕名利,于他而言,和上位者交往密切,反倒是一种风险。
如果朱元璋的身份暴露,恐怕朱闲都会溜之大吉,跑去做山野隐世了。
更别说什么入仕为官。
即便是自己苦思冥想,都没想出什么好办法。
朱元璋居然有主意?
“呵呵,这个随后再说。”
朱元璋含糊的说了一句。
此事还真不好讲明。
怎么讲?难不成上来说朱闲好色?
那绝对不行啊。
所以说还是先不提了。
经过这些日子和朱闲的相处,朱元璋也算完全摸透朱闲的脾性了,简单来说,他是真的不在乎功名利禄。
但其有个弱点……
便是好色!
自己给他娶了徐妙锦和蓝黎霜两位娇妻,总能填饱朱贤的胃口了吧?
即便不够,美女不有的是吗?
慢慢来,慢慢送。
朱元璋不信他不就范!
有言道筑巢引凤,便是此理。
有这两个娇妻做铺垫,将来总有一天,朱闲会愿意入仕为官的。
等几个月后,朱闲完婚,再奉上土豆,获封双国公之位,他不信朱闲还能跑得了!
娶几个美女的事,和朱闲的才智相比,那还叫事儿吗?
“陛下有打算就好。”
看着朱元璋一副智珠在握的模样,刘伯温才放下心来,没再多言。
能让朱闲入仕为官就好,有朱闲在朝堂,可是整个大明的福气!
至于上什么手段,就不关自己的事了。
另一边。
魏国公府上,徐达端坐在主位,看着一旁垂头的徐妙锦,一顿长吁短叹。
徐妙锦亲自奉上一杯茶后,便略显羞涩的问道:“爹,您今日去朱闲那里,他说了什么?”
她知道,父亲这几日都在为她和朱闲的婚事奔走,更是听说,这一大早上的,朱棣就叫走了徐达,好像又去了朱闲那里。
不过这回来后,怎么面色有些古怪的样子?
“爹,难道是朱闲不愿意?”
这时,徐妙锦有些紧张的问道。
“这到也不是。”
徐达挠了挠头,艰难地说道:“是因为蓝家的蓝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