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马皇后的叮嘱,有事让你大力哥做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随着这门心学的兴起。


    朱闲将会成为天下学子心目里,可以和朱熹等祖师爷并列的人物。


    自己做他的师父,和自取其辱有什么区别?


    说不定还会被后世唾骂,自己厚颜无耻!


    这个活儿,自己真没法接。


    “……”


    朱元璋傻眼了,有些懵逼的看着满脸无辜的朱闲。


    他在学问方面,竟然也如此厉害?


    一时间,朱元璋都觉得有些不真实了。


    这是真的吗?


    他不过是个少年罢了。


    在国策和军略上强到可怕就罢了,在学问上,竟然也做到无师自通,还直接征服了当世大儒?


    咱这儿子难道真的是天授英才?


    “看我做什么?”


    朱闲有些不明所以的看着三人。


    “老爷,有些生意上的事,我得回去后和您细说。”


    宋濂满脸严肃的说道。


    一边说着,还不忘看了朱闲一眼,又冲朱元璋眨了眨眼。


    朱元璋瞬间心领神会,明白此事不适合让朱闲得知,同时还非常重要。


    宋濂可并非夸大其词之人,他这样说,一定是有什么关系深远的大事,必须和自己商讨才行。


    朱元璋略一思索,开口说道:“好吧,那咱就先回去。”


    语毕,还没等朱闲说什么,朱元璋便说道:“臭小子你少管老子,老子走过的桥比你走过的路都多,不用你操心我的安全。”


    “你就在家和大力好好种地,那可是事关你前程的大事,如果让咱知道,土豆地里损失一根幼苗,你们就吃不了兜着走!”


    “……”


    朱闲一头黑线,便宜老爹竟然还学会抢答了。


    提前说了自己想说的话。


    这对线的功力,明显上升啊。


    接着,朱元璋回头看向马皇后:“好了,妹子,咱们走吧。”


    “你别急啊,我有话还没和闲儿说完呢。”


    马皇后见状,也明白朱元璋几人有事要聊,但还是有些不舍的说道:


    “闲儿,别听你爹胡说,土豆虽然重要,但也别累坏了自己的身子,脏活累活让你大力哥带着仆役做就好,记住了吗?”


    “您果然是我娘啊!”


    朱闲哭笑不得的说道,这话如果让大力哥的亲娘听见,恐怕得原地暴走了。


    人家十月怀胎生的儿子,就是让你这么使唤的?


    殊不知,人家的亲娘就在眼前……


    “好了,娘先走了,过几日回来看你。”


    马皇后不舍的摸了摸朱闲的脸,接着和朱元璋离开了。


    虽然在朱闲小院待的时间很短,但是在此处,她却能感觉到一股久违的轻松。


    这种感觉,是在庄严的皇宫中难以得到的。


    如果可以的话,她都想在此处久住了。


    可惜,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少爷,感谢您传授标点符号的恩情,老朽先行告退了。”


    宋濂意味深长的看着朱闲,深深地一拜,接着转身离开。


    这是当世文坛宗师的一拜。


    谢的是朱闲创造的标点符号。


    这项发明一出,将会大大降低学习儒家经典的难度。


    他作为文坛宗师,理应向朱闲一拜!


    朱闲有些不明所以,他轻轻颔首:“那你们路上小心!”


    这账房,也太客气了吧。


    告个别而已,怎么弄得像生离死别似的。


    真是离谱。


    “呵呵,少爷不必介意,老宋他容易激动,一向如此。”


    一旁的刘伯温讪讪的笑道。


    宋濂的确反应过大了。


    但问题是,万一引起朱闲的怀疑了可如何是好。


    果然就不该答应带他过来。


    “好吧。”


    朱闲看着宋濂离去的身影,无奈的轻笑道:“那你们先去忙店里的事吧,随后再来,届时就得拜托诸位,经管一下我的婚事了。”


    “呵呵,好说好说。”


    刘伯温连声说道。


    送走了几人后,朱闲起身,伸了个大大的懒腰,活动了下筋骨,只觉得浑身腰酸背痛。


    这扯了许久,还真有点累了。


    而且拜便宜老爹所赐,今天起的属实有点早。


    “张伯,大力哥还在地里吗?”


    朱闲想了下,问道。


    “对啊,大力少爷早早地就下地了,您要不要去瞧瞧?”


    说起朱棣,张伯都满脸赞叹。


    人家也算家庭富裕,但是丝毫没有公子哥的娇气。


    这大清早就侍弄土地的风范,和普通农家少年一样接地气。


    相比之下,自家少爷好像是有点懒了。


    说起来自家少爷人品的确很好,但要是能勤快一点,多理家事,就更好了。


    届时朱家兴旺,他们这些仆役也就不必担心没有饭碗了。


    毕竟除了朱家,放眼整个大明,都找不出第二个朱闲这样的东家。


    “我去做什么?”


    朱闲打了个哈欠,连连摇头:“我先回去补一觉了。”


    “少爷……”


    张伯哭笑不得。


    朱闲已经摆摆手,转身回房了。


    与此同时。


    朱元璋几人已经在回宫的路上,马皇后坐在马车上,朱元璋则亲自牵马,边走边说道:“老宋,你觉得咱这儿子怎么样?”


    “天授英才,一代文宗!”


    宋濂正色道。


    “呵呵,评价这么高啊,那小兔崽子听见,恐怕得翘尾巴,这种话以后可不许说了。”


    朱元璋嘴上这么说,其实却满脸的得意之色。


    这可是咱的儿子!


    竟然在国策、军略、学问上都有如此造诣,自己的眼光和运气,简直是绝了。


    “这是非常公正的评价,全是微臣的肺腑之言,如果此人生于十几年前,微臣定当做其的追随者!”


    宋濂这番评价如果传出去,恐怕立刻会让众人目瞪口呆。


    一旁的刘伯温也赞同的点了点头:“景濂兄所言正是,如果朱闲生于乱世,一定会成为一代影响天下大势的无双谋主!”


    “不过此等人不管在哪个时期问世,都必定会有一番成就,现在天下初定,他正好能为大明江山奠定基础,后世黎民,都会受益于朱闲!”


    听到这话,宋濂也深以为然的颔首,立马郑重地对朱元璋说道:“正是,微臣想和陛下说的,就是此事。”


    “陛下,微臣恳请,把朱闲刚才给微臣看的内容,编撰成书,让天下士林都研习朱闲的心学,将程朱理学完全代替,变成科考正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