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逗号、句号、省略号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行善一方,在正事上还有独到的见解,这怎么看,都是一个非常罕见的英才啊。
“伯温兄,我认为这里的少爷,一定是个英才,在同龄人中能有此眼光,实属难得,我如果将此良才收为弟子,精心教导,一定能成大器!”
宋濂惊喜的对刘伯温说道。
刘伯温摇了摇头:“回头再议吧,先去见见那位教书先生。”
教导朱闲?
你可真敢想啊!
就凭朱闲的才智,早就是当世无双的存在,在政务国策上,当你的老师都绰绰有余。
你还想教导人家?
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嗯,这事我会留意的,不能让此乡贤遗留在外,要给他出头的机会才是。”
宋濂还不知晓内情,依旧满脸严肃的说道。
看来真的把此事放在心上了。
很快,在孩童的引路下,众人就走到了一处砖瓦房前。
看着也是刚修建而成的,用料很新。
刚一进门,那孩童就先行禀报道:“先生,有人前来拜访。”
“叽叽喳喳的,成何体统!”
这时,随着一道呵声,一名身穿布衣,看着有五六十岁的老人,从屋里走出。
他衣着简朴,一头银发,倒是透出一股儒雅气息。
此刻看见二人,先是一怔,旋即疑惑的拱手问道:“不知二位前来有何贵干?老朽好像从未见过二位。”
“呵呵,今日是我二人叨扰。”
宋濂也紧忙回礼,笑着说道:“我等是偶然途经此地,听见这孩子在背诵论语,还读到了《里仁》篇,非常佩服先生的教书水平。”
“要知道,即便是城里的孩子,也比不上他们啊。”
“这一切,皆因先生之功。”
“对了,我叫宋晶,他叫刘文,都是京城的儒子,敢问先生曾在哪里讲学,我等指不定也听过。”
像此等大儒,基本都曾讲学过,引起一番轰动。
即便如今隐居山林,但凡说起过往的名号,也应该有所耳闻。
“原来如此……”
一听这话,这先生心中了然,旋即有些羞臊的说道:
“二位谬赞了,我只是个十几年间屡试不中的老秀才罢了,心灰意冷之下,受朱闲少爷聘请,做个书塾先生,哪里讲学过啊。”
“什么?”
听到这里,宋濂却顿时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一个连举人都不是的老秀才?
这怎么可能!
区区秀才,有此等水平,教导出这样的弟子来?
要知道,即便是宋濂自家的孩子,在这个岁数,也不过如此。
这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这位老秀才却十分自然的说道:“对了,听说如今京中又开始举行乡试了,不知京中住宿涨价了没有?二位可曾听说今年的考官是何人?所治何学?”
这一串问题下来,宋濂瞬间瞠目结舌。
这……摆明了是个官迷心切之人啊。
为了考中举人,都快走火入魔了。
在自己的想象中,这不该是个看透世俗,隐居山林的儒学大能才是吗?
但是如今这样子。
宋濂非常肯定,如果自己说,可以直接让他入仕为官,这个老秀才恐怕会毫不犹豫的给自己下跪谢恩。
这摆明了,就是个为了功名利禄,追而不得的老秀才。
不过此等反差,简直太大了吧。
“等等,这些孩童,真是你教导的?”
宋濂强迫着自己平复下来,接着询问道。
“对啊。”
老秀才满脸狐疑,为什么放着乡试这么重要的事情不提,反倒去聊什么孩子,不过见宋濂面色古怪,才点头应了一声。
“那,那怎么……”
宋濂表情愈发古怪,很想询问,就你这水平,是如何教导出如此优秀的学生的?
但是这话火药味太重,有点不好问出口。
好在这时,一旁的刘伯温及时开口道:“为什么这里的孩子,读书进度这么快?甚至能读懂其中深意?”
“呵呵,这个啊。那的确有些特殊办法,不过不关我的事,你们看看就知道了……”
老秀才有些羞愧的笑笑,接着从桌上随手抄起一本书,递给二人。
这书正是论语。
宋濂稍稍一怔,拿过后随手一翻,接着便傻眼儿了。
因为他看到这上面的论语,和自己的论语大不相同!
上面每几句话后,都标注着一些他不明所以的符号,虽然看不懂,但是以他的学识,当然可以看出这些符号存在的含义。
因为打眼儿一看,他立马就能领会出,这些符号居然分明了段落句读。
添加的几个符号,居然使一整段论语无比明了,层次清晰可分。
“刘……刘文兄,这些符号很是不俗啊……”
一旁的刘伯温看见这篇论语后,也顿时表情严肃起来。
从古至今,所有书籍都未曾分段过,想要看书,就得让老师教导分段,这也就是所谓的句读。
不过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不同的分段,会使原文的含义大相径庭。
古往今来,有许多文意,都是因此而争论不休的。
这种符号,却直接断绝了这种情况。
他一眼便能认出,这些符号所起到的作用,毫不夸张的说,这可是能直接降低学习难度的存在。
只要将这符号普及下去,那将大大降低所有典籍的学习难度。
往大了说,这甚至起到教化天下的效果。
怪不得这些孩子的学习进度这么快,有这些符号的帮助,进度能不快吗?
“这符号是何人创造的?简直是大才啊,他创造出的这些符号,堪称天下读书人之幸!”
宋濂瞬间激动不已。
这符号如果普及下去,那圣人典籍,一定会随之广泛普及。
孩童们不再需要老师逐字逐句的明晰典籍段落,只要学会认字,就可以自行学习这些典籍了。
这必将大大提高儒学的传播程度啊!
可以这么说,创造这些符号之人,必定会青史留名,为儒学立一大功!
“这是我们少爷创造的。”
这时,听见朱闲被夸奖,那些孩童顿时欢喜雀跃,主动说道:“少爷教过我们,这个是逗号,这个是句号,这个是省略号……”
孩童一边说着,一边逐一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