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徐达提醒,留意一下胡惟庸的旧丞相府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下午,众人又商讨了一番各自的任务,东宫里,各级官员络绎不绝,桌案上堆满了公文,直到傍晚时,李善长和刘伯温这幅老身子骨,就率先扛不住,不得不请退离开。
只有蓝玉磨磨唧唧的,看似是在收拾公文。
汤和见状却轻笑道:“殿下,那微臣也先告退了。”
“嗯,汤将军今日辛苦了,早些休息。”
朱标也满脸的疲惫之色,轻笑着微微颔首。
“谢过殿下。”
汤和拱手,跟一旁的徐达一起离开。
“三弟,你这究竟是何意啊?”
直到出了皇宫,汤和见四下无人,才有些疑惑的小声问道。
他和徐达的关系毋庸置疑,当年他们三人结拜成兄弟。
虽然过去了这么久,朱元璋都成了九五之尊,一切都物是人非,但是他和徐达的兄弟情分还是在的。
徐达不该隐瞒自己什么才对。
方才人多眼杂,徐达不便多说。
这私下应该没事了吧。
徐达却轻轻地摇了摇头:“二哥,有些事不是我不告诉你,只是你大概也能猜出,那人的重要性吧?”
汤和闻言一怔,旋即眉头皱起,颔首道:“是我越界了,我明白了。”
看来那人比自己想象中更有分量!
那神秘高人,重要到朱元璋并不想暴露此人的存在。
自己如果知道了,那就是和朱元璋的意愿相悖。
想到这里,汤和不禁缩了缩脖子,如今朱元璋可是皇帝,早已不是从前的结义大哥了。
自己现在位高权重,做事更得小心!
“二哥,我只提醒你,咱们最近都安分点就好,以咱们如今的地位,什么都不干才是最安全的,不过,近期你可以留意一下胡惟庸的旧丞相府。马上,那里就要有新的主人了。”
徐达临上马前,意味深长的说道。
这番话虽然模糊,但足够提醒汤和。
起码等朱闲入住那旧丞相府时,自己这位二哥,可以早做准备。
让他认清朱闲的地位,以免无意间开罪朱闲。
“新的主人?”
汤和闻言,稍稍一怔。
胡惟庸的旧丞相府如今谁也不敢觊觎,那么敏感的地方,谁如果觊觎,指不定会被朱元璋当做,有意顶上胡惟庸的位置。
在这个稳步推行内阁制的现在,这是个非常不明智的举动。
近期,听说是马皇后接手了那处府邸,还在合府扩建。
先前大臣们还以为,那是陛下铁了心要完全废除丞相一职的象征,要彻底收回胡惟庸的一切,变成皇家之物。
但是如今看来,好像并非如此。
那里,居然是准备给那位神秘人的?
这证明什么?
证明那人日后在朝堂上的地位,恐怕不逊色于昔日权势滔天的胡惟庸啊!
一想到这,汤和心中都不禁震动起来,但脸上却丝毫没有表露。
只是临行前,若有所思的看了皇宫一眼,便沉默上马,朝自己的府邸而去。
另一边。
东宫内,随着汤和等人陆续请退,这里只留下了朱标和蓝玉。
蓝玉依然动作磨蹭的整理着文书。
朱标见状,无奈的摇了摇头,对宫人说道:“你们退下吧。”
“是,殿下。”
宫人们退下后,朱标才对蓝玉说道:“舅舅,你究竟想问什么,问吧。”
“哈哈,还是我外甥最懂我啊!外人都走了,那咱就真问了,那个神秘高人究竟是谁啊?”
蓝玉这才完全放松下来,笑着坐到朱标身边。
他是丝毫不避讳,都不暗示,直接脱口问了出来。
简直是毫无顾忌。
毕竟他属于朱标的忠实铁杆,朱标的岳父是常遇春,常遇春又是自己的姐夫,所以朱标要称他一声舅舅。
整个朝堂上下,再没有比他和朱标关系更亲密的了。
不管有什么事,他都从来不隐瞒朱标,而他最坚实的后台,也并非朱元璋,而是朱标,当然不用避讳。
甚至说,倘若朱标要谋逆,那他蓝玉,必定是第二个追随者。
你问第一个是谁?
那自然是朱元璋本人了!
指不定朱标造反起义时,朱元璋还要亲自给他制定方略呢。
朱标无奈的轻笑道:“舅舅,此事并非我不告诉你,而是父皇那里不愿意暴露此人。”
“圣上都要隐瞒这人的身份?”
蓝玉闻言更加惊奇了。
此人居然这么重要,重要到朱元璋不愿意让他现身在一众大臣的视野?
这是为什么?
其中肯定有缘由啊!
难道是他太强了?
所以不想让他步入朝堂,害怕他变成胡惟庸一类的权臣?
不应该啊,有朱元璋在,谁也别想风浪,何况如今制定了内阁制,再也不会出现胡惟庸一类的权臣。
那会是什么原因呢?
蓝玉愈发好奇了。
“反正这件事和舅舅你也没有关系,你就别操心了。”
朱标说道。
“那怎么行,此人这么重要,日后必定会在朝堂上占据重要地位!”
“这样得人,得尽早拉拢在咱们这边才行。”
“你放心,此事我私下去办,一定不会让陛下得知的!”
蓝玉却依然穷追不舍,思索了半晌,试探的问道:“不过既然是圣上的意思,那我就不深问,太子你只告诉我,那人多大岁数,住在何处,什么家世之类的,和咱说说。”
“舅舅,你真能问的出口。”
朱标闻言只觉得哭笑不得。
我如果告诉你这些,和直接坦白朱闲的身份,有什么不同?
亏你能问的出口。
“不是,那不是没办法吗,我们这些人全是粗鲁武将,眼看这武将的地位渐渐变低,以后那一定是文官的天下。”
“这位神秘人,看架势,以后成为文官之首都有可能,我也想让自家孩子,跟他学学嘛。”
“我虽然是武将出身,但也不能子孙后代全当武夫啊,总有有几个用笔杆子的吧?”
“不然以后我在外辛苦打仗,朝堂上那群文官说我坏话如何是好?”
“这朝堂上,好歹要有个自己人啊。”
“太子爷,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蓝玉理直气壮的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