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徐达入宫探听朱元璋北伐口风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那次直接折损了上万兵马,陛下岂会咽下此等耻辱?他现在休养生息,就是为了积攒下次北伐的力量罢了!”


    “如果你们有去交过赋税,就会知道,去年的府库都满了,今年的再交上去,北伐的军费就差不多积攒够了。”


    “以咱们这位圣上的脾性,明年开春,他一定会再次北伐!扬大明国威!”


    朱闲掷地有声,朱棣和徐达却同时面色一变。


    因为他们明白,朱闲说的,极有可能发生。


    不,不是极有可能,而是一定会发生。


    朱元璋的脾性他们都很了解。


    那是一个非常记仇,但能隐忍,同时又很会抓住时机的皇帝。


    如今北元势弱,大明则粮草俱备,军队将领全在巅峰时期,他一定会抓住时机,再次北伐!


    要知道朱元璋的脾气,报仇都不会隔天的。


    他可以忍到现在,已经甚是不易,下次发兵北伐,最晚就是明年!


    “你们如今还觉得北方太平吗?”


    朱闲看着二人,认真的问道。


    二人如果还坚持己见,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即便是动用手段,明年也得让他们留在家里。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而是真的有生命危险!


    “行,我会和你爹商议的。”


    徐达沉思许久,重重的点了点头,所谓的商议,其实就是去找朱元璋确认,究竟有没有此事。


    “不是商议,而是绝对不能去!”


    朱闲轻叹一声,非常无奈,但是也明白,面对这种还没实际发生的事情,谁都会心里打鼓。


    于是他索性说道:“这样吧,你们去做生意,不就是想多赚钱点吧,留在京城,我教你们做生意就好,一定比去北边挣得更多!”


    “这个……”


    二人闻言,面面相觑,旋即苦笑起来。


    这是挣钱的事吗?


    他们有的是钱。


    不过二人还是心头一暖。


    都明白,朱闲这是真的担心他们的安全,怕他们出意外。


    不然的话,以朱闲淡然的性格,怎么会把钱挂在嘴上。


    这就是为了他们,才会这样说。


    “其实时间还早。”


    徐达有些尴尬的说道:“这样吧,我先去告诉你爹这件事情,咱们日后再议。”


    在古代,商贾可是最底层。


    以朱闲之才,去做什么生意,岂不暴殄天物。


    让朱元璋得知,恐怕得打死自己二人,那是万万不能同意的。


    “是是,岳父说的对,还是得先告诉叔父。”


    这时,朱棣也紧忙颔首道。


    朱闲可是该纵横朝堂的大才。


    让他做一介商贾,也太大材小用了。


    绝对不可以!


    “如此也好。”


    朱闲这才勉强同意。


    接着徐达也没墨迹,直接起身告辞,脚步匆匆的走出了院子。


    刚一出门,他就回头看了朱闲的院门一眼,不禁松了口气,擦去额间的冷汗,旋即面露思索之意。


    北伐……


    的确有极大的可能。


    最主要的是,自己这次还能做领军大将军吗?


    徐达不免泛起嘀咕来。


    从前这个问题,压根就不用考虑,但是在经历了第二次北伐失败后,徐达就不敢笃定了。


    他不清楚,在朱元璋心里,自己究竟还算是合格的领兵将军吗?


    亦或说他是否还放心,把兵权交给自己。


    这个决策,可是事关徐家将来几十年的家势啊。


    正好趁这个机会,打探下朱元璋的口风!


    如此想着,他立即朝皇宫而去。


    以徐达的身份,入宫也不用那么多繁琐的流程,只是象征性的通报一声,就可以入宫。


    随着宫人,进入朱元璋的内殿时,一股火锅的香气却突然飘来。


    “三弟,你来的挺巧啊,咱正和标儿火锅呢,你也来吃点,这可是咱从朱闲那顺来的好吃的!”


    只见殿内,朱元璋和朱标,正端着碗筷吃的不亦乐乎。


    这正是他从朱闲那拿来的火锅底料。


    再让御膳房准备好上等的食材。


    桌案上,还摆着一厚沓没批阅完的奏折。


    看来这父子俩,是真的被火锅给迷住了,放在以前,他们一定是不审阅完不会停的,可在火锅的诱惑下,倒是开始准时吃饭了。


    “陛下,您真是好兴致啊。”


    徐达见状,却无奈苦笑起来。


    他此刻实在是提不起任何兴趣。


    “哈哈,怎么愁眉苦脸的,咱明白,不就是朱闲的事情吗,咱都探过他的心意了,此事,八九成能行。”


    朱元璋见徐达满脸的苦相,心底发笑。


    说起来,徐达也是战功卓越的大将军。


    但是现在却为了一桩婚事食不下咽,简直反差太大了。


    “微臣谢过陛下,我刚才在朱闲那吃过了。”


    徐达说道。


    “啊?你去朱闲那了?他有说什么吗?”


    一听到朱闲,朱元璋瞬间来了精神,问道:“你们中午都吃的什么?那臭小子,花样可多了。”


    “是挺多。”


    徐达无奈苦笑,此刻却不是聊家常的时候,于是他试探的问道:“陛下,咱不是为了妙锦婚事来的,而是想问您件事。”


    “何事能比吃火锅还重要?”


    朱元璋却不以为然的说道,如今朝中大事,基本都处理完了。


    朝堂上下,除了运行日常的政务以外,就是在内阁制和摊丁入亩两政上打转。


    除此以外,也就是银行制还没有部署下去。


    毕竟,银行制实在太精深了,必须得精通财政和民生之人负责,其中的技术含量太高,又兹事体大,朱元璋一时很难找到人选。


    毕竟,文武百官处理点政务还可以,让他们去计算那繁琐的数字,还要考虑到宝钞和金银的关联问题,还不如要了他们的命。


    所以此事还没有推行下去,只是停止了宝钞发行,其他的,朱元璋准备等朱闲步入朝堂以后,再行安排。


    “我今天和朱闲聊天时,他提起了北元。”


    “北元?”


    朱元璋一怔,好奇的问道:“怎么,他对北元还有什么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