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老朱家的人什么习惯,全家都喜欢关心朝堂的事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这可并非什么瞎想,而是可行的,还是必须要改革才行。”
朱棣却表情认真,如今这种官制之所以还可以运行下去,绝大多数原因,就是有朱元璋和李善长等老牌官员撑着。
他们都是底层出身,地方的情况压根就糊弄不了他们。
但是等这一代老臣落幕呢?
往后的中枢官员们,毫无地方任职经验,就任命于中枢,然后平步青云,届时他们制定的政策,很难不出差错。
还有很糟糕的一点是,朱元璋向来自信,他曾颁布了一套名为《祖录训》的家训告诫子孙,里面明确表明,他立下的官制规矩都不可以更改。
这就不好搞了。
“堂弟,这番话,你和你爹提过吗?”
朱棣马上问道,这个弊病必须得趁早改革,否则,朝堂上儒臣的势力只会越来越大。
如果以后身居高位,都要有地方任职经验,那他们那些凭借旧制上位的人如何是好?
难不成要去和那些新晋进士们比拼工作精力?
不现实的。
届时,他们一定会设法阻止改革,这些全得好好规划才行。
“和他说干嘛?”
朱闲连连摇头,那便宜老爹一听这种事情,就像打了鸡血似的,自己抽风了才会和他说这些。
便宜老爹听完,动辄就拖着自己追问半天。
自己还活不活了?
“堂弟啊,不然我和叔父说说?我看叔父平时对这种话题挺感兴趣的。”
这时,朱棣试探的问道。
要知道,此事可以说大功一件。
朱闲不屑于说,那自己上报上去也无可厚非,自己在父皇心里的地位,必定能提高一番。
当然,届时一定得说明,这是朱闲提出的观点。
朱元璋这人明察秋毫,如果想要瞒报,反倒会弄巧成拙。
不过就凭代替朱闲,进献改革官制的功劳,朱棣也能得到一番器重。
“你随便。”
朱闲倒是无所谓,还很古怪的看了一眼略显兴奋的朱棣,这老朱家都什么习惯,这么操心朝堂上的事情。
啧啧,全家都爱侃大山啊。
罢了,他爱侃大山也好,正好能替自己应付便宜老爹。
这样也能让自己清闲一些。
“那便多谢堂弟了!日后堂弟有事随时找我,我一定竭尽所能!”
朱棣却严肃认真的对朱闲致谢,朱闲同意自己代他献计,简直是一个大人情。
虽说朱闲不知晓其中内情。
但自己不能不记这个人情,而且必须接着和朱闲搞好关系。
这在朱元璋看来,也是大功一件啊!
否则真以为谁都可以从朱闲这里得到计策吗?那一定是朱闲看顺眼的人才可以。
这份人情,朱棣记在心里了。
“也没这么夸张吧。”
朱闲一脸的哭笑不得,这位堂兄也太夸张了,至于吗?
对了。
自己的确有件事让他帮忙。
“大力哥,那个美女的事情……”
朱闲有些扭捏的说道。
“啊,这事啊,包在我身上!”
朱棣闻言,顿时心底发笑起来,还以为是多大的事情,没想到是这个。
以朱闲的才能,高官俸禄都信手拈来,区区几个美女,又算什么?
只要他想,立马就能身居高位,届时只要稍微流露出一丝意愿,那余杭地区的官员,还不得上赶着把自己地区的美人往朱闲府里送?
哪里用在这拜托自己?
“呵呵,那便拜托大力哥了。”
朱闲颇为感慨的说道:“你都不知道,我老爹有多不靠谱,原本都说好给我说亲事了,结果迟迟没有进展。”
“昨日过来,我还没来得及问他就跑了,依我看,恐怕是没有盼头了。”
然而听到这话,朱棣差点惊掉了下巴。
“父……叔父给你说亲事?”
这件事,他是真的从未听说。
虽然知道父皇看重朱闲,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竟然看重到这个程度。
甚至真的像爹娘一样,连亲事都给朱闲操劳,不难想象,那一定不会是寻常人家的女儿。
肯定是自己父皇母后千挑万选出来的。
“对啊,我在城里还有套院子,以后大力哥有空进城,可以去我那坐坐,就在鸡鸣寺脚下。”
朱闲颔首,接着说道。
“哦哦,鸡鸣寺,地方挺好……”
朱棣不以为然的笑道,不就是城里的院子吗,自己还有座王府呢。
这朱闲虽是好心,但是去他那里就大可不必了,如果他看见自己王爷府的宏华,恐怕会震惊到合不拢嘴吧?
这朱闲的家底还是有些薄啊。
京城地价高昂,凭他自己,最多就是置办处小宅院罢了。
算了,这也不打紧,等日后,自己送他一套像样的府邸就好了。
而眼下,他并没有表露出丝毫的不以为然。
只是轻笑着说道:“鸡鸣寺的地段不错,不知道你那处院子在何地?”
朱棣嘴上说着,心里却在盘算,鸡鸣寺周围是否还有好院子,自己可以赠予朱闲。
然而朱闲却随意地说道:“这个我还真不清楚,那是我娘送的,我还没去过,就说在鸡鸣寺脚下,门前有两棵大柳树,过去就能看见。”
“我叔母送你的?地址好模糊……”
朱棣先是震惊,接着有些疑惑,自己母后竟然亲自给朱闲置办家业,看来朱闲在母后心里的地位,也非常高啊。
这都是近乎亲儿子般的待遇了。
要知道,即便是寻常皇子成婚,马皇后也未必会这么亲力亲为的挑选府邸,基本都是让他们自己的母妃去办。
有些更惨的皇子,如果没了母妃,朱元璋也不看重,直接就是交给宗人府去操办。
一点排面没有。
马皇后居然亲自操办朱闲的事情,此等待遇,都要比自己这个亲儿子受宠了。
不过母后赠送的院子,怎么如此含糊呢。
什么大柳树?
鸡鸣寺那么大,这位置太模糊了。
等等!
两棵大柳树?
“对啊,我娘就这样说的,说是过去就能看见,非常显眼。”朱闲耸肩说道。
“非常显眼?”
朱棣略一思索,顿时心里一怔。
这不就是……
胡惟庸的前丞相府吗?他门前不就有两棵百年柳树,来镇风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