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朱棣:我一个王爷给人打下手,这合理吗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难不成真的是自己做了什么错事?
要知道,马皇后向来不会参与政事,也只有处理家事时才会出现。
然而就在朱棣胡思乱想的时候,朱元璋开口一句话,就让他傻眼了。
“老四啊,你在带兵屯田的时候,应该学会了怎样种地吧?”
“嗯?”
朱棣愣了一瞬,什么意思,怎么一上来就说种地?
“咱有一块地,打算让你去种!”
“啊?种地?”
朱棣一脸懵逼,突然回过神来:“父皇是说,让儿臣再领兵去屯田?”
这样也能说得过去。
这么多年,朝廷可是一直打算追击蒙古鞑子的。
屯田攒粮,也很合理。
“呵呵,不是,咱是打算让你去个地方,亲自种几个月的地!”朱元璋笑道。
“这……父皇,儿臣是做了什么错事,要受此责罚啊?”
朱棣瞬间震惊,疑惑的问道。
不是吧?
自己犯了什么错,能有这么严重?
居然让自己一个王爷亲自去种地?
简直太离谱了!
“呵呵,你没做错什么,是那片地太重要了,必须你这个王爷上阵。”
朱元璋笑盈盈的说道:“此地种着一种新发现的主粮,叫做土豆,其亩产可是小麦和大米的十几倍有余!”
“你说,这片地,是不是需要一个重要的人亲自看管?”
“十几倍!?”
朱棣一听这个数字,直接张大了嘴巴,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朱元璋,说道:“父皇,您不是在开玩笑吧?十几倍?”
如果真有产量如此恐怖的作物,那元朝哪至于覆灭,恐怕如今都没有大明,江山依然是元朝统治的江山。
“呵呵,咱岂会骗你。”
朱元璋颇为感慨的一笑,当初自己刚听见这个数字时,也和朱棣同样震惊。
谁能想到,世上竟有产量这么恐怖的作物?
这土豆一出,任何能臣良将都得往后站。
他们加一起的作用,怕是都不如,这土豆让百姓们吃饱的功德!
接着朱元璋便语重心长的叮嘱道:“老四啊,此事可是朝廷现在的头等大事,关系着我大明的百年基业,你得看管好那些土豆,此事若办好,也算你立了大功!”
“儿臣领旨,多谢父皇!”
朱棣闻言,顿时激动起来。
这普天之下,再没有比这更好的活计了!
就像朱元璋所说,这土豆可是关系着大明的基业,只要照料好这土豆,那可是大功一件。
自己以王爷之尊种个地又如何?即便是这几个月和那土豆长在一起,都不为过!
毕竟粮食可是国之根本啊。
“嗯,咱明日就带你去看看那个地方。”
朱元璋颇为满意的颔首道。
“儿臣定当竭尽全力,管理好那个地方。”朱棣激动的说道。
然而听到这话,朱元璋和马皇后却有些面色古怪。
朱元璋轻咳一声说道:“老四啊,那个地方轮不到你管,咱派你去过去,是给那里的英才打下手的。”
“打下手?”
朱棣瞬间一怔。
怎样的英才,居然能让自己一个王爷打下手?
要知道,从前行军打仗时,也就常遇春和徐达那种大将,可以驱使自己。
难道,那所谓的英才,是某位比肩徐达的朝中重臣?
“父皇,您说的英才,难道是刘伯温?”
朱棣略一思索,也只有刘伯温了,他的千般妙计,总是能出人意料。
这土豆要是他发现的,倒也不算出乎意料。
“不是,那是名少年罢了,比你都小一些。”朱元璋笑盈盈的说道。
自己家这个老四,因为能力过人,也从未遭遇过什么打击,所以向来心高气傲。
现在用朱闲来打击下他,也好让他明白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道理。
免得去了那里,再不服朱闲,发生什么矛盾。
意气用事也就算了,最主要的是,不能耽误了土豆的成长啊。
“只是一名少年?”
朱棣非常不可思议,接着便感慨道:“这么年轻,居然能发现土豆,运气简直是太好了,不过,这也称不上什么英才吧?”
在他眼里,十几岁的少年,可以发现土豆,当然值得嘉奖。
不过这也就是运气的问题,才会偶然发现土豆。
又不是凭自己的本事,有什么好称英才的?
太夸张了吧!
“哈哈,可并非只是运气问题,前些日子的内阁制和摊丁入亩,你都有所耳闻吧?”
朱元璋笑问道。
“那是自然。”
朱棣颔首,这两项千古奇制,可是影响了所有勋贵群体和整个朝廷。
就连他都派人,清丈了自己封地上的所有土地,丝毫没有保留,毕竟此事兹事体大,作为王爷,更得以身作则。
这两项政策对于大明的影响力,可以说深远且长久。
这段时间,朝廷中一直有人在猜测,这两项政策是何人所献,但始终没有定论。
听父皇这意思,难道就是那名少年?
朱棣下意识的觉得不可能,区区一个少年,能想出此等奇制,简直是天方夜谭。
然而下一刻。
就见朱元璋笑着点了点头:“不用猜了,这两策,就是他所献!”
“什么?”
见朱元璋居然真的承认了,朱棣瞬间愣在了原地,满脸的难以置信。
如果这不是朱元璋亲口所说,他一定不会相信。
此等老成谋国的奇制,即便是积年老臣都称赞不已,自愧不如。
一名从未接触过朝政的少年,是如何能想出这两项奇制的?
“呵呵,若非咱亲眼所见,咱也无法相信,但是事实摆在眼前,由不得咱不信。”
朱元璋感慨的说道。
就连他再次说起此事,都觉得像做梦一样。
即便是他全程看着朱闲接二连三的献出计策,他还亲自部署了下去。
但是,等一切尘埃落定以后,朱元璋回想一遍,同样非常震惊。
短短数日里,这名少年,居然真的从根本上对大明,大刀阔斧的进行了改变。
简直是太神奇了。
若非他全程亲身经历,他也同样不敢相信。
“所以,你过去以后,别看人家朱闲只是个白丁,务必要好好听话,有任何问题都要向他请教,记住了吗?如果你在那犯了错,咱可不会轻饶你!”
朱元璋满脸正色的叮嘱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