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李善长: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政策

作品:《大明:带老爹跑路,你说是朱元璋

    桌案上摆满了条陈,上面全是几人商讨出的办法,但是现在,朱元璋眉头微皱,把这些条陈逐一看过后,都觉得不满意。


    这些办法连纸上谈兵都称不上,只是些基础的计划,连立足点都没有,毫无实行下去的依据。


    难不成咱这么多谋臣,真的都不如一个朱闲?


    “算了。”


    看完以后,朱元璋轻叹一声:“时候不早了,大家今晚就在宫里留宿,这件事情,明日再议吧。”


    “遵旨。”


    刘伯温都不禁觉得有些惭愧,自己这个谋臣,是做的不太称职。


    这次他是真的想想出解决之法,但是……属实是能力有限啊。


    如此两难的局面,一则损害各地乡绅的利益,二则还会生出乱子,想要化解谈何容易?


    即便是掀翻麻雀的窝,它都会扑腾几下,更别说那些在各地称王称霸的地主,没有一个好相与之人。


    李善长倒是很坦然。


    废话,朱闲那等天降英才想出的政策,自己研究不出解决之法,不是情理之中的吗?


    虽然自己有点才智,但那是和凡人相比。


    朱闲那小家伙呢?堪称妖孽!


    自己和他比,那不是找不痛快吗?


    他看见刘伯温那忽青忽白的脸色,更是暗自发笑。


    说起来,他们作为朱元璋麾下最强的两名谋臣,彼此间多少有些暗暗较劲的想法。


    看到刘伯温便秘似的表情,不免幸灾乐祸起来。


    “那我等先回去了,陛下您也早点休息,明日再议!”


    徐达同样很坦然,自己作为一个武将,想不出政务上的解法不是情理之中的吗?你们想你们的,咱陪着熬夜已经很不错了。


    实际上,这一晚,主要发表看法的也是李善长和刘伯温。


    徐达一直在神游发呆,偶尔被朱元璋点名提问,才勉强说出一些意见,但几乎都驴头不对马嘴,被问急了,就又是喊打喊杀那一套。


    听的朱元璋一阵无语,再也不对他有任何这方面的期望了。


    “你个武夫,咱就不该把你叫来,管好你的嘴,别将今晚的事泄露出去就可以,快下去吧,看见你咱就心烦。”


    朱元璋笑骂着摆了摆手。


    “嘿嘿。”


    徐达憨憨一笑,紧忙溜走了。


    “微臣无能,微臣回去后再想办法。”


    李善长一脸的惭愧之意。


    “快走快走。”


    朱元璋连连摆手。


    刘伯温和李善长对视一眼,轻叹了一声,离开了大殿。


    “我说你们俩怎么连个计策都想不出来,害的我也跟着熬夜。”路上,徐达开玩笑的打趣道。


    现在四海升平,朱元璋已经在暗暗打压、削弱武将的地位,像徐达虽然身居高位,但是在朝堂上,还真不如一介文臣发挥的作用大。


    朝堂上,已经明里暗里的开始文武之争,所以他看两人想破了脑袋都无解,不免幸灾乐祸起来。


    “计策哪是那么好想的,这可是事关天下黎民的生计大计。”


    李善长撇撇嘴,无语的扫了徐达一眼。这摊丁入亩是谁想的你知道吗?就在这叽叽喳喳。


    那小子想出的政策,哪是寻常人能接住的。


    这就好比问自己,为什么一晚上没搬动一座大山。


    废话,要你你能搬动啊?


    但偏偏,他还没法为自己辩解,作为谋臣,没有为皇帝分忧已经是不称职了,更何况,即便自己说出事情,恐怕也没人相信。


    自己能说什么呢?


    说这是一个少年想出的政策,但那少年天资超凡,连他们两个顶级谋臣都无法匹及。


    这种天大的玩笑,不知道的以为他故意戏弄别人呢……


    “呵呵……原来二位竟然如此为难啊。”徐达笑道。


    好像对李善长的话,很不以为然。


    “伯温兄,你觉得呢?”


    当下,李善长气的直接不理徐达了,转而看向刘伯温,刘基能言善辩,同为文官,现在起码得和自己同一条战线,为文官争回脸面吧。


    然而……


    刘伯温却思考良久,突然看向李善长问道:“善长兄,我有个疑惑,可否一问?”


    李善长一怔:“啊?问就是了。”


    “我一直在想,陛下提出的摊丁入亩政策,是谁想出的,思考再三,我觉得应该只有善长兄能有此筹谋,不知善长兄可有参与此事?”


    刘伯温看着李善长问道。


    他早就想问了,只是朱元璋一直没有提起,他也不好当面询问。


    如今只有他们,也就没什么顾忌。


    他倒要看看,究竟是何人,能有如此逆天的谋略之术。


    “这……”


    李善长瞬间满脸涨红。


    这要是他想出的计策,那倒好了,他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承认下来。


    毕竟此政堪称神谋妙计,想出此政的人,日后一定会青史留名,流芳千古。


    但是,这和自己毫无关系啊……


    他尴尬的轻咳几声,说道:“伯温兄谬赞了,此政我也是今天刚刚得知的。”


    “刚刚得知?”


    刘伯温瞬间一怔,有些难以置信。


    在他看来,即便不是李善长想出的此政,也多少会在其中参谋一二。


    毕竟此政老成持重,想出之人,眼光独到且深远。


    恐怕这也并非一人之举,即使有人和他说,此政是十余谋士群策群力完成的,他都丝毫不会意外。


    但这李善长,怎么也是刚知道的?


    他可是目前朝堂上的第一谋臣了,很受朱元璋信任,否则也不会封他韩国公的爵位。


    但他居然也没有听到一点风声?


    这是什么情况!


    难道……朱元璋背后,还藏有一个谋士队伍?


    这怎么可能?


    如果真有这个队伍存在,这么多年下来,总该露出一点端倪的,绝不可能严丝合缝的隐藏到现在。


    等下!


    端倪?


    刘伯温猛的抬头,上下打量了李善长一番,突然问道:“善长兄,你可知,此政是谁所想?”


    虽然这是个疑问句,但是刘伯温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因为,他想起了之前的内阁制!


    同样是格局远大,目光独到深远,同样是毫无预兆的提出。


    这想出摊丁入亩政策之人,和那想出内阁制之人,极有可能是同一个。